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什麼是健全的女性主義?或者說女性應該怎麼活出自我?無論是女性自己還是男性,好像對這個問題都挺模糊的。


我們似乎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分裂:

一邊是“獨立女性精神導師”遍地都是,以傳銷般的傳播方式洗腦,田園女權愈演愈烈;

另一邊是很大一部分女性連最基本的權益(甚至作為人的最基本尊嚴)都得不到保障。


這兩種現象都不是真正地尊重女性,都或多或少地在扼殺女性的權利,讓女性逐漸失去自我。


以及最近幾天爭議比較多的一個草案:離婚冷靜期30天,也讓人們再次關注什麼是女性主義。“離婚自由”不僅僅是維護女性的權利,同時也是維護男性的權利。但目前來看,“離婚自由”對於女性的意義更大,保護作用似乎更強。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那麼,女性主義究竟是什麼?


這就是今天果麥麥想解讀的一本關於女性主義的好書:李銀河的《女性主義》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李銀河著《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是李銀河40年女性主義研究的結果。基於對中西方社會學理論的研究,基於對中國進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調查和社會觀察。 很適合女性深讀,當然也適合男性讀,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與尊重女性。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李銀河


果麥麥今天就從《女性主義》中抽絲剝繭,去解讀李銀河關於“什麼是女性主義”的思想,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收穫與啟迪。


只有我們搞清楚什麼是女性主義,我們才能尊重女性。


(以下內容整理、編輯自李銀河著《女性主義》)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什麼是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的理論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


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即女性主義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說的“第二性”。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等各個領域都處於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這樣的私人領域中,女性也處於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男權制思想認為,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義卻認為,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為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為建構起來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當中,男性也受壓迫,但是他們是由於屬於某個階級或階層的成員而受壓迫,而不是由於是男性而受壓迫。女性則不同,除了因為屬於某個階級或階層等原因之外,還僅僅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壓迫


女性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


馬克思主義也認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會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在這個意義上說,女性的歷史性的失敗不止是女性的失敗,也是男性的失敗。雖然在兩性關係中,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低,但是男女兩性都喪失了在平等的人際關係中生活的機會。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性別平等?


歷史上有相當大比例的被壓迫群體成員是滿意的、不抱怨的,例如一些奴隸是安於奴隸生活的。美國一個種植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奴隸主決定給奴隸自由,但是奴隸集體請願保留自己的奴隸身份。


平等似乎並不是人們普遍要求的和不可或缺的。那麼人類為什麼要追求性別平等呢?


原因很簡單:就像有一些奴隸不願意做奴隸一樣,有一些女人不願意忍受與男人不平等的關係。至於她們為什麼不願意忍受,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認為不平等會壓抑“下等人”的潛能,使“上等人”腐敗;有些人是因為不願意在利益上處於不利地位;還有些人僅僅因為不喜歡不平等的感覺,認為它是對人格尊嚴的傷害。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82年的金智英》,圖源@豆瓣


性別平等是一個無人能夠阻擋的大趨勢。所有想扭轉這個趨勢的人都顯得愚昧可笑,而且勢單力薄。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為什麼現代社會仍然存在性別歧視?


主要原因在於性別歧視深種於文化之中,這一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聖經·創世記》這樣寫到男人和女人:“上帝用從男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了女人,把她領到男人面前。亞當說,這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要把她叫做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由於女人犯了吃智慧之果的原罪,上帝“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讓一個性別“管轄”另一個性別,這樣的不公平,既沒有像樣的理由,也沒有什麼事實的依據,顯得如此蠻橫霸道。


基督教認為,女性是不潔之物。


德爾圖主教說:“女人,為了使你不要忘記,你是使人類走向滅亡的東西,你要常常雙眼含著懺悔的淚,用乞求的目光,愁眉苦臉,衣衫襤褸地度日。女人!你該進地獄之門!”


如果說男尊女卑的觀點還僅僅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那麼這位主教的言論簡直就是仇女和相當刻毒的了。作為一個以愛心為本的宗教,能夠對人類中的一半有如此的怨毒,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古羅馬法中有這樣的條文:“女人由於心性輕浮,即使長大成人也要有人監護。”直到現代,人們仍然常常把女性和兒童聯繫在一起,根源原來在這裡。


伊斯蘭教也是重男輕女的,它主張“男人掌管女人,因為真主把他們中的一個造得比另一個更好,因為男人用財產供養女人。所以好女人是馴服的。”


柏拉圖是輕視女性的人,他說過:一個男人可能會因為膽怯或不正經,下輩子被罰做女人。——女人天生的道德潛能劣於男人,因此她相應地就是個更大的危險,也許要比男人危險一倍。”


