成績差的孩子,缺的真是補習嗎?不,很可能是閱讀能力

#

很多父母都是實際接觸或者聽聞當今國內中小學教育對閱讀日益重視、各階段考試閱讀類題目的份量增加,才開始發現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一些父母為此焦慮,認為是學校教育在加碼,給家長和孩子都帶來了更重負擔、更大壓力。但是在抱怨之前,我們恐怕需要認真思考兩個問題:

為什麼學校教育越來越強調閱讀?

為什麼強調閱讀的,不止是語文老師?

學校教育重視閱讀,當然不排除應試的考慮。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把學校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歸結為應試。

我認為更根本的原因,是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和理解關於孩子學業表現的一個基本邏輯:

學習能力決定學習成績,而閱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習能力。

閱讀能力不但決定孩子學習能力的上限——是否具備超越平均水平的學習能力,能否有上佳的學業表現,還決定孩子學習能力的下限——能否跟上學習進度,保持一般學業水平。

閱讀能力是孩子學校學習的必備能力,它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是否勝任學校學習,無論這種能力是通過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習得。

學校學習的最基本的內容——上課、寫作業、考試,都離不開閱讀。上課需要讀課本、讀黑板,考試需要讀試卷,寫作業需要讀作業題,孩子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可能連這些日常學習活動都無法保持平均水平。

比如,很多父母認為數學學習與閱讀並不相關,一看孩子做題小錯誤不斷,就會說“我們孩子就是馬虎”,但實際上,馬虎就是不精確,它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孩子不善於準確理解語言和非語言符號、不善於識別差異、不善於把握關鍵、把握細節所致。

在美國等學生閱讀水平測試發展較早的國家,分析一個孩子為什麼學業表現不佳時,學校和老師會把閱讀能力當成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閱讀能力明顯低於平均水平的孩子,可能需要通過額外的閱讀課程補足閱讀能力,以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

我們國家的學生閱讀水平測試尚未發展起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察尚且停留在語文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目,如果閱讀理解題目丟分嚴重,老師和父母的努力通常集中於讓孩子多做同類題目,以提高分數。這種現狀,實際上是忽視了閱讀能力對整體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讓很多因閱讀能力不足而學業表現不佳的孩子,錯失了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能力的機會。

還有一種雖然並不普遍,但也需要了解的情況——“閱讀障礙”,或者叫“閱讀困難症”。如果一個人在閱讀方面長期存在明顯問題,比如在認字和記字上困難重重、閱讀時需要用手指著每一個字來讀、閱讀速度很慢、抄寫速度很慢、完成讀寫工作很容易疲勞、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基本事實有困難等等,就有可能是有閱讀障礙。

有研究表明,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的最主要類型,佔到所有被診斷為學習障礙兒童的70%以上,英語國家中有閱讀困難的兒童高達10%-30%。

我們國家對閱讀障礙的研究較少,也缺乏詳細的數據統計和分析。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直觀的表現:

一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幾乎是從一入學起,學習成績就明顯低於一般水平,閱讀任何內容都錯漏百出,很難準確理解原意,更難以把握細節。

老師會要求這樣的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家長可能會把孩子送去課外培訓機構做有針對性的課程補習,但這些努力常常收效甚微,一些孩子可能在12年中小學學習生涯中,學習成績一直在底層徘徊,學校生活的品質也大受影響。

實際上,他們缺乏的很可能並不是嚴格要求或者課外補習,而是改善閱讀能力上的幫助,以消除在上課、寫作業、考試等基本學習內容上遭遇的閱讀困難。

閱讀能力是基本學習能力,不只是語文能力。

不是“會閱讀更好”,而是“不會閱讀不行”。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困難,不妨從孩子的閱讀能力上找找原因。補足閱讀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才強得起來。

成績差的孩子,缺的真是補習嗎?不,很可能是閱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