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過後,美股的彈性防禦?

美股彈性防禦究竟是什麼,是不是可以抄底了.....


說起來,彈性防禦這個詞並不複雜,百度百科都有詞條,只不過詞條是從軍事角度來解釋罷了。


而經濟角度的彈性防禦,我記得在2017年底的衛國戰爭系列中表達過,後來在18年的股市中也用過多次。


這個詞用在經濟上的邏輯很簡單,”彈性防禦“的本質是”防禦“,也就是說實力遠不如對方。


從戰略上不存在打贏對方的可能,因此只能選擇以空間換時間,通過防禦等待時機以出現外部的變化。


而”彈性防禦“的特徵是”彈性“,也就是不能死防守,同時也要打出去。


攻擊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勝利,是為了改變防禦被動挨打的態勢。


所以,當這個詞被使用時,就不要寄希望於有什麼牛市,就像抗日戰爭時期,你再怎麼彈性防禦,也不能反擊到東京。


但是,彈性防禦的大戰略之下,有很多事情將會“必然發生”,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機會。


就像18年我們上半年“衛國戰爭初期”,跌兩下就會被拉漲一波那樣,美股目前也如預料般的出現了彈性防禦的態勢,只不過,震盪的頻率和刺激程度,要高於兩年前的我們。


熔斷過後,美股的彈性防禦?


如果從軍事的角度,很容易理解這場金融戰。


戰術方面,以五次反圍剿之前的紅軍為例,目標很明確,那就是主動出擊打殲滅戰,把各路諸侯組成的包圍網給打散,讓他們無法形成合力。


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就是如果你正在被一群人圍著準備群毆,最好的方式是拼盡全力揪著先動手的人往死裡打,讓後面的人不敢往上。


而戰略方面,以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國戰場為例,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破碎敵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囂張言論,防止市場形成一致的預期。


防止了預期,一方面使得中國國內不會大量湧現投降派的汪精衛,另一方面也讓日本的文官、海軍、艦隊等各利益集團能夠藉機出手制約陸軍。


因此,彈性防禦的本質,就是要靠主動出擊,防止形成一致的預期。以使得讓我方力量形成合力的同時,分散對方的力量。


所以當年抗戰剛開始,中國政府就連續組織了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等主動出擊的大型戰役,甚至平型關一役,也獲得了國共雙方的共同大規模宣傳。


畢竟,之前我們已經吃過一個大虧,東北軍”不抵抗“撤出東北,瞬間讓一片混亂的日本內部形成了中國弱雞的一致預期,對華的鷹派就佔據了上風。


嗯,我們再回到經濟問題上,彈性防禦最反面的例子,莫過於2016年的連續熔斷,當時的監管幾乎就是一戰時的戰術水平,通過設置熔斷線,希望靠著無數道防線,能夠階梯式的抵禦住股市的下跌。


可是,連續的向下熔斷反而造成了一致向下的預期,導致所有的機構都得出早拋早止損的結論,紛紛加入到拋售行列,反而引發了恐慌式的擠兌。


而看看特朗普的資本市場,操作還是非常靠譜的,就算史無前例的四次熔斷,讓巴菲特都成為了笑料,特朗普團隊也從來沒有搞出來連續熔斷,每次暴跌熔斷之後必然有暴漲,人為的製造出來預期的不一致。


否則,原本蟄伏的空頭們紛紛搞起了聯合艦隊,而多頭的韭菜們紛紛倒戈成為了汪精衛,那麼就是神仙也難救的。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這種美股彈性防禦期間反彈賺的政策錢,也都是一種特朗普給的酬勞,因為這種激烈的反彈,使得原本應該一邊倒的下跌被遏制住了。


這讓美股雖然半個月就跌沒了三分之一,遠比08年跌的要快,但是卻沒有造成08年的擠兌潮。


但是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回歸到彈性防禦的本質上,不能因為打了幾個臺兒莊大勝,就忘記了彈性的本質還是在防守。


在沒有外力的支撐下,美股接下來的趨勢,不過是彈到武漢,還是彈到重慶的區別。


如果不動腦子一頭扎進去,很容易被埋了,就像抗戰剛開始,誰也沒想到會打八年。


而且,歷史上所的彈性防禦,必然都是精銳部隊打出來的,沒有那個金剛鑽,也別去攬瓷器活。


而更重要的是,全球資本市場在美股的帶動下,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這時候,大家手拉手,全球按照同一個節奏打彈性防禦,全球股市的諧振也會越來越顯著。


其中,自然也會包括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