亞里士多德的生理學認為:男性高於女性,女性是男性有缺陷的、發展不完備的形態。


他說:“男人天生高貴,女人天生低賤;男人統治,女人被統治。”“男人是主動的,他很活躍,在政治、商業和文化中有創造性。男性塑造社會和世界。在另一方面,女人是被動的。她天性就是呆在家中的。她是等待著活躍的男性原則塑造的物質。當然,在任何尺度上,活躍的成分總是地位更高、更神聖。因此男人在生殖中起主要作用,而女人只是他的種子的被動孵化器。”


盧梭攻擊所有的社會不公正,但忽略了其中一項:男女的不平等。


在《愛彌爾》中,他寫道:“男人和女人是為對方而存在的,然而他們的相互依賴性是不平等的。沒有女人,男人仍然存在,沒有了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問題。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覺而活,依靠男人對她們的獎賞而活,依靠男人對她們的吸引力、對她們的美德所設定的價值而活。女人一生的教育都應該依照和男人的相對關係而計劃,女人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要贏得男人的愛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顧男人,要安慰、勸慰男人,並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悅。”


盧梭大言不慚的男權制觀點使他成為女性主義的最佳批判目標。女性主義對盧梭的挑戰不僅指向他對女性不公正的忽視,還有他對男女差異的充滿偏見的描述。


叔本華的思想深邃、睿智,但是在他所有那些充滿智慧的言論中,男權制的觀念和論述是一大敗筆。


他說:“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們輕佻瑣碎、缺乏遠見;簡言之,她們永遠不會成熟,只能是大孩子——是介於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一種中間體。”


他反對女性擁有財產,他甚至將法國大革命的起因歸咎於宮廷女人的腐敗。


“女人從本性上來說意味著服從,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它看作這樣一個事實,即每一位處於完全獨立的非自然位置上的女人都要直接依附於某個男人,使自己接受他的統治和支配。這是因為她需要一位丈夫和主人。”  


尼采說:所有衰退的、病態的、腐敗的文化都會有一種“女性”的味道。


康德是在女性主義那裡口碑最壞的哲學家,主要是因為他的厭女傾向和他對身體的輕視。例如他說:女性的天性完全由自然需要來定義,缺乏主見。由於這些弱點,女人需要男人的保護。由於恐懼和膽怯,女人不適宜於做學術工作。


他有一次甚至說過這樣無理的話:女學者的學問就像一塊表,只是為了向他人展示炫耀,實際上是停擺的,顯示不了時間。他說女人的哲學不是理性,只是感覺而已。他還說:只有女人想做男人,沒有男人想做女人。


由於這些言論和觀點,康德成為女性主義主要的攻擊對象。


黑格爾認為:“女人擔任政府首腦時,國家就立即陷入危險,因為她們不是靠普遍標準來辦事,而是憑一時之見和偏好來行事。”他認為,公共領域的非個人化的互動是由家庭中個人化的互動來補償的。他的這些觀點被女性主義批評為“性別的情感勞動分工”——由女性補償男性在公共領域的艱辛。


女性主義反對將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勞動分工永恆化、自然化,主張高度評價女性在公共領域的作用。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82年的金智英》,圖源@豆瓣


“工作”概念的性別盲點在馬克思主義之後的當代經濟理論中繼續存在。女性在勞動市場上仍舊被賦予較小的價值,得到較少的報酬。

 

總而言之,當所有的男權制思想家、理論家為男性統治女性的歷史、現實、制度和思想辯護時,他們說的是:是上帝或是自然迫使女性服從男性的。


他們通過賦予男性某些品質(理性、邏輯、智力、靈魂),賦予女性另外一些品質(混亂的情感、無法控制的性慾等),將女性邊緣化。


男權制的邏輯並不直接說女性什麼,而是用委婉的話去掩飾真正的含義,當它想維護既存制度促使女性屈從於男性時,所使用的卻是諸如“保護家庭”一類的口號。


在當今社會,男權制思想精英不敢再公開說女性是天生的二等公民,但是,性別歧視的話語和觀念還遠遠沒有退出公共話語的舞臺。男女平等的事業還將經歷一個漫長而艱苦的跋涉過程。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在追求男女平等的同時,要保持女性的差異性嗎?


關於在性別關係中爭取平等與保持差異的論爭,是女性主義理論的一箇中心問題。


到底女性應當爭取同男性平等還是保持差異?


