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談記敘文寫作技法


就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談記敘文寫作技法

◎ 趙志良

全國I卷作文發展等級要求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我省高考記敘文評分細則大致是:通篇記敘人事或編述故事的文章,賦分在21分以下。凡某個方面屬於很差級別的,則在36分向下浮動。凡語言表達、記敘能力在低幼層次的文章,最高賦分也不能超過30分。這意味著記敘類文除了在表達基本過關,主體基本突出,情節基本完整的基礎上,還要有獨特之處。或者是構思精巧,或者是形象豐滿,或者是意境深遠,抑或是有令讀者刮目相看的睿智深刻的語言,這些有特色的記敘文的賦分才可以提高一個檔次,甚至滿分。

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為了記敘而記敘,為了情節而情節。筆者對學生的幾次記敘文寫作進行調查總結,認為學生在記敘文的謀篇佈局、塑造人物形象以及選取細節凸顯人物、表達主題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導致構思不夠新穎,人物缺乏個性,主題不深刻。既然大部分學生的記敘文顯得單薄枯燥,難得高分,那麼,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呢?

筆者認為,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要麼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麼展現社會風情。要更好地表現這一主旨,就要求人物形象鮮活豐滿。因此,敘述和描寫有機結合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記敘是通過一般的敘述,把事件或人物及其相互關係介紹給讀者,使讀者清晰地瞭解事物發展的全貌;描寫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精細描繪事件、人物、景物及其微妙的變化,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高考記敘文要達到一類卷,就要求“緊扣題意,感情真摯,寓意深刻,有回味,結構嚴謹,情節豐富生動,描寫生動形象,語言暢達,有文采”等。可見要使學生的記敘文獲得高分,就要善於用巧妙的結構表現一件事、一個人,用一件事、一個人傳達出一種思想,並將思想氤氳在高超的寫作技巧中。

一、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手法

在寫記敘文的片段時可靈活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等,同時綜合運用多樣化的修辭方法來描摹人物形象,這樣才易使人物形象顯得豐滿,性格更加突出,從而獲得閱卷者的首肯。

肖像描寫主要是描摹人物的外貌特徵,在記敘中融入有效的肖像描寫,能深刻地反映人物特定的處境、身份、個性和靈魂。比如“(少年閏土)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體現了他健康與天真。而《故鄉》中中年閏土則是“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一比喻、一對比,形象地活化了中年閏土的肖像,深刻揭示出了他蒼老、貧困、遲鈍、麻木、愚昧的特點,且與少年閏土形成鮮明的對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具有個性特徵的語言描寫能一針見血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獨具特色的動作描寫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形象,在寫作中如果能靈活運用,成就精彩片段便輕而易舉了。一句“竊書不能算偷……”表現了孔乙己貧困潦倒卻又想保持讀書人的尊嚴的形象,體現作者對畸形社會的深刻控訴,對孔乙己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其概括力之強,令人歎為觀止,值得借鑑。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的色彩往往能融合人物主觀的情感。史鐵生的“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筆者心裡只默唸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採用了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一鋪墊、一渲染,展現了深遠的意境,含蓄而深情地抒發了對母親山遙水迢永遠到不了的蝕骨之思。

當然,每篇文章都應該有它的著眼點和制高點,高考記敘文要獲得高分,可以集中筆力,在片段中出彩地運用一個寫法技巧,比如刻畫一幅深遠的畫面,一句個性化的語言,一副獨特的肖像……向閱卷者展示深厚的文學功底,深刻傳情達意,這樣容易博得閱卷教師的青睞。

二、關注細節,展現靈魂

記敘文在描寫人物的時候,最主要的任務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由一系列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完成的。而且人物形象的微妙差別,往往就體現在不同的細節特徵上。因而,細節的特徵往往能“不經意”的展現人物內在的靈魂。一個恰如其分的細節,往往會使作品增色生輝,使讀者難以忘懷。凡是讀過《孔乙己》的人可能都忘不了“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這個細節;聽到“多乎哉?不多也”讀者便自然而然地浮現出孔乙己這個可憐的讀書人的形象,可見這一細節是人物深入骨髓的靈魂再現,有著無窮的魅力,這種細節刻畫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細節源於生活,細節的選擇正是從生活細微處的認識中得來的,這需要我們留心生活,善於發現,注意蒐集,重視積累,我們就能找到細節刻畫的技巧。

當然,如果能關注變化了的細節,通過細節的疊加或細節的微妙變化來撥動讀者敏感的心絃,能很深刻地表現文章的主題。我們可以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細節設置的到深刻的啟示。林沖多次“把花槍挑著酒葫蘆”,先去買酒,後回草料場,再來山神廟。讀者通過“花槍挑著酒葫蘆”這一細節的不斷疊加,深刻地理解了林沖的逆來順受、安分守己、隨意而安的形象特徵。直到草料場被燒燬,又殺了陸謙等三人,進退無路,有家難回,有國難投,有志難伸,林沖才丟掉酒葫蘆。這一細節的變化實則推動了林沖性格的發展,深刻地展示了文章的主題。

但是,我們不能毫無目的地為了“細節”而“細節”,這樣非但不能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反而會成為一堆零亂蕪雜的材料。高明的作者往往以人物和主題思想為中心選擇細節,做到四兩撥千斤。比如,要表現耳背的奶奶對孫女的疼愛有加,選取“我每次放學,都能看到門後的一張空椅”這一細節,就能深刻揭示出我放學時奶奶的耳朵特別“靈”的原因,從而奶奶愛孫女的形象躍然紙上。

三、構思新穎獨到,結構精巧靈活

考場作文,形式和內容同等重要。匠心獨具的形式,也會讓閱卷者眼睛一亮,使之對眼前的作文增添幾分好感,無形中就可能給作文加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在考場上信手拈來精巧的構思,平時積累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平時需要熟悉幾種常見的結構模式,才能在考場上靈活運用。

第一種最常見的模式可稱作“層層深入式”,也就是常說的順敘式。即第一段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接著按照事件開端、發展、高潮和結束的形式來構思。學生還可以把這種模式變換為插敘式或者倒敘式兩種形式。也就是在寫作中可以顛倒順序,把正在發展的主要矛盾或情節突然遏制,設置懸念,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最後才托出事件的起因和開端。這樣,不僅事件的始末清晰可見,還能使敘述對象具有波折,對象也更突出,充分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學生可以直接運用第二種比較常見的結構模式即“內容並列式”。也許平時生活平淡無奇,但學生如果善於擷取幾個鏡頭,加以巧妙地歸類排序,放到800字的櫥窗裡。這樣往往能迸發出強大的藝術魅力,化平淡為神奇。

學生還可以根據情節內核,確定行文線索,巧設事件的焦點,打破時空限制,展開想象與聯想,巧妙地運用插入、回憶、倒放等方式串聯組合寫作內容,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第三種結構模式——穿插回放式。這種結構模式既能使主旨顯豁,又能使結構疏密有致。

總之,在記敘文寫作中,靈活運用多種描寫手法,能使中心突出,形象鮮明;做到心中有模式,又超越模式,能增添記敘文的生動性。在評卷場中如此形象生動的記敘文容易脫穎而出,喜獲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