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那点事之 历史遗迹篇 ---新疆人文遗迹集锦

说过了新疆旅游那点事之山水、人物篇,自然我们现在来细说一下新疆旅游那点事之那事篇:新疆人文遗迹。

初到一地,了解了该地的山水人物,自然想要了解一下当地的事,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又创造一方历史。这从何体现呢?自然是我们要谈到的新疆历史文化遗迹了。

新疆旅游那点事之 历史遗迹篇 ---新疆人文遗迹集锦

一 、岩画 鹿石 草原石人

岩画,也许就是新疆最早的“历史遗迹”了,典型代表就数康家石门子岩画,古代塞人留下的几百人的大型裸体岩画。之外,散布于新疆各地草原和山区的岩画,系统记录了当时人类发展,狩猎、放牧、征战、娱乐及宗教情形。

同样,分布于阿勒泰,伊犁草原的鹿石、石人,属于匈奴?乌孙?突厥?或都是?是墓石还是祭祀通天之物?诸多疑云等待我们进一步解密。

二、 古丝绸之路上的遗迹

自张骞凿通西域时的记载,当时的西域共计大小36国,至今,有些消失于战事有些掩埋于沙漠。如果你有幸参观了某座古城或故城,试想一下,2000多年风雨飘摇的历史凝聚下的景色是否让你有些许感慨?其实,疑点重重,谜团万千的故城史的演绎本身,就使我们燃起探究的兴趣。

楼兰故城,以“楼兰美女”闻名。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1900年,随着斯文赫定的新“发现”重现于人们的视野。

尼雅故城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该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发现又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织实属罕见。

于阗故国(今和田):(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前后延续1000多年的以李圣天为代表的李氏家族王朝。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疏勒(喀什)为西域古国。相当于今新疆之喀什噶尔。现为一纯粹的伊斯兰教都市。位居西域南、北两道的交会点,古来即为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

龟兹(库车附近)龟兹国,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故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

高昌(吐鲁番附近) 高昌故城做为丝绸之路的名城,细数西域大地上发生的任何政治、军事事件,都和高昌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仅次于龟兹的王都,是西域大地上的第二大城池。

新疆旅游那点事之 历史遗迹篇 ---新疆人文遗迹集锦

三 、与宗教有关的遗迹

千佛洞、清真寺,都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大大小小的圣人陵墓标志着主人生前的信仰。当今,新疆的千佛洞大都位处较为偏僻的郊外,只是有游人去参观拜访。清真寺大都在城市和县乡,因为仍在使用中。就是说,千佛洞已是遗迹了。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国的王家寺院。

天池铁瓦寺即福寿观,在天池右侧不远处,拾阶三百级,便可见一座黑顶红墙的气派寺庙,依山傍水,明清建筑风格,木雕、泥塑、彩绘、神像都惟妙惟肖,出自新疆知名民间艺人之手。寺内青烟袅袅香火很盛。据说在13世纪,成吉思汗命道教中人邱处机建寺,但因道路艰险、时间短暂,一时难以建成。据史料考证,铁瓦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用青砖砌墙、铁瓦盖顶,称“铁瓦寺”。光绪年间又进行了修葺,因光绪帝赐名博格达为“福寿山”,故又称“福寿寺”。如今已更名为“福寿观”。

巴仑台黄教庙 巴轮台黄庙座落在新疆巴轮台县城东南的一条山沟里,即老巴轮台所在地。据说,该庙是满汗王在位时,派人去西藏请示达赖喇嘛庙并求得光绪皇帝同意后,于1888年修建的。修庙的能工巧匠远从内蒙,西藏请来,共花费了500两黄金。巴轮台黄庙 -黄庙建筑群,占地基24000平方米,绵延缓2,5公里,由27座庙宇组成,喇嘛最多时可达四、五人。黄庙是这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其正殿矗立着一尊7、8米高的塑金“麦得尔佛”坐像,据说是从北京运来的。“麦得尔佛”是黄庙最尊贵的神佛,比如来佛还气派,他的右侧是藏登洲,左侧是如来佛。两侧墙上绘有13幅彩色宗教壁画。

