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劑——清氣分熱(白虎湯等)、清血分熱(清營湯等)

清熱劑

清熱劑是以清熱藥為主,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清虛熱等作用的方劑。

分類:

1. 清氣分熱劑(清熱瀉火藥+益氣養陰藥)

2. 清血分熱劑(清熱涼血藥+透熱或涼血散瘀藥)

3. 氣血兩清劑(清熱瀉火藥+涼血藥、清熱解毒藥)

4. 清熱解毒劑(清熱解毒藥+寒性瀉下藥或辛涼疏散藥)

5. 清臟腑熱劑(相應臟腑清熱藥+養陰藥、益氣藥)

6. 清虛熱劑(清透伏熱藥+滋陰清熱藥)


清氣分熱劑

白虎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證,症見壯熱面赤(身大熱),煩渴引飲(口大渴),汗出惡熱(汗大出),脈洪大有力(脈洪大)。

特點:辛甘大寒(石膏)配苦寒滋潤(知母),清熱而不傷陰,寒涼之中少佐甘溫,使寒不傷中,且益胃生津。

鑑別:白虎加人參湯用於氣分熱盛、氣陰兩傷證;

白虎加桂枝湯是清中有透,兼通經絡,用於治療溫瘧或風溼熱痺;

白虎加蒼朮湯是清熱與燥溼並用之方,治療溼溫之熱重於溼者,症見白虎湯證,兼胸痞身重、苔黃膩而幹,亦用於風溼熱痺、關節紅腫。


竹葉石膏湯

組成:人參、竹葉、石膏、麥冬、半夏、甘草、粳米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證。症見身熱多汗,氣逆欲嘔,煩渴喜飲,舌紅少津,脈虛數。

特點:清補並行,兼以和胃,清而不寒,補而不滯

鑑別:白虎湯主治氣分實熱之證,重在清熱。竹葉石膏湯清補並行,為清補兼施之劑。


清熱涼血劑

清營湯

組成:水牛角、生地、金銀花、連翹、玄參、黃連、竹葉、丹參、麥冬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主治:熱入營分證,症見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斑疹隱隱,舌絳而幹,脈數。

特點:清營解毒+養陰生津+透熱轉氣,雙花、連翹為透熱轉氣之用。


犀角地黃湯

組成:水牛角、生地、芍藥、丹皮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熱入血分證,以各種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譫語,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

特點:犀角地黃湯與清營湯皆治熱入血分之證,清營湯寓"透熱轉氣"之意,用於邪初入營尚未動血之證;犀角地黃湯寓有"涼血散血"用於治療熱入血分,而見耗血、動血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