概括地說,在這個問題上有五種立場: 

1、男女相異——男尊女卑,男權制,父權制  

2、男女相同——男女平等,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3、男女相異——男女平等,社會主義女性主義  

4、男女相異——女尊男卑,文化女性主義和激進女性主義  

5、男女混合——男女界限不清因此難分高低,後現代女性主義  


這五種立場雖然是並存的,但是它們又是基本上按時間順序興起與衰落的。傳統的性別觀念主張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男主外女主內,強調男女的區別和差異,並以此作為性別不平等的基礎。


現代的性別觀念不強調男女差異,提出“男女都一樣”,批判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刻板印象。隨後女性主義又重新強調男女差別,但是更激進、極端者為女性氣質賦予前所未有的價值,發掘各種“女尊男卑”的文化、倫理和道德理念。最後,後現代的性別觀念主張弱化兩性的界限。  


在性別異同問題上的第一種立場是傳統的男權制思想,它認為男女兩性當然不同而且是天差地別,男尊女卑是再自然不過的正常秩序。這種思想觀念已經盛行了幾千年,是不公正、不正義的,又是十分陳舊過時的。  


在過去的數千年間,這種思想觀念與當時的社會現實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就連許多優秀的思想家也不能免俗(例如上文所說)。倒是在21世紀世事大變、女性生存狀況大變之後還堅持此種立場的人,才真正不可救藥。


婚姻冷靜期30天,問過女性同意嗎?

《82年的金智英》,圖源@豆瓣


性別異同問題上的第二種立場是早期女性主義的觀點,認為男女兩性沒有什麼差異,因此要爭取男女平等。  


女性運動第一波時(19世紀),女性主義認為:男女在本質上沒有不同,由於教育等後天原因才分出了等級。因為男女原本無差異,所以男女才應當平等。波伏瓦就是從理性角度否認差異的。  

  

在性別問題上,從認為男女不同,到主張男女相同,再到強調差異,最早是由法國女性主義者提出來的。伊麗加萊在主張男女平等的前提之下強調男女之間的差異。直接的原因是,她們認為此前的女性主義已經丟掉了女性的特徵。米利特也持這種觀點,她說:“男性和女性確實屬於兩種文化。”


第4種觀點比較激進和極端,它強調男女兩性的差異,並且認為在這種區別中女性屬於比較高明的一方。例如:從倫理道德方面看,女性就高於男性,女性的自我犧牲、母性和關懷倫理高於男性的自我中心、殘忍、看重攻擊性和競爭性的道德標準。


它不僅承認兩性的基本區別,並且讚美它,使之納入女性主義的政治議程。例如讚美諸如和平、關愛、養育性一類的女性特徵;貶低以攻擊性、好戰性、毀滅性為典型的男性特徵。


19世紀的女性達爾文主義者甘博(Eliza Gamble)讚美“地球母親”、“大地女神”,反達爾文之道而行之,主張女性在本質上高於男性。無獨有偶,有為男同性戀者辯護的學者認為,男同性戀者比異性戀男性優越,因為他們敏感度較強,具有更多的藝術創造性,更發達的情感發展。  


強調兩性差異的做法,在女性主義運動中具有明顯的策略動機。女性主義運動中形成了兩個策略派別:差異最小化和差異最大化。例如,在爭取投票權時,前者強調女性像男性的方面較多,不像男性的方面較少,因此應當像男性一樣擁有投票權;而後者則強調女性的特長,比如哺育性和道德感強,因此應當擁有選舉權。在20世紀60-70年代,差異最小化的一派佔上風;80年代以後,差異最大化一派佔了上風。  


上世紀90年代,一種新的思潮在女性主義運動中崛起,它從根本上反對兩分的思維模式,認為兩性的界限其實是模糊不清的,並且主張進一步混淆兩性之間的界限。


這種理論主張: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與過去兩分世界的對立政治不同,這種立場主張差異政治:人有各種差異,但是不一定是對立和截然兩分的狀況,而是一個以黑白為兩極的充滿各種間色的色譜樣系統。在他們眼中,性別問題不再是簡單的兩極分化,而被視為一個複雜的、多側面的、動態的體系。  


後現代女性主義反對普遍的看法:生理性別是自然的、生理的、肉體的;社會性別是政治的、文化的。他們認為,就連生理性別也是經由社會建構而成的。  


在同與異的問題上,強調差異曾是法西斯主義把人分為等級的基礎,差異實際上就是“不如”。生理決定論和本質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低級。同異問題上的兩難來自現實生活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否定差異是不對的,因為男女兩性的需求是有差異的,需要不同的對待。這主要表現在生育、哺養孩子方面的差異。但是如果承認兩性差別,似乎又為男女不平等的現狀找到了依據。  


在我看來,性別的異同問題其實可以按照一個簡單的原則來處理:爭取兩性政治權利上的平等,但是承認並保持其他方面的差異。將性別問題上的立場區分為戰略和策略兩個層面:在短期的策略層面上,強調男女兩性的同一性,以爭取現實生活之中兩性的平等權利;在長期的戰略層面上,消解男性與女性的性別身份,保留個人的差異,為豐富多彩的個性的實現創造充分的條件。


後記


關於女性主義,果麥麥的觀點是,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歸根結底都是人、都是一個個體,從這個角度,我們本來就知道,“人人生而平等”,每個個體都是平等的;但同時每個個體肯定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這些不同,也應該是被尊重的。——

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應該互相尊重與理解。


#關於男女平等,你的理解是什麼#


#今日推薦#

李銀河·《女性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