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为什么赵云不被升职,直到刘备死?

三农阿娣


三国时,为什么赵云不被升职,直到刘备死?


三国时期,赵云一直是蜀国的一员猛将,但是为什么却不被升职,直到刘备驾崩都没有升职呢?按理说,赵云的事迹,以及智勇双全,作为五虎将之首也是绰绰有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赵云的事迹


赵云曾经属于公孙瓒的部下,在军阀混战时期认识了汉室宗亲刘备,从此追随刘备,匡扶汉室。赵云忠心耿耿吗,跟随刘备奖金30年,赵云参加的重要的战役有: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可以说是战无不胜,这些战绩放在何处都可以封侯拜相。


至于为何没有晋升到相关的官职,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赵云不是刘备的本部


赵云,曾经跟随袁绍、公孙瓒、最后才是忠心于刘备。当然不是赵云本身不义,只是没有遇到明公。但是在外人看来,换两任主公,可以接受,但是换三任主公,不得不让人有些顾虑。虽然赵云不像吕布那样,背弃自己的主公,招人谩骂三姓奴家。但是毕竟曾经跟过三任主公,也不会有比较好的名声。刘备是君王,虽然喜爱赵云,但是却不能做大用,因为君王有君王的想法,不会感情用事。忠诚度是其一。



2、赵云的出身


这第二点呢,就是赵云的出身问题。赵云的出身,就是没有出身,家里没有任何背景,名不见经传。在那个时期,家族背景是很重要的,就比如刘备为什么是匡扶汉室?董卓与曹操就是汉贼?正因为没有一个汉室的背景,所以董卓与曹操才被称为“贼”。


赵云也是如此,自己没有背景,再苦再累再勇猛,在升职方面也没有优势,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赵云之后后来的马超到来,都比赵云地位要高。但是赵云在民间是比较伟大的。


3、性格问题


赵云此人虽然有勇有谋,但是性格比较直爽。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想要攻打东吴报仇。赵云劝大家不要冲动,应该先攻打曹操,那样孙权自然臣服。赵云说的很对,但是却违背了刘备的意思,刘备那个时候可是皇帝,身份尊贵,被赵云这么一说,更不能给赵云更大的官职了。


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结合起来就是赵云为何不能升职的原因,说起来也比较让人为赵云鸣不平。但当时人们的思想就是如此。


这里是竹韵笔谈

感谢查阅


竹韵笔谈


大家好,我是拖鞋,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刘备不是没有给赵云升职。根据是《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赵云自跟随刘备以来,先后被封为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可见在刘备生前,赵云不仅升官了,还被封了侯。

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但是为什么会给人错觉,赵云的官职一直不高呢?因为相比于蜀汉其他名将,赵云的官职是比较低的,下面我们看一下刘备生前对五虎上将的册封。

关羽,前将军。

张飞,右将军,迁车骑将军。

马超,左将军,迁骠骑将军。

黄忠,征西将军,与关羽同列。

赵云,镇东将军。

官职排名按照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

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犁乡侯。

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可见,在刘备生前,赵云的官职的确不高,但并不能说明赵云的能力不行,我认为导致赵云官职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战功较少。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在跟随刘备后,职位是刘备的骑兵队长,负责保护刘备安全,几乎没有独自领兵作战的记载,最大的功绩是在长坂坡救少主刘禅,但这并非是战功。随诸葛亮入川时,一路基本没有遇到反抗,所以也没有显著的战功。而相比之下,关羽张飞从刘备创业初期就一直鼎力相助,关羽独自镇守荆州,樊襄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张飞在汉中大败张颌,独当一面。黄忠定军山斩曹魏名将夏侯渊。

2、没有背景。这也就是上文中没有提到马超的原因了,马超虽然在西蜀的战功也不多,但马超在入蜀之前就担任过东汉的偏将军一职,早年更是杀的曹操割须而逃,名满天下,其实早已属于一方诸侯,归顺刘备后当然官居高位,此外,马超在西凉少数民族一带很有威望,刘备封他高官的原因也是向凭借马超的名声北上发展。

3、职责不同。刘备早年到处漂泊,屡战屡败,手底下关羽张飞尚不能发挥实力,更别提赵云,所以赵云只能做刘备的护卫。到了平定巴蜀后,刘备集团人才济济,也未对赵云予以重任,而刘备去世后,在随诸葛亮北伐时,赵云的确还是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但刘备生前,赵云的确没有发挥的机会,这也是职责不同所导致。

综上所述,赵云一直官位不高的原因用现在话说就是业绩少,没背景,同时也与岗位职责有关。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解惑,也欢迎各位前辈交流、指正!


