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中哪本是你最有共鸣的?

一起终身学习吧


读书其实是在读人生,读的是作者的人生,读的是书中角色的人生,当然也是在读自己的人生。

要说那本书自己最有共鸣,还真不好说,随着年龄的变化能引起共鸣的文字或者说作品也在变化。少年时代有少年的共鸣,到了青年能引起共鸣的也会不一样,中年乃至老年更是如此。

已经是不惑之年的我,最近读到花如掌灯的《心安之处是故乡》,读越越有感觉,越读越有味道。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文章娓娓道来,一些人,一些事,不是自己,胜似自己。沏一杯茶,阳光暖着脊背,也暖着手上的书本。书的装帧一如书中的文字素雅、平实,平实的让你不敢小觑。

作者是一位养兰人,爱兰自不必说,周围也影响了一群朋友,蕙质兰心,仿佛不然一尘。文如其人,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不认识这本书的作者,书是从一位朋友处顺来的。我的这位朋友,是书的责编,他的人也如书中的文字,明净得让人心疼。遗憾的是,我的朋友在除夕告别了人世,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走了,但与新冠无关,才三十几岁。

朋友的离世,让我又捧起了这本书,就看到里面的文字好像是为我所写,又像是为他所写。哦,对了,我们都是客居北京的异乡人,朋友仿佛预感到时日无多,于是便在春节前半个月回到了家乡,这一回竟成了永恒,他再也不用做异乡人了。而我,为了生活,依然身居异乡,乡愁如酒,愈来愈淳。

每每读完一篇,我都会不由得闭目沉思,像是在祭奠自己的朋友,也像是祭奠自己的过去,也可能是品味书中的文字,希冀未来的自己,抑或是都有罢。

书中有一篇写的是作者家的保姆,文字非常平实,但平实中透着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这种情感简直让我窒息,但我喜欢这种窒息,不,应该说是享受。

文中提到的保姆,替作者先后送走了年迈的双亲,这样的保姆已经不是保姆了,而是老人的子女,甚至超越子女。的确,作者也没把保姆视为保姆,而当成了家庭的一员。这篇文章令我掩卷许久,想了许多,反思了许多,有自己,也有别人。

另外,书中不少篇幅写的是花草虫鱼,这只是看在眼中的文字,看过之后想的却是人生,是诗和远方,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空灵。

好书,好文章,不是笔写出来,更不是键盘敲出来的,而是作者用真情编织出来的。这本书,我想放在手边,因为它需要静下来,用心感悟,为自己的内心,也为那位英年早逝的朋友。

希望喜欢读书的朋友,一定将喜欢的书当作朋友,甚至是知己,这样,你才能听到发自肺腑的心声。


原度拾趣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看过的小说很多,其中不少是经典的名著,让人赞叹作者的笔力。然而能够称得上引起共鸣的,首当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边城中我最喜欢的有两点:一个是书中描绘的优美景色,一个是小镇茶峒民风淳朴。 下面我们赏析一下边城的原文。

文章开篇写到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山城,白色小塔,一条小溪,小溪清澈透明,一幅优美的的世外桃源画面跃然纸上,展现在我们面前。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小镇的人都很慷慨,没有人贪图别人的富贵,只求心安理得,像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无论富裕的船总、贫穷的渡船老人,还是做身体生意的妓女,做人总是那么有情有意。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翠翠和祖父日常的生活,闲适淡然的日子,让人跟着作者的笔触走近了这座小镇的深处,祖孙俩的善良、美好,让人不忍心破坏。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也没有气势恢宏的场景,有的只是茶峒小镇优美的风景,和茶峒人民淳朴的民风,在这里大家感受不到欺蛮霸凌,感受不到尔虞我诈,感受不到战争的硝烟,感受不到紧张的生活压力。可能在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中,边城小镇才是大家内心向往的地方,这个地方只有美。


栈桥落日


喜欢的书有很多,值得一读再读也就几本,但最有共鸣的是,作者安·兰德。瞅瞅看书时,我发的感慨

原因有五:

1,主角是女性,作者是女性,我也是女性。

2,主题是经济,是私利,是理性。跟我的工作有点关联。

3,改变了我一个顽固且不自知的缺点,我原来常常被一些"弱者"道德绑架。担心如果不帮助弱者,会被指责不善良。是这本书让我明白,那些"弱者"的卖惨并不能成为绑架我的思想,侵犯我私产的理由。他们的弱,不是我造成的,我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

4,人生教科书呀,可以看一辈子了。我都不知道看多少遍了,每一次看都有不同收获,回答这个问题时,又想看了。

5,这是本小说,人物丰满,感情充沛,情节精彩,第一次看时,根据小说发展,我还推测是科幻题材。

随手一摘抄都是金句:

1,尊崇金钱的人,自己靠本事把它挣来。

2,是金钱毁了他,还是他把他的钱毁掉了呢?

3,财富的创造是因为人能思考。

4,他所指的做,是做到极致。

5,这绝不能阻止我。

6,如果你想守信用的话,不用说,做就是了。

7,她不情愿在较之逊色的世界中度过任何时光,做任何事。

8,有两件事情对他是绝不可能的:静下来不动或者毫无目的的瞎跑一气。

9,普天之下没有不付代价,就能白得的东西。

10,无论你多优秀,我都希望你在每件事上竭尽全力,努力做得更好,在你尽力到达一个目标之后,我希望你开始走向下一个。

11,时间的手仿佛已经用细网将家族的各种品质一一筛选,把那些不重要,不连贯羸弱无力的东西摒弃在外,只留下了纯粹的才智。机会终于有一次,成就了一个并非偶然的存在

12,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重要的---除了你把你的工作能够干的多好。除了这个没有别的,它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人的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

13,我讨厌人们用获得谁的信任的方式来讲话和考虑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诚实,就不需要得到其他人事先的信任,仅仅是人们理智的感知就已经足够。渴望得到这种品德上的空白支票的人,无论他自己是否承认,都有不诚实的企图。

14,矛盾其实并不存在,你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都有哪些前提,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15,不可能有什么胜利的保障------谁能有这样的保证,对任何人来说,只要能行动起来就足够了。

16,---塔格特小姐,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一辈子都从来没有谋过利。---洛森先生,我应该告诉你,所有的人话里,这是我认为最卑鄙的一句。

17,他们之所以害怕,并不是因为了解了情况,而是因为他们拒绝去了解。

18,金钱是有生命的力量,没有了根它就会死去,金钱不会听命于配不上它的头脑。

19,一切对现实的拒不承认,无论有什么原因,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20,不能和那种人一样,活着是去毁灭自己。

21,我同意的是事实,而不是评价

回答完毕,我去重看这本书了,开心的飞起。


贷款专员郑州本地


我这人可能人格多元分裂,对许多书都有共鸣,但又分别不太清,试着回答一下吧!

对我最有共鸣能开悟自我认知的可能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直拆人的五蕴四大,尘识六根,使人自我认识深入到生死从前。太让人震憾了,只是我还只读了一点。

从文学性上我最共鸣的是一本杂志,叫什么,文章题目都忘却了,但却记得上头讲了三句,矛盾之神,结构之神,主题之神,我登时开悟,会写小说了。

就这三句。

对迷茫世界,未知之因由,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周易》,一句统之在道,则无二知,让我顿生世界本了然之心。

对现实,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书是《三国演义》,其中有句话,我最感受深刻,人吃人哭着吃是仁义,代表人物是刘备。人吃人笑着吃是奷诈,代表人物是曹操,人吃人护食吃是狼性,代表人物是孙权。

乱世吃人时代,公不食人必为人所食,有舍身伺虎之雅量乎?

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老天不同意,老大也不同意,怎么办?混社会,闯人生,口吐莲花不是经,手中亮出宰人剑,刀山火海勇前行。

谁想吃我难道吾剑不利乎?


