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你就有可能會世界記住! —— 霍德華·艾肯

電腦計算機的的發展演變歷史,其實是人類對 “更強” “更高” “更快 ”的不懈追求。

按照武俠江湖人的追求就是:

星宿老仙,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法駕中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腦海中浮現出拿扇子的那個“大徒弟”了,那叫一個招笑)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腦海中浮出了好多江湖上的芸芸眾生……“豪邁感”,“大俠風範” 爽)

我要成為天下第一” 啊哈哈哈哈(“任哈哈”語錄 之前啊咱們也提到了“東方教主”,她可是計算機界中國境內最早的“程序員”,理解的那叫透徹。)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電腦計算機是人類對夢想不斷追求的結果……

08霍德華·艾肯與馬克1號

霍德華·艾肯1900年3月8日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但在印第安那州長大。由於艾肯的家是一個單親家庭,家境清貧,他高中就讀於一所名為“阿森納”的職高。白天上學,晚上在當地一家供電和供熱的公司上12個小時的夜班,負責操作開關板。後來,職高校長知道了他的情況,就專門安排了一些考試,讓艾肯通過後提前畢業。

畢業以後,艾肯來到威斯康辛州在麥迪遜煤氣和電力公司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允許他同時在威斯康辛大學上學

1923年,艾肯大學畢業,取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並立即被提升為公司的總工程師。1928年,他離開原公司到西屋電氣和製造公司,3年以後又轉到密爾沃基的線材公司。

1933年,艾肯感到乾電氣這一行是選錯了專業,於是下決心辭掉了工作,重返校園學習物理,這時他已33歲。艾肯先進了芝加哥大學,但很快轉至哈佛大學,

1937年和1939年先後取得碩土和博土學位。1937年艾肯提出了自動計算機的第一份建議書,即著名的文獻“ProposedAutomatic Calculating Machine”。在這份長達22頁、而且是雙面打印的文件中,艾肯提出了他的設計目標,也就是後來被稱為Mark I的計算機的四個特徵。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馬克一號(Mark I)是美國第一部大尺度自動數位電腦,被認為是第一部萬用型計算機。它的生產和設計者給它起的名字是全自動化循序控制計算機,縮寫為ASCC),馬克一號是它的用戶哈佛大學給它起的名字。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1936年,霍德華·艾肯去哈佛共度物理學博士學位,由於博士論文涉及設計空間電荷傳導理論,需要計算非常複雜方程。艾肯想發明一種機器代替人工計算,幻想有一臺計算機幫他解決數學難題。三年後,艾肯在圖書館裡發現了巴貝奇和阿達的論文。 博士畢業後,艾肯進入了美國海軍軍械局做了一名小小的海軍中尉。為了實現計算機的夢想,他想到了IBM。正好艾肯的一位老師正在IBM出資創辦的“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局”裡任職,艾肯從這位老師這裡聽說了IBM董事長沃森的大名。這位老師為艾肯寫了一封推薦信。艾肯拿到推薦信後,準備好了一份可行性報告,就去找沃森。沃森聽完了艾肯的話以後,直接給艾肯劃了100W美元。有了錢,艾肯開始了“MARK I”(馬克1號)的研發。馬克1號藉助電流進行運算,最關鍵的部件採用繼電器組成,馬克1號上安裝了大約3000個繼電器。繼電器接通電路表示“1”,繼電器斷開則表示“0”。繼電器能在大約1/100秒內接通或斷開電路。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Bug的由來

為馬克1號編制計算程序的也是一位女數學家格雷斯·霍波(G.Hopper)。有一天,她在調試程序時出現了故障,拆開繼電器後,發現有隻飛蛾被夾扁在觸點中間,從而“卡”住了機器的運行。於是,霍波恢諧地把程序故障統稱為“臭蟲”(bug,現在表示電腦系統或程序中的一些缺陷或問題)

1944年2月,馬克1號計算機在哈佛大學正式運行。從外表看,它的外殼用鋼和玻璃製成,長約15米,高約2.4米,自重達到31.5噸,他可以每分鐘進行200次以上的運算。可以作23位數加23位數的加法,一次僅需要0.3秒;而進行同樣位數的乘法,則需要6秒多的時間。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計算機的“江湖演變”08 (馬克1號)


相較於今天的計算機,馬克一號的性能簡直不值一提,但是它在科技史上有里程碑的意義,被認為是第一部萬用計算機。在當時改變世界的曼哈頓計劃中,它也被用來計算一部分的仿真結果。

以後 馬克1號就被稱為最後一臺“史前”計算機——機械/電動方式。

未完待續……

下一篇: 世界第一臺現代意義的電子計算機

歡迎讀者加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模式口智能組: pyrmskznz201903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