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 歷史功臣——魯南農民領袖宋宜安(張立法 王興榮)

1942年春,劉少奇同志來山東檢查指導工作時,親切地接見了山東省農救總會常委宋宜安。少奇同志聽取了宋宜安工作彙報後,對在坐的山東分局領導說:“象宋宜安這樣的農民領袖,在群眾中有威望,到基層去作用會更大。”

生活逼迫 蓄髮為道

宋宜安,原名宋慶玉,號逸庵,後改名為宜安。祖籍江蘇省蘇州市。曾祖父宋文逃荒來到魯南山區唐林村,在一家藥鋪當傭工。祖父宋作舟時,遷至大仲村,以祖種地主土地為生。父親宋運遷至東白山村(原臨沂縣,現屬蒼山),因沒有房子,只好到村頭破廟裡居住。從此,在東白山村安了家。1887年4宋宜安就生於這村。

東白山村,座落在抱犢固東麓,有幾十戶人家,全部租種長新橋大地主的土地,是有名的“佃戶村”。這裡土地瘠薄,風調雨順時,勉強可以度日,碰上旱澇年景,顆粒不收,還得照常交租。宋宜安家租種了地主4畝地,實難維持生計,父親只好在廟內當了“俗家道士”。宋宜安成年後,也被迫隨父蓄髮當了“道士”。所以,後來人們稱他為“宋老道”。

宋宜安自幼務農。12歲時,長新橋大地主宋雲石開辦了一所私塾。地主的孩子上學,需要陪讀的。宋宜安聰明好學,被他們選中。由於父親地位低賤,宋宜安在學校裡被人瞧不起,常受一班紈絝子弟的欺侮。學校裡許多活兒,如打水、掃地、砸炭泥等,全由他承擔。為了求學,他忍受屈辱,刻苦努力,成績優異。不久,宋雲石的妹妹也來上學,同時帶來了一名伴讀的丫環王可亭。王可亭系佃戶的女兒,比宋宜安大兩歲,看到有人欺負宋宜安,憤憤不平。共同的出身和命運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兩人心心相印,漸漸地產生了愛慕之情。不久,宋雲石的妹妹遠嫁他鄉,宋宜安也因生活所迫輟學回家。1904年,宋宜安和王可亭在破廟裡結為夫妻。

為民請命 不屈不撓

婚後,宋宜安到處謀生,後來到費縣故城,在妹丈卜現儀的接濟下,重新得到上學機會。三年後,留費縣郭村教書,後因匪亂回家。1915年,考入臨沂師範講習所。在校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立志獻身教育事業。

1917年,宋宜安畢業後,先到西柞村盛魁修家教書,三個月後,被辭退。回家後,他一面為地主種地,一面籌劃辦學。

長新橋大地主宋卓雲,系明清兩代官宦世家,依仗權勢霸佔著白雲山上的樹木和廟產,不準農民上山打柴、放牲口,激起了周圍村莊民眾的反對。1918年,宋宜安和南碼頭的井貴、宋道遠,陳家林的葛義,寶山窩的王勝望,小馬頭的姜二,白山的齊福堂等七個村的農民代表共同議定,將白雲山上的樹木和廟產爭回來作為經費,為貧苦農民的孩子辦學,並一致推舉宋宜安為代表,到臨沂縣政府申請。辦學的申請被批准後,宋宜安組織七個村的農民到白雲山上砍伐樹木。宋卓雲企圖阻撓,但見人多勢眾,未敢動手。

鬥爭取得了勝利,東白山村辦起了小學,周圍七個村莊70多名貧苦農民的孩子從此得到了上學的機會。宋宜安親自擔任校長。白天,他為孩子們上課,晚上,為夜校農民上課,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愛戴。

宋卓雲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一面到省裡告狀,一面暗地裡用三千塊大洋收買了地痞流氓,企圖殺害宋宜安,但東白山一帶農民義重心齊,宋卓雲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1920年,車莊大地主宋保鈞當上了車網東牌保長。他依靠權勢,橫行鄉里,無惡不作。曾以違抗公務為名,打死農民聞風展,也曾強姦郎公寺尼姑未遂,將其殺死。四鄉農民恨之切骨。宋宜安聯合各村農民代表,上告惡霸地主宋保鈞。當地政府迫於群眾的壓力,不得不將其撤職。為此,宋保鈞對宋宜安懷恨在心,暗使刺客宋霞林、卓方鋼行刺。宋、卓二人懾於宋宜安在當地的威望,未敢下手。宋保鈞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用重金買通匪首段德勝,到宋宜安家中打、砸、搶,將其三子活活打死,四子也被嚇死。宋宜安為免遭地主暗算,背井離鄉,先後到費縣、臨沂等地教學。

