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以献山海关降清而声势显赫,后又叛清自立而身败名裂

吴三桂,字长伯,辽东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

其父亲吴襄,乃明天启二年武进士,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军中要职。

吴三桂自幼便精通弓马骑射,并中过武举人,后以父荫被任命为都督指挥,而官至宁远总兵。

后人对吴三桂的评价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吴梅村的《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师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以献山海关降清而声势显赫,后又叛清自立而身败名裂


一部《圆圆曲》,通篇七十八句凡五百四十六字,道尽了吴三桂献关降清、拥兵叛清、数度变节求荣的丑恶人生。

诗中的红颜是老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陈圆圆。史载陈圆圆本是苏州一名歌妓,声色冠绝天下。

明崇祯末年,宁远总兵吴三桂慕其名,欲用千金聘陈圆圆为妾,不想崇祯礼妃之父田畹捷足先登。

田畹乃耄耋老朽,虽得如此妙人儿,却不解风情,让如花似玉的陈圆圆怏怏落寞。

甲申春天,李自成兵临京师,崇祯日夜忧虑,礼妃恳请于父,献陈圆圆以解帝忧。崇祯正为自己的江山社稷心烦不已,哪有心思沉湎女色。

田畹自讨没趣,又把陈圆圆接回府上,闲置家中。

眼看大明江山不保,田畹动起了另找靠山的心思,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就成了他的不二人选。

吴三桂早就垂涎陈圆圆美色,自然满心欢喜,在一次田畹专门为他设置的家宴上,吴三桂得到了陈圆圆,从此二人英雄美女,好不快活。

吴三桂乃一代枭雄,既爱江山又舍不得美人。但他是大明总兵,既不可能与陈圆圆在京师长期厮守,又不可将陈圆圆带在身边行军打仗,当他要回宁远之时,只好将陈圆圆留在京师家中。

李自成兵临京师之际,崇祯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急调吴三桂部队回京保卫都城。北京发出勤王通知后。吴三桂便将宁远兵民五十万众撤至山海关,并马上率师入关进京。

他兵抵永平时,北京形势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王朝已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崇祯皇帝也吊死在景山上。失去了倚靠的吴三桂心里立即打起了小算盘,为保住自己的特权位子,决定向李自成投降。

当李自成招降人员一到他的军中,吴三桂马上表态“决意归李”,并率大军继续西行,所到之处,都大张告示,宣称自己进京“朝见新主”,并称其“知天命永在,回面苹心。”

吴三桂性情反复无常,狡诈多变,他希望自己的投降可以换来更多的荣华富贵,至少也能保全已有的特权和京师家小的平安。

吴三桂以献山海关降清而声势显赫,后又叛清自立而身败名裂


但是,农民军进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吴三桂的幻想化成了泡影。农民军对俘获的明朝在京官员进行拷夹追赃,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被挎夹之列。

这一过激行动,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诋毁、攻击农民军的流言蜚语像瘟疫一样从京师传往全国各地。

正在西行的吴三桂被流言所惑,便下令停兵不前,并多次派人潜往北京侦探消息。很快得知,家产被李自成没收了,父亲被闯王关押了,特别是陈圆圆被人抢走了,吴三桂忍无可忍,“冲冠一怒为红颜”!

其实抢陈圆圆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刘宗敏。不过闯王也确实没有考虑吴三桂作为一个男人的真实感受。一个手握重兵的枭雄,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算什么英雄好汉,吴三桂丢不起这个人 。

吴三桂与李自成公开决裂后,面临着背腹受敌的局势。前有闯王百万雄师进逼,后有宿敌多尔衮大军压境,到了这个时候,吴三桂投靠清廷是谁也挡不住的事了。

其实,李自成在进京之后,就多次招降吴三桂,还劝刘宗敏将其归还给吴三桂,并派人追赶回撤山海关的吴三桂,极力劝降。

李自成也算是一代枭雄,他自然明白吴三桂的作用,降己则天下大定,降清则形势难料。当李自成闻听吴三桂已降清之后,亲率大军赴山海关征讨,山海关之战,清吴联军将李自成的大顺军打得大败。

山海关之战刚结束,清摄政王多尔衮马上就给他进爵为平西王,吴三桂成了清廷有史以来第一个为王的汉人。

由于他与清兵联合击败了李自成,又得到了南明政权的赏识,封其为蓟国公,并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

吴三桂以献山海关降清而声势显赫,后又叛清自立而身败名裂

吴三桂的所作所为遭到了绝大多数中原汉人的唾骂,历来为士林所不齿。吴三桂很快就帮助满清统一了中国,志得意满地在云南当起王爷来,成了权重一时的“藩王”。

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苦心经营,意在称王,其反叛已经蓄谋已久。因此,叛乱之初,吴军连下贵州、湖南二省,仿佛吴三桂“真龙天子”的梦想就要成真了。

可惜,真龙天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康熙。康熙虽然年轻,却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在得知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镇定自若,一点也不慌张,措置得十分妥当。

他首先继续保留尚、耿、藩称号不变,在政治上孤立吴三桂,同时在京师大张旗鼓地处死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及其同党,以打击吴三桂的嚣张气焰。

走出这两着妙棋之后,康熙又立即宣布,在各省任职的吴三桂部下及亲属概不追究株连,极大地分化瓦解了吴三桂本来就不巩固的统一阵线。

政治上,康熙大帝已立于不败,剩下的军事问题,更是小菜一碟,大清举全国之力,区区几十万既不得民心又没有巩固大后方的吴军,很快就土崩瓦解。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撕下“复明”伪装,在湖南衡州上演了一出称帝的丑剧,同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在衡州,从而结束了这个身经两朝、身事三主的野心家丑陋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