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這些年來很火,大家用它感嘆關係地變化,用它做書名寫書用它做劇名拍劇,但不出自近期,

而是出自清朝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自古至今一直被評為全詩最佳的一句,用盡可能平淡的語氣描寫對這段感情的惋惜,更能瞧見深情之處,說後一句乃至整首詩都在詮釋這一句也不為過。而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

全詩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讀詩先讀人

滿清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是清朝葉赫那拉族人,著名的慈禧也出自葉赫那拉,近期很火的《如懿傳》《甄嬛傳》多有這個姓氏的女子出現,葉赫那拉是一個古老的大氏族,這代表著納蘭性德出生高貴,世襲之家,父親高至康熙朝廷高位,字容若,他本人也曾得到康熙皇的賞識。

身世加分的納蘭性德,寫過很多情詩,詞作不多,《飲水集》曾膾炙人口。他的一生暫短,而立之年早早病逝。雖然他的詩聽起來輾轉連綿的情意十足,但感情上經歷得不多,髮妻成婚三年去世,之後好像沒幾個女子入他法眼,娶是娶了,納也納了,只再和一位風塵女子有過故事,無疾而終。那女子聽說也出過詩集,可能確實投緣了。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樣一生都值得被人遠觀羨慕的納蘭性德又是一位值得交的朋友,對朋友很是真誠,在金錢上不看重,又有文采,聽說有許多人想一睹他的風采,在家門口圍觀導致交通堵塞。

論語云“朝聞道,夕死可矣。”

活多久和活多值向來不成完全的正比,他的詩詞能在那時便如此聲名遠揚,也是有原因的。

(二)讀詩

此詩的第一句直譯為你我如果能一直像剛認識的時候多好,之後話鋒下轉來到不如意的現在,哪知對方變了心還道一個人變心多麼正常,拿唐明皇楊玉環之間的故事作比較,唐明皇與楊玉環許下生世的心願後,不得已陰陽兩隔,可他們至少還有比翼雙飛,結連理的夙願。回過頭來看納蘭性德的一生,早逝的髮妻更符合這首詩的用意。早早拋下他離開人世,人一生能遇見傾心且又如願得到的人實在不容易,哪想早早永別。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此詩分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在控訴情人的移情別戀,後半部分是羨慕別人的故事聊以安撫自己,全篇用女孩的口吻寫出,更意難平。這樣描寫閨怨的詩詞很多。李清照的“倚遍欄杆,只是無情緒。人何處”。李白的“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關於愛情的詩句往往難好,幸福的人沒有故事,不幸的人才有。

(三)再讀詩

再讀詩,或許作者不會簡單地只談愛情,一定還有其他的關係值得表達,比如友情。朋友之間剛剛認識那會還拘謹,覺得對方挺好,值得一交。待時間久遠,路一遙,人心很容易看得真切。明明是好朋友,在關鍵時刻需要幫忙的時候卻失蹤一般,平時做微商打廣告倒是很開心。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待你不需要他,卻收到層出不窮的廣告時,你受不了了質問他,他表示現在做微商的人很多,也不差他這一個,之前確實有要緊事沒有看到你的電話/微信。你無話可說,也不再相信當年兩人形影不離的關係。這是一首絕交詩也說不定,

矢志不渝的愛情,友情,“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人只是活在歷史裡。

(四)再讀詩

再再讀詩,又有新意。或許納蘭性德悟著悟著又覺不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需要深思,這世間的事物與道理也如此。你永遠不能相信第一次看見的東西,往往不真實。已被大部分人所認可的哲學裡已說明,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認識和了解是不同的,人如果永遠只是停在表面,不深挖事物的本質,就如感情永遠停在第一印象中,實在粗淺。當人不再停留在初次接觸,開始思考開始挖掘,瞭解得越多,總結得越多,智慧則生矣。你與這世間大部分僅僅為生存奮鬥的人們漸漸不同。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不同或許沒有不好,這才有求同存異的共識。碌碌人生中,不同是常態,一切都相同才是反常。某天你在大街上遇見一個人,他突然與你攀談,欲與你達成所有的共識,這樣的人往往令我們起防備心理。唐明皇與楊玉環生生世世的夙願已經不流行了,我們往往看今生,觀現下的事物。

(五)把詩讀透

人生若只如初見,你我如果永遠活在有濾鏡有距離的美好裡,其實也是虛妄的想象。作者都沒有活在過去,後面也娶納多數,也將其他女子放在心裡。誰又記得當初的諾言和生離死別的過去呢。

從這情緒中脫離出來,這首詩的文學地位不可否認,納蘭性德的詩大多是此基調,“真”且婉轉。清麗哀感的情緒慢慢的表現出來,多讀幾遍韻味悠長,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飲水集》有意思的幾句:“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側帽集》中“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讀他的作品容易進入他的情緒裡,共情於此。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六)終

從小讀詩,老師便教導我們要從各個角度分析感受,這樣才容易找到文後題目的答案,於是我們絞盡腦汁地描寫,儘量全面的答出全詩的“思想感情”。

上文也有這種感覺,但納蘭性德在寫此詩時究竟懷揣如何情緒,已無從落實。不過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喜歡,欣賞作品即可。

後來許多大家對他的評價都不俗,出現頻率最高的便是王國維那句:“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大家如何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