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出身的朱允炆,為何被朱元璋立為了皇太孫?

庶子出身的朱允炆,為何被朱元璋立為了皇太孫?

在朱元璋還是吳王時候,就立朱標為世子,多方培養,被寄予厚望。明朝建立後,嫡長子朱標是當然的太子,並頗得朱元璋和朝堂上下的滿意,在他的那些弟弟們中間也很有威信。但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因病去世。同年,朱元璋立十五歲的朱允炆為皇太孫,確立了朱允炆繼承人的地位。

朱元璋立年紀幼小的孫子為繼承人,依據是自商周以來就有的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那麼按照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之後,朱允炆就是天然的法定繼承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朱允炆排行第二,出生時是庶子,上有哥哥朱雄英,下有弟弟朱允熥,這二位都是朱標元配孝康皇后常氏所生。不幸的是(對朱允炆來說就是大幸了),長子朱雄英夭折,三子朱允熥出生後朱標原配因病去世,朱標立側室也就是朱允炆的生母為正室。這樣看來,朱允炆的身份也就從庶子變成了嫡子,並因為是哥哥,繼承順序排在了弟弟朱允熥之前。但從嚴格的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的角度講,朱允炆的嫡子身份和繼承人身份是有瑕疵的。

那麼在古代,像朱允炆這種情況有類似的例子嗎?答案是肯定的。據 《呂氏春秋·當務》記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 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紂故為後。用法若此, 不若無法。 ”紂王的母親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微子啟,少子為紂王,紂王的父母想要立長子為太子,但是太史依據宗法制勸諫說,當時生長子時母親還是妾,生的是庶子,生少子時母親成了妻,生的是嫡子,有嫡子不立立庶子,是不合法的。

朱允炆就是這種情況。按照《呂氏春秋》所說,出生時是庶子,在父親還有嫡子的情況下,是沒有資格成為繼承人的。

但是朱元璋卻人為改變了這一點,允許朱標扶正側室,朱雄英和朱標死後,越過一出生就是嫡子的朱允熥,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的這個決定,除了出於對朱允炆本人的喜愛之外,可能更多的是從防止外戚干政的角度出發的,朱允炆的生母家世單薄,沒有什麼勢力可以倚仗,而

朱允熥生母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如果讓朱允熥年少即位,外家勢力過於龐大,朱元璋肯定是不放心的。權衡利弊,朱元璋只能委屈了原本根正苗紅的嫡孫,選擇半路成為嫡孫的朱允炆為繼承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