默玄吟雷


我是书阅,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会是人生的精神导师,指引前方的路,亦是人生的指路明灯,走在前方的路上不在迷茫。

我 一个农村孩子,自卑,胆怯似乎是无法抛弃的阴霾,他困住了我前进的道路,迷惑了我前进的方向。只能深陷在我不行,我不可以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直到上大学后,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平凡的世界》,它似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内心封存已久的冰雪。特别书中的人物孙少平,他像是久别的故人,又像是一见钟情的情人。他自卑倔强,勤奋好学,他不甘于一辈子沉寂在双水村,梦想着到更大的天地闯荡。白天被工地上的石头磨破了皮,晚上背躺着读《芒种》,在经过一番磨难后,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现在已然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在我遇到事情后我会首先联想这时他会怎么办。



有它,我相信我的人生将不会迷茫;有他,我会用更加灿烂的笑容面对明天;它,我相信我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书阅


“共鸣”的产生,应由共同的思索、共同的追求引起,从这一点看,毛姆的《刀锋》便是引起共鸣的书。

毛姆其人,虽然极其富有,但吃尽感情的苦处,晚年据说极为孤独。他一生去过的地方实在多,很难确定逃离与追寻的比重怎样,这些均决定了其作品的特点。他没有停留在原地,一如他的人物,要么在辗转,要么本身就是在辗转中不期而遇。

《刀锋》没有《月亮与六便士》名气大,但可读性极强,其目前的名气配不上其内在的精彩。

书是关于存在的意义的思索。或许你认为这是哲学的问题,恐有晦涩;或许你认为这问题不值得思考,思考也只是徒增烦恼。我想说的是,此书的流畅性足可放心,其故事性极强,甚至有许多荒诞幽默的情节。如男主人公拉里实在太有吸引力,夜晚被借宿的主人家的女人之一占有,第二天早上醒来,边观察边思考夜晚爬上自己床铺的究竟是哪个女人。毛姆的善于讲故事是举世闻名的,所以不用担心故事中渗透的哲学主题,完全可以只读故事。

当然,毛姆不可能也不会去定义人生的意义,但是在这一场思考当中,你相当于多了一份人生,你甚至可以看看如果你摆脱了现在不满意的自己,会得到什么,不再只是抽象地想象。

人之所以痛苦,往往在于有一些混乱的、不确切的期盼,而没有具体化自己的需求。例如很多人认为有钱了就幸福了。但事实上,当你有钱了,有房了,你没有一个确定的自我的时候,空虚、焦躁、无处安放同样可以到来。

所以其实,我们将主次颠倒了,应该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一直去坚持,有了一定造诣,生活状况自然会变好。譬如喜欢艺术,就坚持自己的道路,穷一点没关系;譬如追求物质生活,那就去赚钱,委曲求全的时候得忍受。最怕总是东张西望,想占据一切,想不劳而获,想比别人付出得少而能得到的同样多,这就不能不痛苦的。

《刀锋》中,拉里与高更类似,舍家弃业,追求自我的完成,最后他的结局也很平常,但是他的确完成了自己。没多少人知道他是谁,可别人都知道他是谁又能怎样呢?就像钟南山,因为两次全国性传染病他变得人尽皆知,但有没有这两次传染病,他都是潜心自己事业的医生,是否举世闻名对于他的行医过程、对于他对医学的钻研毫无帮助,而生命有意义的时刻,是他的研究过程、是行医过程,那才是快乐所在,那才是真实的存在。

生命或许真得没有意义,即使名利双收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但正因为生命的意义没有被定义,这才让生命有了无限可能。毛姆写下了他的思索,而写作恰是他对生命的答案。


奚江月


百年孤独


恪恪格格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我一开始以为是一本黄书,后来读到“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捶的过程”,人事渐通之后,才明白它的深沉和悲伤。

尤瑟纳尔(瑟瑟)《王福脱险记》,画家王福在帝王的死亡威逼之下,画出了幻境,他和弟子进入画中,消失在碧涛里。这是我想象得到的一个画家、一个纯粹的艺术者最美的结局。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和《恐龙》,前者一直半遮半掩地隐藏叙述人,直到突然说了一句“那个小男孩就是我”,我在那一刻才恍然明白写作的虚构和欺骗艺术;至于后者,一直写“我”作为一只恐龙与智人部落之间的故事,挺奇妙的,不想到最后写“越过山谷和平原,来到一个火车站。我上了车,混进旅客群中。”这样毫不生硬做作的结尾,把我吓住了。