鮮血擦亮了宋宜安的眼睛,也使他懂得了一個道理:廣大農民群眾只有組織起來,團結一致,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1927年初,宋宜安回到家鄉。適逢國共合作,農村興辦農民協會。於是,他以東白山村為中心,辦起了農民協會。先是幾個村,以後發展到9個鄉,大家推選他為會長。農民協會成立後,同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長新橋一帶大刀會頭子沙清義到處搶劫、姦淫婦女,鬧得周圍農民不得安生。宋宜安組織各村農會,一面揭露他的罪行,一面組織農民武裝與他鬥爭。沙清義一氣之下,命歸黃泉。宋宜安為民除了一大禍害,四鄉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不惑之年 立志革命

宋宜安興辦農會,為貧苦農民辦事,影響愈來愈大。以教書為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劉之言、郭雲舫、趙敘五先後來到東白山小學,宋宜安和他們一見如故。在劉之言、郭雲等啟發教育下,他的眼界大開,樹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理想。1932年3月,也就在他45歲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宋宜安參加革命後,以賣窯貨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他推著小車,走村串鄉,廣交農民朋友,從中發展黨員。不久,建立了白山黨支部,宋宜安任書記。在他的影響下,長子宋榮昌、次子宋榮文也於1933年春,先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與此同時,宋宜安在原有農協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會組織,到1933年7月,抱續固山區25個鄉,村村建立了農會組織,會員達萬餘名。

1933年6月,中共臨縣委在尚巖小學召開臨郯邳三縣代表會議。宋宜安出席了會議。會上決定,7月10日在蒼山舉行暴動,宋宜安被任命為西路暴動指揮。會後,縣委書記劉之言來到東白山村部署工作,要求宋宜安在暴動發起後,迅速組織農會會員,狙擊從棗莊方面前來鎮壓暴動的國民黨軍隊。隨後,宋宜安召開由漫溪、寶山前、寶山窩、銀廠、南馬頭、黎丘等村黨支部負責人會議,傳達了縣委的指示,研究了狙擊敵人的具體方案。

正當暴動準備工作緊張進行時,由於路南提前行動,蒼山暴動遂於7月6日舉行。雖然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在國民黨唐邦植旅和地主武裝的鎮壓下,很快遭到失敗。劉之言、郭雲舫等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先後慘遭殺害,黨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白色恐怖籠罩了蒼山一帶。由於暴動提前,宋宜安未接到通知,便派長子宋榮昌去卞莊探聽消息。不料,途中被國民黨抓住,押到臨沂,敵人放出風來:只要宋宜安去保,即可釋放。宋宜安識破了敵人的陰謀,遂帶著次子宋榮文連夜離家出走,敵“捕共隊”到白山村撲了個空。宋榮昌在獄中堅貞不屈,始終沒有吐露黨的機密。後經母親王可亭四處託人,歷盡周折才把兒子保釋出獄

宋宜安離家後,成了光頭,偕同宋榮文逃到邳縣宋莊二閨女家躲避。這裡風聲也很緊。不久,又通過關係來到趙家坊前趙子久家中隱蔽。因趙子久是蘭陵一帶有名望的地主,宋宜安父子在這裡未引起敵人的懷疑。1934年,宋宜安轉移到費縣教書,宋榮文先後去淄博、濟寧當學徒工。1935年,宋宜安父子先後返回家鄉。宋宜安繼續教書,宋榮文辦起了染坊,兼作蠟燭、雪花膏,以維持生計。與此同時,他們與地下黨員楊清法等秘密串連,恢復了白山黨支部,在失去上級領導的情況下,繼續開展活動。1938年,宋宜安愛人王可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前赴後繼 忠烈滿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北哨小學校長沈林甫、教師朱次彭等邀請當地名流到北哨開會,共商抗日救亡大計。宋宜安等20餘人應邀出席了會議。會上宣佈成立“民族解放促進委員會”,宋宜安被推選為委員。會後,宋宜安回到東白山召集知名人士開會,成立民族解放促進委員會分會,宋宜安任分會長。11月,丁夢孫受中共山東省委的派遣,來臨郯地區開展工作。翌年春,成立了第五戰區“臨郯青年救國團”,並將各地“民族解放促進委員會”改稱臨郯青年救國團分團。不久,宋宜安通過丁夢孫恢復了黨的組織關係。同年5月,中共魯南中心縣委委員宋子成通知臨縣委書記韓去非:宋宜安、宋榮文、宋榮昌都是蒼山暴動時的黨員,他們領導的黨支部歸臨縣委領導。然後,傳達了中心縣委關於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指示。

