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什么是健全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性应该怎么活出自我?无论是女性自己还是男性,好像对这个问题都挺模糊的。


我们似乎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分裂:

一边是“独立女性精神导师”遍地都是,以传销般的传播方式洗脑,田园女权愈演愈烈;

另一边是很大一部分女性连最基本的权益(甚至作为人的最基本尊严)都得不到保障。


这两种现象都不是真正地尊重女性,都或多或少地在扼杀女性的权利,让女性逐渐失去自我。


以及最近几天争议比较多的一个草案:离婚冷静期30天,也让人们再次关注什么是女性主义。“离婚自由”不仅仅是维护女性的权利,同时也是维护男性的权利。但目前来看,“离婚自由”对于女性的意义更大,保护作用似乎更强。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那么,女性主义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今天果麦麦想解读的一本关于女性主义的好书:李银河的《女性主义》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李银河著《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的结果。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 很适合女性深读,当然也适合男性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尊重女性。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李银河


果麦麦今天就从《女性主义》中抽丝剥茧,去解读李银河关于“什么是女性主义”的思想,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收获与启迪。


只有我们搞清楚什么是女性主义,我们才能尊重女性。


(以下内容整理、编辑自李银河著《女性主义》)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什么是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


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女性的历史性的失败不止是女性的失败,也是男性的失败。虽然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低,但是男女两性都丧失了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生活的机会。  


人类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性别平等?


历史上有相当大比例的被压迫群体成员是满意的、不抱怨的,例如一些奴隶是安于奴隶生活的。美国一个种植园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奴隶主决定给奴隶自由,但是奴隶集体请愿保留自己的奴隶身份。


平等似乎并不是人们普遍要求的和不可或缺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追求性别平等呢?


原因很简单:就像有一些奴隶不愿意做奴隶一样,有一些女人不愿意忍受与男人不平等的关系。至于她们为什么不愿意忍受,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认为不平等会压抑“下等人”的潜能,使“上等人”腐败;有些人是因为不愿意在利益上处于不利地位;还有些人仅仅因为不喜欢不平等的感觉,认为它是对人格尊严的伤害。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82年的金智英》,图源@豆瓣


性别平等是一个无人能够阻挡的大趋势。所有想扭转这个趋势的人都显得愚昧可笑,而且势单力薄。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性别歧视?


主要原因在于性别歧视深种于文化之中,这一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圣经·创世记》这样写到男人和女人:“上帝用从男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了女人,把她领到男人面前。亚当说,这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要把她叫做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由于女人犯了吃智慧之果的原罪,上帝“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让一个性别“管辖”另一个性别,这样的不公平,既没有像样的理由,也没有什么事实的依据,显得如此蛮横霸道。


基督教认为,女性是不洁之物。


德尔图主教说:“女人,为了使你不要忘记,你是使人类走向灭亡的东西,你要常常双眼含着忏悔的泪,用乞求的目光,愁眉苦脸,衣衫褴褛地度日。女人!你该进地狱之门!”


如果说男尊女卑的观点还仅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那么这位主教的言论简直就是仇女和相当刻毒的了。作为一个以爱心为本的宗教,能够对人类中的一半有如此的怨毒,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古罗马法中有这样的条文:“女人由于心性轻浮,即使长大成人也要有人监护。”直到现代,人们仍然常常把女性和儿童联系在一起,根源原来在这里。


伊斯兰教也是重男轻女的,它主张“男人掌管女人,因为真主把他们中的一个造得比另一个更好,因为男人用财产供养女人。所以好女人是驯服的。”


柏拉图是轻视女性的人,他说过:一个男人可能会因为胆怯或不正经,下辈子被罚做女人。——女人天生的道德潜能劣于男人,因此她相应地就是个更大的危险,也许要比男人危险一倍。”


亚里士多德的生理学认为:男性高于女性,女性是男性有缺陷的、发展不完备的形态。


他说:“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男人是主动的,他很活跃,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中有创造性。男性塑造社会和世界。在另一方面,女人是被动的。她天性就是呆在家中的。她是等待着活跃的男性原则塑造的物质。当然,在任何尺度上,活跃的成分总是地位更高、更神圣。因此男人在生殖中起主要作用,而女人只是他的种子的被动孵化器。”


