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並說說為什麼?

莫xxxx


詩詞傳承上千年,

經典雅句幾萬卷;

古人對月談情愛,

如今古人賞月難!

文明文化至今天,

豪言壯筆無限篇;

若問喜歡啥好句,

只有生活去實踐!

注:我們知道:過去古人的生活很艱難,生存環境與生存空間很惡劣,交通、信息極不方便,率律要求嚴格,一般老百姓不識字,知識面和視野面都受到客觀制約,稍有一些有文化的人,又很難得到第一首資料,再加上要受到封建制度的打壓,好作品幾乎就是他們多半生的心血。

古人有古人的需要,古人有古人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需要,我們有我們的生活。在那個年代,窮人有窮人的路走,富人有富人的營道,官人有官人的權威,文人有文人的“筆豪”“,楹聯作賦,基本上都是當代文人的“家常便飯”,通過比賽才能優勝淘劣,所以,才能凸現了文人墨客的出眾才華,才能被發現他們的光亮人生。古代著名大詩人屈原,我們都作為國家紀念日來紀念他(端午節),在他們之間,你說陶淵明與李白、杜莆、李商隱,他們的詩句是誰的好?就是李白、陸游和白居易等大詩人,他們會不會去評論屈原的詩句如何如何哪?

古人很要面子,很有自尊,他們有他們的有友愛,也有他們的分爭。大派詩人大部分已經故去了,就不要再拿他們的作品取樂開心了,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敬仰,自己感到有情趣,可以經常欣賞一下也謂尚不可,若有興趣可以創作幾首讓大家欣賞欣賞。以我看他們的詩詞和詩,每一句都很好,都包含了他們苦辣心酸,包含了他們的崇高風格,根本不存在哪好哪不好的問題,更不存在為什麼?

廢除舊學,提倡新學,“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國的一貫政策,現在正是科技飛躍發展的時代,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科學技術生產力,不斷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多數人很快都過上好日子,再搞過去那種科舉制度行嗎?哥頌大眾、歌頌工、農、兵,是每個詩詞創作者的義務,只要是讚美人民、讚美大眾、讚美英雄的詩句,都是好詩句,同時更沒有任何理由去追問什麼?就像以下兩字句,你看怎麼樣?

公交振興千秋業,

路人風采萬卷詩;

長城內外傳捷報,

大江南北唱讚歌!


求進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喜歡這首詩,是因為連李白這個千古奇才都懷才不遇,別人還有什麼可抱怨的。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李白做這首詩的時候,已經知道了“社會的險惡”。

他已經不是他8年前來敬亭山時的興致勃勃,當時他受到時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熱情款待,受到當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歡迎。他經常與崔侍御、宇文太守、從弟李昭等人對酒酣高樓,散發弄扁舟,“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經常與詩朋文友“時遊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他用如花妙筆將宣城描繪為:“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他豪情勃發,心中激盪著“但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衝動,他沉醉在“歌舞共謳吟,歡笑相拜賀”的興奮之中。不僅如此,李白還在敬亭山下蓋起了住房,接來了子女共住以享天倫之樂:“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

這次到敬亭山,李白已歲逾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再也沒有昔日友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了,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這比較符合李白創作此詩的時空背景。

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雲也不會飄遊到天外。在詩中,眾鳥孤雲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射的結果,是詩人有意創造為表現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茫空間。

可見李白坐在那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雲漸漸飛去,眾鳥和孤雲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舊坐在那裡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寫下這首詩的1年後,李白去世。

天才如此,也就如此了。


津沽一頁書


今春疫情當前,最愛毛澤東主席的《送瘟神》中的一句: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詞原文

毛澤東《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在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 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成的!