宋宜安根據縣委的指示,同地下黨員趙劍乙、鄭作秀等一起,動員各界有槍出槍,有糧出糧,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他首先通過鄭作秀將漫溪地主鄭輸笙的七枝槍搞到手,接著,又利用與長新橋開明地主宋雲石的故舊關係,與杜季偉、王墨山等一起做宋雲石的工作,於1938年6月,拉起了一支200餘人的抗日隊伍,稱為邊聯二大隊。同年9月,改編為國民黨臨沂專員公署直轄第一營,宋雲石任營長,宋榮文任一連指導員。

1938年9月,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國民黨張裡元部在燕柱山一帶伏擊日軍。次日中午,敵五、六百人分乘六、七輛汽車,由西向東駛來。張部盧煥彩團未放一槍,就倉惶逃脫。直轄一營一連指導員宋榮文懷著滿腔怒火,下令發動攻擊。經兩小時激戰,打死打傷敵人六七十名。戰鬥中,宋榮文等60餘名指戰員,壯烈犧牲。

戰鬥結束後,我軍在大宅北小寺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廣大軍民憤怒聲討日本侵略軍的滔天罪行。宋宜安在會上說:“我的兒子榮文和60多位勇士們雖然犧牲了,他們是為抗擊日本侵略軍而犧牲的,他們雖死猶榮!大敵當前,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悲痛之中,要化悲痛為力量,團結一致,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為了早日把日寇趕出去,現在,我把最小的女孩子宋晉交給部隊,為榮文報仇!”在他的帶動下,宋榮文的愛人田淑貞以及60多名青年踴躍報名參軍。

1939年12月28日,國民黨費縣縣長李長勝,乘費縣二區農抗會和自衛團在官裡莊召開會議之機,以到會講話為名,帶領保安團突然包圍了會場,打死農會幹部邱玉溫等6人,傷20餘人,製造了震驚魯南的“官裡莊慘案”。廣大群眾無不義憤填膺,根據115師政委羅榮桓的指示,臨郯費嶧四縣邊聯縣委組織各群眾團體、死難家屬代表等幾十人,到國民黨57軍112師師部請願。宋宜安及其愛人王可亭、大女兒宋敏、二兒媳田淑貞等,昂首挺胸走在請願隊伍的最前列。在師部裡,宋宜安面對狡猾的敵人,義正辭嚴地揭露了他們無辜殺害抗日群眾的滔天罪行,要求嚴懲兇手,撫卹死難者家屬,賠償一切損失。頑固派迫於群眾的壓力,答應了部分條件,鬥爭取得初步勝利。1940年1月,我邊聯縣調集21個自衛團討伐李長勝,宋宜安任副總指揮。於25日一舉搗毀李長勝的老窩——崮口,反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1946年,宋宜安長子宋榮昌在滕縣剿匪中不幸犧牲。噩耗傳來,宋宜安泣不成聲。但他沒有沉浸在悲痛之中,擦乾眼淚,繼續忘我地工作。

人民公僕 貫徹始終

宋宜安出身貧寒,歷經坎坷,誠懇熱情,鬥爭堅決。他接近群眾,瞭解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因此,自然成為魯南地區農民的領袖。1940年初,四縣邊聯在東莊召開各界代表大會,成立四縣邊聯農救會,宋宜安當選為會長。在縣委的領導下,他帶領全縣廣大農民,積極參軍、參戰,為部隊作嚮導,送給養,站崗、放哨、鋤奸……,為抱犢山區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0年7月26日,山東省各界代表聯合大會在青駝寺召開。會上,宋宜安當選為山東省農民救國聯合總會副會長、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等職。在省農會期間,宋宜安努力工作,鞏固和發展了各級農救會組織。1943年,根據少奇同志的指示,宋宜安調回魯南,任區黨委委員、各救會長、武委會主任等職。他經常騎著毛驢,深入農村發動群眾,開展反霸、減租減息鬥爭,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宋宜安光榮地出席了延安解放區人民代表大會。

抗日戰爭勝利後,宋宜安繼續留在魯南區黨委工作。1947年,年逾花甲的宋宜安先後調青州農場、濟南新華農場工作。全國解放後,歷任山東省政協委員,常務委員等職。進城後,職務變了,但他密切聯繫群眾的作風沒有變。他經常深入群眾,堅持調查研究,傾聽群眾的呼聲。人民敬仰他,尊稱他為宋老。

1973年12月12日,宋宜安與世長辭,享年86歲。

(根據資料簡單整理,錯誤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