钱钟书《围城》,写唐晓芙的美就不必说了,鸿渐、辛楣一行人从上海去往三闾大学,路途上的故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一是舟车劳顿,二是着急用钱,三是众口难调,四是饥渴难耐,五是东西难吃……至于李梅亭的丑陋, 顾尔谦的谄媚,方鸿渐的不讨厌而无用,孙柔嘉的心计,各有千秋,这一段是我最喜欢读的。孙柔嘉在路上生病流泪,钱钟书写道:“幸亏年轻女人的眼泪还不是秋冬的雨点,不致把自己的脸摧毁的衰败,指像清明时节的梦雨,浸肿了地面,添了些泥。”比喻之精妙,之贴切,深有共鸣,至于机锋妙语,谐趣警语,全书俯拾即是。

金庸《连城诀》,狄云与水笙在雪山深谷数月,情愫渐生。等到狄云解开连城诀的秘密,报得大仇,回到山谷准备永远与世隔绝,谁曾想水笙在雪谷等他“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我每次读到这里,都有一种深切的眷恋,羡慕这虚幻的美好。金庸是沈从文的粉丝,我个人觉得,《连城诀》的结尾是在映照《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蛰伏枝头一惊蝉丶


了不起的盖茨比。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适用的人性规律。

两年前,这本书火热的时候,朋友送了我一本,一直搁在书架上,早就布满灰尘。

当时看到这本书突然爆红,以为只是炒作,一种故事形式的成功学,里面全是心灵鸡汤,讲述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如何一步步努力奋斗,走上人生巅峰那种烂遍大街的剧情。

直到最近无聊之下,随手翻起,觉得本书确实有意思,再次找了电影来看。好像才读懂书中的故事!

本书主人公以旁观视角,看过盖茨比豪宅盛宴,看过表妹黛西和丈夫之间的同床异梦,看过盖茨比为爱痴狂……

1.盖茨比内心的自卑。他一直以绅士之型示外,仅一次,当汤姆向众人揭露他是个贩卖私酒的混混,讽刺他出身,即使再有钱,也跟大家不一样时,盖茨比暴怒,虽然控制住了接下来的行动,但是他的表情“像刚杀了一个人”似的。可见他即使现下风光无限,内心深处还是有不可碰触之痛,无论是什么人,在被戳中痛处后,也是要发狂的。

2.黛西的现实。嫁给多金的汤姆后,依旧气质优雅,活泼灵动,爱浮华的生活、名贵的物质,宴会派对夜夜笙歌,五年后盖茨比带给她的是她也没有见过的豪门富贵,便满心欢喜,想要与之私奔远走,但听到了盖茨比不干净的背景后,他的暴怒在她看来竟不堪,对他的爱也变得迟疑起来,甚至盖茨比替她顶下罪责死后,连葬礼都没有去参加。

3.汤姆的失去才懂得珍惜。本就是花花公子,得到黛西后,依然在外留恋花丛。即使情人打电话来家里,他也并不藏着掖着,与黛西争论。直到发现盖茨比和黛西的私情后,才忽然重视起自己的妻子,再加上情人一死,更是害怕连黛西也离开自己,费尽心思破坏两人感情,设计盖茨比。

图片选自网络




这么么


我中学的时候偶然看过一本笛安的《告别天堂》,觉得蛮不错,后来上了大学后就买了三本她的书,分别是《东霓》、《西决》、《南音》,三本书看完后,我发现自己是隐忍的西决,可我却想成为敢爱敢恨的东霓,去保护那个纯洁可爱的南音。

可惜自己是锒铛入狱,东霓也无可奈何,南音在时光流逝中,变得面目全非,我也依然如此。换言之,所有人都如此,不如此,不能成长,不如此,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