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的肆虐,深深刺痛了一顆偉大領袖的心。一個殘暴的瘟君的覆滅,大大激發了一份磅礴的情。

當毛澤東得知江西餘江縣消滅了為害極廣的的血吸蟲病時,作為共和國的締造者,一個念著人民的領袖,激動得徹夜難眠。感慨和熱忱化作了這首七律,一個領袖愛心的赤誠,愛民之情,耀然詩中,它閃爍著的藝術光輝。

毛澤東回顧過去,描述了瘟神給中國帶來的無窮災難。首聯“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抒發了詩人的悲憤心情。祖國的南方,向來以魚米之鄉著稱,這裡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可是,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竟使大好河山蕭殺黯淡,就連華佗這樣的名醫奈之不何。“綠水青山”與“枉自多”對舉,“華佗”與 “無奈”相聯,強烈的反差、對比,寄寓了詩人多麼深厚的感情,又飽含了人民大眾多少苦楚!頷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千村”“萬戶”極言受災地域之廣,受災人數之多;舊中國到處是人的地獄,鬼的天堂!頸聯“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道出人民尋求解脫災禍的強烈呼聲。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人們尋遍長天,看過無數的星河。然而,年年歲歲慘況依然,苦難依舊,人們到哪裡去尋求幫助他們解脫

創作背景

全詩名為“送瘟神”,毛澤東有浪漫氣質的詩人,《送瘟神》便是毛澤東主席的傑作。在詩中,詩人的內心世界隨著神奇的想象、多變的畫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現實;既有科學,又有神話;既有對舊時代人民苦難生活的嘆息,又有為新時代人民壯舉的喝彩。情致高昂,想象豐富。詩人的才情得到了極致的展現,詩作的審美情趣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尤其是"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我覺得最愛,很喜歡!新冠疫情當前,我更喜歡!


天地憶圖


喜歡倉央嘉措情詩《見與不見》,讓我能用平常的心去看待人情、友情及愛情,詩詞如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代容姐的小時代


蘇軾說,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誰都知道,貶詆歲月絕不好過。可是,這個超然的詞人,硬是在清貧苦澀的時光裡,找到了平生快慰。無晴無雨,不悲不喜,雖然不是誰都能做到,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多點開闊,少點計較。



趣味奧數


杜甫的《絕句》

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溼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於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覆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於作者善於觀察物象,更在於作者善於體察物情。


A中國心551


我喜歡的詩句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歌寫的的有些悲涼,然而結合當時作者的情景來看,這是作者趕考不中,失落,無奈返回故里,路過寒山寺夜宿時候感慨而寫!夜半的寒山寺空蕩寂靜!遠處靠岸的船舶,不知道是不是又有落榜的考生和自己一樣不得而返鄉!詩歌到此結束了,但是我卻想真正表達的事,當年與張繼同年考中的狀元,探花,可謂風光無限,相比而言,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然而少年過後,有誰又記得他們哪,反而是作者本人因為這一首詩而流傳千古!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要糾結一時得失,成敗乃是一次次經歷罷了!


王東風頻道


我最喜歡的詩句是毛主席說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學習、成長、進步中度過的,這樣才能成為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給家庭、家人帶來財富和幸福的人,給同事、朋友帶來安全、快樂的人。學習科學知識、應用技術、管理經驗的過程中必須以虛心的態度才能進步有所收穫,獲得成功,如果報著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驕傲自滿的態度,必將浪費韶華,一事無成,終身遺憾,悔之晚矣!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在哪個時間段學習、工作,都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老李初中物理專講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這應該算是千古絕句了吧。讀起來琅琅上口,且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寫作手法更是別具一格,海日本是景色,卻代表了時間,江春本是時間,卻表達了景色。


萌神59179


唐代詩人柳宗元《江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千 山 鳥 飛 絕

萬 徑 人 蹤 滅

孤 舟 蓑 笠 翁

獨 釣 寒 江 雪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正應了四句開頭一個字,千萬孤獨。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詩人所用的景象在描寫中可以說已經是絕頂之巔,皚皚白雪,孤舟漁翁,林間小道。甚至光從語句之中就能體會到那種孤寒淒冷的心情。其實上課時並未多過於關注其他,只是停留在詩詞表面現象,而如今心力進程經歷的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