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外卖小哥单量如何?

有锂走天下


目前不多 一天20-30左右,现在大都在家 自己做饭 点餐的都是比较懒一些的吧,我是刚入职一周左右 一天100左右

现在送餐方便,只送到小区门口即可,不上楼 疫情过后,会比较忙吧,希望能帮到你。


李爱国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外卖小哥的收入还可以说是可观的,我是做面包车货运司机的,前几天接了一个单是拉电动车,就是外卖小哥送餐的电动车,他在送到过程中电动车电瓶坏了好像是,接单后我去找他,把电动车装车上,然后在送她去修理铺途中就聊了会,我问他最近疫情期间收入怎么样,他说基本每天10多单左右,能收入200上下,额反正还算不错,他们还说现在因为疫情,订单少,外加很多地方不让进,就存在一个等时间的问题,反正我个人觉得200左右的收入还算可以,抛出吃饭乱七八糟的生活费的话,一天怎么也能剩下150左右。希望采纳![呲牙][呲牙]




搞垮拒绝


我是小店,在学校附近,我们生意算是很一般,疫情前一天7.80单,疫情中一天3.4单,隔壁好一点的一天2.30单,生意比较不错的那家疫情前一天4.5百单,现在也就2.3时单,加上高额配送费,小区封闭等原因,商家方便自配送的都做了自配送,远一点的区域会发美团配送,单量可想而知


小店事件薄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疫情期间外卖总体下降,目前复工复产渐渐进行,外卖小哥也都度过隔离期回到了岗位上,由于疫情期间很多人没有活干,没有收入,导致大部分白领,环卫工人,保安,餐饮人员,服务业等等,,都加入了外卖送餐大军,有骑电动车的,有骑三轮车的,有骑自行车的,有骑共享单车的,甚至还有坐公交车送餐的,大量人员涌入导致平台单量严重下滑,单价暴跌!日子非常难过,以前每天送40-50单300多块钱很轻松,现在每天送30单都特别艰难,也就挣个200多,,每天吃饭交房租,交房贷!所剩无几了,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被平台月入过万所欺骗!!这个外卖行业现在水太深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快手,抖音,微博,逍遥外卖小哥!我每天都在更新外卖的一些事!!同时我也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外卖小哥哦!!



逍遥外卖小哥


月薪上万的外卖员就跟月薪上万的快递员一样,在90%的外卖小哥眼中,那只是一个传说,一个激励自己每天拼命送完100单的传说!

01

餐饮外卖营收下降八成

饿了么外卖骑手刘健来自河北承德,今年春节因值班未离开北京,因此成了疫情期间外卖小哥的“主力军”。“以前一天一般可以跑45单以上,如今最多的时候可能也就二三十单。”刘健对疫情期间的外卖行情深有体会,他告诉新京报记者,餐饮的外卖订单一天可能只有5-7单,仅占两成左右,大部分都是买菜或者商超的订单。

 刘健在北京主要负责朝阳区小营西路商圈的外送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这个商圈300多家餐饮只有100家左右在营业,并且还在逐步减少。刘健说“估计这个月的工资也就能拿往常一半左右了。”

 业内人士表示,餐饮外卖在三四线城市的日子更不好过。在江西赣州市经营多家外卖店的商家小李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当地疫情防控,目前几家店都处在暂停营业的状态,具体开门时间根据疫情进展才能定。“这个月肯定不行了,当初贷款开店的利息都没了,店租和工作人员工资这部分就亏损严重,再下去,估计熬不住了。”

业内人士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至少300个城市暂停了餐饮业务。同时,随着商场的关门,原是外卖主力军的商场品牌餐饮也暂停了服务。 

餐饮品牌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此前公开表示,当前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都已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亿-8亿元,“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的外卖业务营收预计同比下降八成以上。”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史晓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本来准备在春节营业的商家或因食材配送只能暂停营业,复工的商家又面临员工还未归队的状态。此外,很多地方为了防控疫情,要求餐饮和外卖实行闭店管理。另一方面,消费者为了安全起见,减少传播风险,可能就不叫外卖了。史晓明表示,整体来说,损失巨大。

02

买菜买水果火热

虽说餐饮外卖受到损失,但外卖行业也出现了新的机会。受疫情影响,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春节里,外卖平台成为消费者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首选方式之一。

春节期间,北京市民赵阿姨成了网络购物“小能手”。“疫情严重,还是少到人多的地方,我就在外卖平台上买菜。”赵阿姨告诉新京报记者,“有些商家偶尔会推出特价菜,送到小区门口,我下楼溜达一圈就取回来了。”