卢梭攻击所有的社会不公正,但忽略了其中一项:男女的不平等。


在《爱弥尔》中,他写道:“男人和女人是为对方而存在的,然而他们的相互依赖性是不平等的。没有女人,男人仍然存在,没有了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问题。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觉而活,依靠男人对她们的奖赏而活,依靠男人对她们的吸引力、对她们的美德所设定的价值而活。女人一生的教育都应该依照和男人的相对关系而计划,女人要取悦男人,要贡献给男人,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悦。”


卢梭大言不惭的男权制观点使他成为女性主义的最佳批判目标。女性主义对卢梭的挑战不仅指向他对女性不公正的忽视,还有他对男女差异的充满偏见的描述。


叔本华的思想深邃、睿智,但是在他所有那些充满智慧的言论中,男权制的观念和论述是一大败笔。


他说:“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简言之,她们永远不会成熟,只能是大孩子——是介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中间体。”


他反对女性拥有财产,他甚至将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归咎于宫廷女人的腐败。


“女人从本性上来说意味着服从,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位处于完全独立的非自然位置上的女人都要直接依附于某个男人,使自己接受他的统治和支配。这是因为她需要一位丈夫和主人。”  


尼采说:所有衰退的、病态的、腐败的文化都会有一种“女性”的味道。


康德是在女性主义那里口碑最坏的哲学家,主要是因为他的厌女倾向和他对身体的轻视。例如他说:女性的天性完全由自然需要来定义,缺乏主见。由于这些弱点,女人需要男人的保护。由于恐惧和胆怯,女人不适宜于做学术工作。


他有一次甚至说过这样无理的话:女学者的学问就像一块表,只是为了向他人展示炫耀,实际上是停摆的,显示不了时间。他说女人的哲学不是理性,只是感觉而已。他还说:只有女人想做男人,没有男人想做女人。


由于这些言论和观点,康德成为女性主义主要的攻击对象。


黑格尔认为:“女人担任政府首脑时,国家就立即陷入危险,因为她们不是靠普遍标准来办事,而是凭一时之见和偏好来行事。”他认为,公共领域的非个人化的互动是由家庭中个人化的互动来补偿的。他的这些观点被女性主义批评为“性别的情感劳动分工”——由女性补偿男性在公共领域的艰辛。


女性主义反对将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永恒化、自然化,主张高度评价女性在公共领域的作用。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82年的金智英》,图源@豆瓣


“工作”概念的性别盲点在马克思主义之后的当代经济理论中继续存在。女性在劳动市场上仍旧被赋予较小的价值,得到较少的报酬。

 

总而言之,当所有的男权制思想家、理论家为男性统治女性的历史、现实、制度和思想辩护时,他们说的是:是上帝或是自然迫使女性服从男性的。


他们通过赋予男性某些品质(理性、逻辑、智力、灵魂),赋予女性另外一些品质(混乱的情感、无法控制的性欲等),将女性边缘化。


男权制的逻辑并不直接说女性什么,而是用委婉的话去掩饰真正的含义,当它想维护既存制度促使女性屈从于男性时,所使用的却是诸如“保护家庭”一类的口号。


在当今社会,男权制思想精英不敢再公开说女性是天生的二等公民,但是,性别歧视的话语和观念还远远没有退出公共话语的舞台。男女平等的事业还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跋涉过程。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在追求男女平等的同时,要保持女性的差异性吗?


关于在性别关系中争取平等与保持差异的论争,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问题。


到底女性应当争取同男性平等还是保持差异?


概括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五种立场: 

1、男女相异——男尊女卑,男权制,父权制  

2、男女相同——男女平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3、男女相异——男女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4、男女相异——女尊男卑,文化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  

5、男女混合——男女界限不清因此难分高低,后现代女性主义  


这五种立场虽然是并存的,但是它们又是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兴起与衰落的。传统的性别观念主张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强调男女的区别和差异,并以此作为性别不平等的基础。


现代的性别观念不强调男女差异,提出“男女都一样”,批判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随后女性主义又重新强调男女差别,但是更激进、极端者为女性气质赋予前所未有的价值,发掘各种“女尊男卑”的文化、伦理和道德理念。最后,后现代的性别观念主张弱化两性的界限。  


在性别异同问题上的第一种立场是传统的男权制思想,它认为男女两性当然不同而且是天差地别,男尊女卑是再自然不过的正常秩序。这种思想观念已经盛行了几千年,是不公正、不正义的,又是十分陈旧过时的。  


在过去的数千年间,这种思想观念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就连许多优秀的思想家也不能免俗(例如上文所说)。倒是在21世纪世事大变、女性生存状况大变之后还坚持此种立场的人,才真正不可救药。


婚姻冷静期30天,问过女性同意吗?

