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守地估計公司未來成長?

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對於未來公司的成長情況,我應該如何進行客觀的估計,而不是一拍腦子的進行想當然,或者一味順從券商研究報告的增長預測,畢竟像我這樣的非全職的投資者,我也沒有實地調研的時間和精力。所有從

二手資料得來的數據,我用起來,心裡都是沒底的,比如有研究報告認為某創新藥企業未來10年淨利潤增速可以達到30%,可是為什麼啊?如果我就用這個去給企業估值,我沒底啊。


如何保守地估計公司未來成長?


這會帶來一個什麼後果呢?

拿不住股票。

一旦你基於這種沒有經過自己思考的數據對企業進行估值,一旦未來淨利潤不如預期,資本市場對企業的估值大幅下殺,這個時候心裡絕對虛,那我拿什麼底氣去堅持我的倉位呢?

再一個呢,券商的研究報告,容易在市場繁榮的時候,過分樂觀,在市場調整的時候又過分悲觀。一方面,是他們本身很多人沒有那麼深入的去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他們也有跟隨市場波動的情緒。

所以,我們首先要自己獨立思考,去估計企業的未來增速。券商研究報告等這些資料可以作為你的輔助驗證,你可以看看寫的比較長的,一般15頁以上的深度報告,看看有沒有你沒想到的風險點,作為自己的估值的補充。但是主要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那麼,如何估計企業未來的盈利增速情況呢?

我的傾向是考察過去10年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和過去5年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如果10年複合增速為20%,但是最近5年複合增速為7%,那我的底線就出來了,我預計的淨利潤速一定在7%附近,不能超過太多,除非我有非常明確的數據證明它一定有更大增速。千萬不可自己臆想!

如果10年複合增速為7%,但是最近5年複合增速為20%,我預計的淨利潤增速最高也不能超過20%。最終的增速預計要結合行業情況,政策情況多種因素,歷史數據只是為我提供一個上限思維,控制風險。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避免為企業估值過高,從而導致自己付出過高的買入價格。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你這個方法太一刀切,我承認是的。其實說到底,你就算用別的任何估值模型,你不也是估嗎?我就這麼估,你要覺得不科學,你可以不管,你要覺得有道理,可以借鑑,僅此而已。

類似這種“10年複合增速為20%,但是最近5年複合增速為7%”的情況是非常多的,這就是大家經常遇到的“王子落難”或者“白馬調整”嘛!

典型的特點是過去一段曾經輝煌榮耀,但是近幾年增速明顯下降,原因可能各種各樣,市場遇到天花板、競爭對手出現、政策原因等等。但是呢,很多人,包括我有時候都會因為喜愛這個品牌而判斷未來它一定重回巔峰。但是,後來我就經常問自己,為什麼,你有什麼理由這麼認為呢?

這是一種愛上自己股票的心理,其實是危險的。甚至很多人也很不喜歡有人說他看中的這個股票不好。我覺得做投資還是要開放和客觀,多個視角看問題,才能更理性。



【特別說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文章內容為個人投資心得梳理,本人不對信息的不準確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不構成交易和投資的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