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技巧:題乾點睛法破解寫作立意難題

申發論述作為公務員申論考試的必考題目,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大部分考生的一道難題,而申發論述中的重難點就在於立意的確立。今天,中公教育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如何通過題乾點睛法來尋找作文的總分論點。

一、確定主題詞。一般而言,如果是話題作文,這句話一般會出現主題詞或是主題詞的同義轉述,即使沒有主題詞,那麼我們看完整個材料,那基本上整個材料在圍繞哪個話題展開我們心中應該是有數的。二、確定圍繞主題詞展開的寫作角度。一般而言,公務員考試,寫作的角度是圍繞主題詞談對策或是談意義,常見的對策詞有動詞,或是出現“應、應該、需要、必須”等,常見的積極影響詞有“有利於、能夠、可以、能”等,所以看看這句話中有沒有出現對策詞或是影響詞。三、確定寫作角度中有沒有出現關鍵詞。一般而言,出現一個關鍵詞是我們的總論點,兩個及以上是我們的分論點。四、確定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常見的關係有並列和遞進的關係,出現並列的話,一般用並列的連詞,比如“和,並”或是用頓號,如果是遞進的關係,一般會用到“更、甚至、乃至”這些表示遞進的詞。五、確定總分論點之後再回到材料中去印證。材料是不是在講我們分論點,通過梳理材料的大意,如果材料沒有論據證明我們的論點,那麼我們需要用材料分析法尋找總分論點。下面我們將通過一些例子來證明:

一、以某道試題為例:“給定資料5”劃線部分寫道:“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我們看看這句話,第一步確定主題詞:文化輸出;第二步,確定寫作角度,成為是積極影響詞,所以是圍繞文化輸出談意義;第三步,確定關鍵詞,即成為真正的大國,一個詞,是我們的總論點;第四步,確定總論點:文化輸出可以成為真正的大國。第五步,回到材料去印證。

二、以某年國考卷為例:好的政策不僅可以滿足公民的意願,更可以滋養公民的理性乃至德性。第一步,確定主題詞:好政策;第二步,確定寫作角度,可以是積極影響詞,所以是在談意義;第三步,確定關鍵詞,三個,即:公民的意願,公民的理性,公民的德性,則是三個分論點;第四步,中間用了遞進的詞,更,乃至,說明後面兩個分論點是遞進的關係。即分論點1:好政策可以滿足公民的意願;分論點2:好政策甚至可以滋養公民的理性;分論點3:好政策甚至可以滋養公民的德性。

申論技巧:題乾點睛法破解寫作立意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