《82年的金智英》,图源@豆瓣


性别异同问题上的第二种立场是早期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男女两性没有什么差异,因此要争取男女平等。  


女性运动第一波时(19世纪),女性主义认为:男女在本质上没有不同,由于教育等后天原因才分出了等级。因为男女原本无差异,所以男女才应当平等。波伏瓦就是从理性角度否认差异的。  

  

在性别问题上,从认为男女不同,到主张男女相同,再到强调差异,最早是由法国女性主义者提出来的。伊丽加莱在主张男女平等的前提之下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直接的原因是,她们认为此前的女性主义已经丢掉了女性的特征。米利特也持这种观点,她说:“男性和女性确实属于两种文化。”


第4种观点比较激进和极端,它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并且认为在这种区别中女性属于比较高明的一方。例如:从伦理道德方面看,女性就高于男性,女性的自我牺牲、母性和关怀伦理高于男性的自我中心、残忍、看重攻击性和竞争性的道德标准。


它不仅承认两性的基本区别,并且赞美它,使之纳入女性主义的政治议程。例如赞美诸如和平、关爱、养育性一类的女性特征;贬低以攻击性、好战性、毁灭性为典型的男性特征。


19世纪的女性达尔文主义者甘博(Eliza Gamble)赞美“地球母亲”、“大地女神”,反达尔文之道而行之,主张女性在本质上高于男性。无独有偶,有为男同性恋者辩护的学者认为,男同性恋者比异性恋男性优越,因为他们敏感度较强,具有更多的艺术创造性,更发达的情感发展。  


强调两性差异的做法,在女性主义运动中具有明显的策略动机。女性主义运动中形成了两个策略派别:差异最小化和差异最大化。例如,在争取投票权时,前者强调女性像男性的方面较多,不像男性的方面较少,因此应当像男性一样拥有投票权;而后者则强调女性的特长,比如哺育性和道德感强,因此应当拥有选举权。在20世纪60-70年代,差异最小化的一派占上风;80年代以后,差异最大化一派占了上风。  


上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思潮在女性主义运动中崛起,它从根本上反对两分的思维模式,认为两性的界限其实是模糊不清的,并且主张进一步混淆两性之间的界限。


这种理论主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与过去两分世界的对立政治不同,这种立场主张差异政治:人有各种差异,但是不一定是对立和截然两分的状况,而是一个以黑白为两极的充满各种间色的色谱样系统。在他们眼中,性别问题不再是简单的两极分化,而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动态的体系。  


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普遍的看法:生理性别是自然的、生理的、肉体的;社会性别是政治的、文化的。他们认为,就连生理性别也是经由社会建构而成的。  


在同与异的问题上,强调差异曾是法西斯主义把人分为等级的基础,差异实际上就是“不如”。生理决定论和本质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低级。同异问题上的两难来自现实生活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否定差异是不对的,因为男女两性的需求是有差异的,需要不同的对待。这主要表现在生育、哺养孩子方面的差异。但是如果承认两性差别,似乎又为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找到了依据。  


在我看来,性别的异同问题其实可以按照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处理:争取两性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但是承认并保持其他方面的差异。将性别问题上的立场区分为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在短期的策略层面上,强调男女两性的同一性,以争取现实生活之中两性的平等权利;在长期的战略层面上,消解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身份,保留个人的差异,为丰富多彩的个性的实现创造充分的条件。


后记


关于女性主义,果麦麦的观点是,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归根结底都是人、都是一个个体,从这个角度,我们本来就知道,“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但同时每个个体肯定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些不同,也应该是被尊重的。——

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与理解。


#关于男女平等,你的理解是什么#


#今日推荐#

李银河·《女性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