划过天空的拖鞋


一是出身布衣.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二是不谙政治。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三是时运不济。据陈寿的记录,赵云先属公孙瓒,时在初平二年(191年)。《三国演义》里赵云首次出场时就是一个救主于危难的形象,后来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这一角色。直到建安五年(200年),赵云与刘备重逢于邺城(今河北临漳),正式开始了追随刘备的戎马倥偬的生涯。,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怆还在燕赵大地上盘桓,500年一个轮回,又有一位刚猛的壮士崛起在燕赵这片热土上,他带着本郡“义从吏兵”投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兴复汉室的运动中。只是,这位壮士在历史上留下的是“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俊朗形象,他豪放的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的威吓一洗前辈勇士的悲怆。虽然壮志最终未酬,但他见证了一个帝国从崛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神勇和忠诚已足以使他不朽。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没有野心, 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

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locj浮鱼


赵云当时在刘备的定位后勤外加保镖,三国里面描述的赵云大多都是跟随刘备遇到的事儿,七进七出,为了救阿斗舍命相拼。所以在刘备看来他就是贴身侍卫。


华严


大家好,我觉得赵云不得重用有好几个原因,下面我一一列出,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第一个因素:没有背景,当时士族门阀制度非常牢固。

汉末,门阀制度也曾经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十分顽强。袁绍当时是十八路诸侯的首领,不是袁绍有多少才华,而是“四世三公”的身份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当时,曹操个人是对门阀最不感兴趣的。他称袁绍的“四世三公”是“坟中尸骨”没有什么可忌惮的。而刘备在创业的初期根本就无人可用,根本顾不上什么背景或者关系。但诸葛亮因为是荆州士族,所以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一到,又开始按照背景来排座次了。刘备称帝,按当时礼仪群臣都要上贺表的,大家猜猜排第一位上贺表的是谁呢?是马超!没别的原因,世代公侯就是最大的原因,包括马超征西大将军,都亭侯封赏也是因为世代公侯。当时的法正排第二位,诸葛亮排名第八,子龙呢?在排列的180个人当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因素: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刘备当时攻占益州时,想要给大家赏赐封地,其他人都非常开心,只有赵云不太同意而且还说:“益州的百姓人民,多次遭到战争的侵害,农田住宅都在战乱中不在了;现在我们统一了益州应该归还给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民心所向才能更好的做好以后的发展。不太适合拿过来用作我们私下的赏赐。在这里我们看的出来赵云依然是忠君爱国的好青年,所说的话句句字字都是为了蜀汉的发展,当然刘备只得大喜从之。但是就因为赵云这一句话,已把满朝文武全部都得罪干净了,一句话影响了别人的利益。

赵云没有什么大的野心,也不会私下里边去用权势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也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当时的乱世当中,手下亲信一大堆是非常重要的。关羽张飞二人可以说是一个派系,家将也特别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本人又是世代公候,当年投奔刘备时带了全部家将过来,黄忠曾经也是长沙太守,亲信和家将也自然不少的。唯独赵云兄,向来做事都是单枪匹马,连长坂坡都是一个人去一个人回来,做事做人单枪匹马那么在朝中做事说话也就人微言轻了。

第三个因素:运气差

刘备最危难的时候无兵可用,刚好当时投奔刘备,看到赵云勇猛且不鲁莽适合贴身来用,一直到刘备拿下益州,刘备都是安排赵云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兵将比较多了,有人可用时已经是十数年后了,大家所有人也习惯了赵云作为警卫长的职位,因为长期没有机会带兵作战,蜀汉中期将领也比较多,就更加没有带兵作战机会了。一直到刘备去世,到了后期,诸葛没人可用了,想到了赵云,让赵云为主将带兵打仗。而那个时候的赵云都是满头银发了。

第四个因素:性格过于耿直

刘备伐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也是他,直接顶撞上级领导。前期的刘备后期的诸葛亮几次想要赏赐赵云,赵云都不接受赏赐或者接受了之后又把赏赐分赏给下面的军士们,这一点看得出来非常的耿直,赏赐都不要更不要说收礼或者徇私。这样肯定没有多少钱笼络别人打通关系,而且在那些蜀汉的贪官眼中,应该也是欲除之而后快的。

如果做贴身侍卫,得罪人没关系,但是如果统领大军或者守卫一方水土,必然要和很多官员要走动处理关系的,如果处不好关系,工作就不好开展,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可能让耿直的赵云处理这些关系恐怕要比让他七进七出还难。

第五个因素:没有派系自成一派

对刘备来说,学会制衡之术是自己权利更加巩固最为简单的方法,从古至今帝王大概都是如此。册封官职或者赏赐,不是对于一个人来说的,而是对于后面的集团而言。黄忠,魏延,诸葛亮在当时都是荆州派,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嫡系,代表原北方集团,李严,严颜,马超他们几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派系,单单是赵云比较尴尬,和每个派系都有关系但是不是任何一个派系。作为不拉帮结派的人来说,主公是不担心他背后做什么的,但问题就在于没有关系,出事了也没有人帮忙。所以刘备在封赏时,重要的几个官职是要给几大派系的头,让几大派系相互制衡的,就是因为派系制衡,所以汉中没给张飞,而是交给了魏延。


赵云犯了几个为官的忌讳,又运气不好,所以虽然是对待工作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才被封侯。当时如果说去了曹营,估计结局可能不会是这样的。赵云品性谦逊,性情稳重冷静,从选择刘备到最后一生千难万险追随不改,就可以看出,赵云的品性着实让人钦佩。但是官场不是简单做好工作就能风生水起的。以上个人拙见,欢迎提出意见。


有李行天下


一个保镖头子,主公升哪他升哪,绝对也是升职,曹操的典韦,许褚,哪个差了。许攸被杀了也没啥事,这就保镖头子,升职与否都是实力派。还要升什么官,能得到主公的信任就足够了,况且也不是没升官,一直属于内官系列,属于嫡系中的嫡系。


惊觉五千年


被刘备当成保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