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悟出一個善字,襲明萬物為用之要妙!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精解(依序)

道德經|悟出一個善字,襲明萬物為用之要妙!


需知妙處總玄關,忘卻機心未了然。

在這個知識碎片化的極速時代,如何把書讀薄讀簡讀精讀易?讀到讓人一目瞭然,甚至豁然開朗?

真若帶著如上疑問去讀書,是永遠都打不到那個境地的。因為機心太大!

機心一在,就有牽扯,就有掛礙,沒有辦法做到心無旁騖,沒有辦法暗合自然天然。

這第二十七章的精髓,同樣只有一個字:善!

那究竟以何為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場,對這個善字的理解,都是存在有一定出入的!

儒家以“仁義禮智信”為善,佛家以“慈悲喜捨”為,道家以“和光同塵”為善,中醫以“懸壺濟世”為善……

其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各自不一樣的解讀!

今天就只講道祖對這個善字,具體是如何定義的?

道德經|悟出一個善字,襲明萬物為用之要妙!


01

善乃真如本體,無實相可尋,為何?

俗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然善行,是沒有痕跡的,只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積陰德,一有痕跡,福德就從此漏洩了;

然善言,是沒有瑕疵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怎麼聽著都舒服,有點瑕疵就帶刺,讓人聽了不舒服,仍需繼續修煉;

染善數,是無需刻意安排的,不神自神,無算自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老天自有安排;

然善閉,比如珍藏下來的東西,沒到關鍵的時刻,就不適合拿出來分享;

然善結,比如心心念念記掛著的因緣,沒到彼此放下釋然的時候,這繩結就沒法解開。

所以這個善字,就是一個圓滿的真如本體,它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在我們最需要它的緊急關頭,覺知一股清流或暖流,上善若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道德經|悟出一個善字,襲明萬物為用之要妙!


02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所以積善,就是圓滿的德行!擁有圓滿德行的古聖先賢,憐憫蒼生,憐憫千秋萬代生靈,憐憫世間一切眾生,故倡導“天人合一”的和諧生態觀,身體力行,弘道佈德,懸壺濟世,救人救物於水火……

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應指隨緣佈施,生死關頭,為人指點迷津,給人鼓勵和關懷,注入正能量,從頭來過。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愛護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日用,不踩踏不踐踏,鬆土施肥澆水,擦拭保養護養,與物和諧,與物混一,視它為己,視己如它。

不依不捨,不離不棄,如是謂之襲明!

道德經|悟出一個善字,襲明萬物為用之要妙!


03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善惡者,陰陽也;陰陽和合,善惡互生,皆處混元道化當中,實則本無分別!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否極泰自來,迷途方之返,此乃造化之機也。

恰如輕清者為陽,重濁者為陰;瓜果蔬菜為陰中之陽,屎尿糞便為陽中之陰,如此陰陽和合,則萬物生焉!

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善人者,當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當為善人之資。

師不可貴,資不可愛,一往如常,是謂真常,真常之中,萬物各得其功用,似迷非迷,不智自智。

如是襲明,是謂要妙矣!

道德經|悟出一個善字,襲明萬物為用之要妙!


第二十七章當中,精髓只此一個善字!

一個善字,甚是難悟,甚是難解,易在各人各解……

道祖先從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等五善為入手,接著再講明瞭善惡互依互生的因果辯證關係……

至此方明禪宗六祖所云:無善無噁心之體!

即:善惡本無分別,萬物各得其所,各成功用,當以此為要妙!

您又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