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四十三:日本佛教的發展1


佛教之四十三:日本佛教的發展1

佛教之四十三:日本佛教的發展1
  

二十世紀上半期,日本佛教繼續興宗辦學,新興宗教競相發展,佛教機構相繼成立,佛學研究成果豐碩。


  


(1)各宗辦學


  日本一些學僧為振興佛教而致力佛教教育事業。幼兒時期的佛教教育一般在幼兒園和保育所裡進行,統稱為" 佛保園" ,其教育稱作" 佛教保育"。佛保園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最早出現於明治時期。隨後,各地逐漸設佛保園,1929年,全國佛保園的聯絡機關" 佛教保育協會" 成立。二次大戰時一度癱瘓,戰後重建。星期日學校是佛教教育機制的另一形式,受基督教影響於明治後期創立。1931年至1935年是佛教星期日學校的大發展時期,戰時受到很大損失。


宗立大學是日本佛教界實施綜合教育的高等學府和從事佛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戰前的日本宗立大學,實施近似單一的佛教教育,整個校園的宗教氣氛很濃,學生自身的佛教信仰及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水平相對較高。

從明治初年到大正年間(1912-1926)佛教各派興起不少大學,著名的有淨土真宗大谷派創立的大谷大學,起源於1665年東本願寺弟子的修學道場" 學寮" ,1896年曾稱" 真宗大學" ,1901年採取文科大學的體制,1922年改稱" 大谷大學"。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龍谷大學,最早始於1639年西本願寺內的" 學寮" ,1875年正式成為本派的宗立學校,1922年發展為綜合大學規模,稱" 龍谷大學"。曹洞宗有駒澤大學、東北福祉大學和愛知學院大學。駒澤大學的前身為曹洞宗大學林,後稱曹洞宗大學,1925年取現在名稱。臨濟宗有花園大學,臨濟宗妙心寺派於1872年創辦的" 般若林" 為該校的起源,1898年為妙心寺派的普通學林高等部,1934年為臨濟學院專門學校。1926年,真言宗創辦高野山大學;同年,由真言宗智山派、豐山派、天台宗、淨土宗四宗派聯合創立大正大學。日蓮宗的立正大學源於1580年創設的檀林,後幾經擴建,至1904年發展為日蓮宗大學,1924年改稱立正大學。此外,還有淨土宗的佛教大學等。


  


(2)佛教和社會政治活動


  明治維新以後,佛教雖然沒有以前那種特殊地位和影響,但從整體來看,它仍依附於君主立憲的地主資產階級政權,為它服務,其中傳統教團表現尤為突出。大正時期佛教僧人獲得參政權。各宗管長聯合組成" 佛教護國團"。在國家日益法西斯化,向外推行侵略擴張時,一些傳統教團表示" 護持天皇制,戰爭協力"。


1940年為適應戰爭體制,政府公佈《宗教團體法》,對各宗派進行合併統編,把原來的十三宗五十六派編為十三宗二十八派。神道教、佛教、基督教聯合組成" 大日本宗教報國會" ,作為" 大政翼贊運動" 的一環,開展擁護戰爭的宣傳和資助活動。戰時,日本當局也把宗教當作" 戰鬥力量" 一部分,使得具有悠久歷史及深厚社會基礎的日本傳統佛教,也以" 皇國佛教" 的形式,被網羅到日本侵略戰爭體制之中。1937年後,日本佛教各宗聯合成立" 日滿佛教協會" ,聯合組織" 興亞佛教會" 等。日本一些主要佛教派別還紛紛到中國擴建寺廟,積極與日本當時的侵略戰爭合作。


  這一時期的日本佛教團體繼續興辦" 社會慈善事業"。1928年召開了以神道教為主的" 日本宗教大會" ,佛教、基督教也有代表參加,大會決議提出以宗教教導國民思想,使宗教成為" 共產主義思想的防護堤"。佛教界一部分上層追隨政府侵略政策的言論和行動,受到教團內部和廣大人民的批評和抵制。


  


(3)佛教機構及研究成果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佛教學者改變傳統的" 訓古式或註釋式" 研究方法,開始了現代佛學的研究,並逐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學術研究的現代化。日本各著名大學設有佛教研究機構、設立佛學研究的有關課程。各宗也建有許多教育、研究機構。日本從事佛教研究的團體很多。


  1927年,日本佛教學會成立,由各佛教大學以大學為單位參加,每年開會一次,出版年報。


  1934年在日本東京設立了日華佛教會,以同中國僧侶提攜合作,同年出版了機關刊物《日華佛教》;又在京都設立了日華佛教研究會,該會出版了《日華佛教研究年報》。


  高楠順次郎於1924-1934 年間主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收錄經籍3493部,13520 餘卷,共計100 冊,並具有自創的目錄體系,成為國際上頗為流行的漢文藏經版本,多次印刷,至今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常盤大定(1870 -1945年)是專門從事中國佛教研究的學者,曾多次來中國各地進行佛教史蹟考察。著有《中國佛教史蹟踏查記》等。鈴木大拙(1870-1966 年)是臨濟宗著名學者。一生中多次赴美國、英國講學,傳授禪宗教義,在禪宗向全世界發展方面作出了貢獻。


  《南傳大藏經》,始修於1935年,由高楠順次郎監修,譯自南傳巴利語三藏。1928年,日本東京出版寺本婉雅之日譯本《印度佛教史》(藏傳佛教覺囊派學者多羅那他〈又名慶喜藏〉著於1608年)。


  1925年,在日本召開" 東亞佛教大會" ,出席的中國代表30人,還有錫蘭、暹羅、緬甸代表以及英、美來賓。這次會議是1924年在中國召開的" 世界佛教聯合會" 議定的。這一時期的日本佛教繼續向海外發展,並取得了一定影響。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