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文詳細批註。標註知識點,便於複習

文體知識

信天游是廣泛流傳於陝北的一種民歌形式,又名“順天遊”。常用“比”或“興”的手法,所謂“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興,緊跟第二句說出與“比”相關的意思。所謂“興”,就是借事借物起興,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調淳樸、高亢、悠長,節奏自由。歌詞一般由上下兩句構成一節,經常是上句比興,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個節拍(有時有襯字),與七言詩略同。短的只有一兩節,長的可達數十節。每節的上下兩句都押韻,多節可連用一韻,也可以換韻。多節時,用同一曲調(有時稍加變化)反覆演唱。


背景資料

本詩選自《賀敬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1956年,詩人從北京回到了曾經生活過的革命聖地延安,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發展變化,內心充滿激動和喜悅,於是用陝北“信天游”的形式寫下了這首抒情色彩濃郁的詩歌,歌頌了黨中央的偉大,表達了對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無產階級感情。這首詩發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課文及詳細批註


八年級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文詳細批註。標註知識點,便於複習


八年級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文詳細批註。標註知識點,便於複習


八年級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文詳細批註。標註知識點,便於複習


八年級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文詳細批註。標註知識點,便於複習


八年級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文詳細批註。標註知識點,便於複習


重難點分析

  • 如果把題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不同?

“回”字作為全詩的詩眼,說明作者猶如一個遠離家鄉、久別母親的孩子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表達出作者與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經歷和特殊的感情,也展現了作者對延安的熱愛和讚頌,如果改為“去”或“到”則沒有這樣的效果。


  • 作者用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來寫這首詩有什麼好處?

第一,抒情性強。

第二,描寫陝北農村生活場景,富有地域特色。

第三,語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點,讓詩作彷彿有口頭傳唱的意味。


主題概括

《回延安》是一首以陝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寫成的新詩。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回憶延安的戰鬥生活,讚頌延安的鉅變,展望延安的未來,表現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了心中對母親延安的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