 “疫情期间送的订单大部分都是蔬菜水果和超市类,每一单都是三四百元的金额,有时候遇到五六百块钱的‘大单’,一趟可能只能送一个订单。”饿了么外卖骑手刘健说。

外卖买菜和商超订单数据也证明了这种新的增长力。春节期间,饿了么北京外卖买菜订单量同比增长9倍,商超订单同比增长超2倍。从买菜用户年龄来看,85后、90后仍占主导,但60后、70后、80后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

“1月26日至2月8日,人们在闪购平台的连锁超市门店中,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订单量涨幅明显。”美团表示,在超市类订单中,生鲜果蔬、休闲食品等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400%。

03

外卖员成专业采购员

朱会惠是江苏徐州人,三年前开始在上海做蜂鸟骑手,春节时选择留守岗位。

这天,帮老夫妻将订单送至子女家后,朱会惠本打算小休片刻,新的订单提醒却又响起。她没有迟疑,匆忙上路。

这是一个购买蔬菜的订单,密密麻麻列出了数十项菜品,目的地在附近一家大型菜市。

一个无法忽视的背景是:由于交通限制和疫情期避免人群聚集的要求,线上买菜的形式弥补了居民买菜的缺口,成了买菜最优选。

作为连接器,连接用户、商家的配送骑手,也就格外重要。

“疫情期间,一位骑手送一天外卖,相当于减少了25位市民的出行。”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说。在他看来,蜂鸟骑手不仅是“最后一公里”的生活保障,也是防疫抗疫的“编外力量”。

在上海,买菜和送菜由此成了蜂鸟骑手们的工作常态。朱会惠也是同样如此,她已经在疫情之下奔波了近半月——每天从早上8点到凌晨12点,往返于上海市的各大社区与商超、菜市之间。

朱会惠每日往返多点为用户备货

除夕这天傍晚,当朱会惠赶至菜市,部分菜品已经断货。她看了看时间,便载上已经买好的菜品,驶出菜市,掉转方向,拐进一条小巷,停在一家社区超市前。

十分钟后,朱会惠走出超市,手里拎着的,正是菜市断货的那几种菜。

她说,越是时期特殊,越不忍让用户失望,遇上断货,就耐着性子,辗转几家,尽量买齐菜品。

也是从这天开始,朱会惠察觉到,下单购买蔬菜和食品的订单增多了,其次是日用品与药品,“每天早上8点到10点,下午3点以后,都是买菜高峰期”。

“我们现在算得上是社区专业采购员了。”作为团队里少见的女骑手,朱会惠深谙持家之道,能轻易辨别蔬菜良莠,在帮用户挑选菜品时,总是“尽量帮着挑些新鲜的”。而让她欣慰的则是,大部分用户都明白时期特殊,常常备注“缺货时你看着买就行”。

现在,朱会惠每天大约能跑20多单,华联超市顾戴路店是她近日多次往返的一家社区超市。“一天得跑好多次华联、好又多之类的超市,收银员都能记住我了”。

“最近确实是订单最多的时候。”2月7日,华联超市顾戴路店店长卢进宇确认称。

订单激增时,运力显得至关重要。“虽然我们有时也会派员工送货,但传统超市配送队伍毕竟比不过专业配送团队,所以主要还是依靠和外卖平台的合作,基本能保证及时送货。”卢进宇说。

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泗凤路,一家好又多超市则依靠外卖骑手,使其作为传统实体超市,得以覆盖方圆6公里左右的社区需求。

“订单最多时,一天大概近80单,因为我们不卖蔬菜生鲜类,疫情期间主要的订单为酒水饮料和食品,包括一些零食。”上述好又多超市负责人许先生说。

阿里本地生活商超负责人七峰则表示,目前阿里本地生活平台在全国各地,与各个商超品牌合作,保证生鲜、生活日用供应的时间和品类供给,稳定提供消费者的生活基本保障物资。


消失于虚假




任性的大骨架


经济下行期间,能幸免于难甚至逆市上扬的产业很少。大家以为快递业会暴增,其实真实数据不然。

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2月邮政行业运行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2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5.5亿件,同比降10.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64.9亿元,同比降8.7%。2月,行业全力推进复产复工,快递业务量完成27.7亿件,同比增0.2%;业务收入完成364.4亿元,同比增长4.1%。目前,行业复工人员近300万人,复工率达92.5%,日处理邮件快件量稳定在1.6亿件以上,复产率超过80%。


闻观世界


1疫情期间停,工停学。

2本身每年的二三四月份就是外卖淡季。

3疫情期间好多服务岗位不能工作都来送外卖,人多单子更少


小胖子爱吃肉


我认为单量会减少,

外卖小哥本质上就是一个链接买家和卖家的角色,其单量的多少也是由买家和卖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一方面:卖家,

有餐饮店延迟营业,减少了外卖源;

另一方面:买家,

基于疫情期间的饮食安全,很多已经上班的人会自己做饭,带去公司,减少了外卖的需求!



运营祭酒老杨


很差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