新疆旅游那点事之 历史遗迹篇 ---新疆人文遗迹集锦

清真寺 清真寺一般讲可分为三类:普通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和艾提尕清真寺。而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清真寺,一般又可根据功能和规模分为五种类型:艾提尕尔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耶提木寺。

据新疆专家王大豪的资料:新疆总人口为2158.63万。有10个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人口1130多万。伊斯兰教清真寺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000多座发展到现在的约2.43万座,教职人员由3000多人增加到2.8万多人。因此,想要研究清真寺及伊斯兰文化,新疆是首选。

艾提尕尔清真寺 主要建在穆斯林的文化中心城镇。“艾提尕尔”即节日场所之意。这类艾提尕尔清真寺,主要供重大节日举行大规模集体会礼时用,故其建筑规模宏大,样式考究,殿堂宽敞,彩绘精细。这类大寺往往由当地最有名望的大毛拉主持寺务,有较齐全的教职人员;会礼时,有著名的宗教学者主持诵经仪式。寺内有大教经堂。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卡尔大寺即是其代表作。

加曼清真寺,又称主麻日清真寺 这类寺是每周星期五(主麻日)举行聚礼及其他重要宗教活动的寺院。主要建在县城穆斯林聚居地。规模较大,宗教职业人员也较齐全。莎车县城的加曼清真寺,即属此类。

小巷清真寺 遍及全疆,南疆尤多,城乡小巷,随处可见,是穆斯林平日礼拜、祈祷之所。这类寺多有自己的具体名称:有的以所在地名呼之,如“皮卡克科怡”(小刀匠之巷);有的以历史传说之地为名,如“奥尔达勒底”(王宫前面);有的以建寺者姓名命名,如“艾肯木阿吉寺”。这类寺一般规模不大,教职人员较少。

麻扎清真寺 多做为附属建筑设在麻扎(陵园)院内。如穆斯林墓葬地的清真寺等。

耶提木寺 意译为“孤寺”或“孤儿寺”。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漠漠黄沙之中,往往会有一座低矮建筑物孤零零地立在路边,这就是为了便于旅客礼五番拜而设的耶提木寺。

新疆旅游那点事之 历史遗迹篇 ---新疆人文遗迹集锦

如有兴趣,就请继续:

乌孙墓 乌孙古墓又称作乌孙土墩墓或草原土墩墓。据1988年伊犁文物普查结果表明,在伊犁广阔的草原上分布着万座土墩墓。考古工作者曾挖掘一底部周长200米,墓高10多米的大墓,封堆中部的长方形墓室体积近100立方米,用木材近50立方米。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伊犁挖掘了几座乌孙土堆墓,出土了青铜器30余件,其中有凿、铲、铃、钵、碗、梳、箭头、短剑、武士俑、三足鼎,还有陶壶、陶钵等大量珍贵文物。 昭苏县夏塔乡夏塔沟口河东岸坡地下就分布着约50座乌孙古墓,皆为土墩墓,封顶铺有少量卵石。大型墓10座,封堆高5-7米,坟顶直径约15米,底径为40米,顶部均已塌陷,分两排南北排列;其余皆为中小型墓,封堆高0.3--1米不等,大多是呈南北向排列。已经发掘的墓葬均为竖穴,大都有不同规模的木椁结构,随葬品一般较贫乏,不少为空墓,所见随葬品以日常用的陶器为多,有罐、壶、钵等。墓的底部周围还能看到露出泥土的大型石头,这是死者生前作战时打死过多少敌人,就在墓周围放多少石头,以铭记其功绩。 根据发掘资料和史料记载,结合碳14C测年数据,确定墓主系西汉时居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其中出土的彩陶墓葬又可能同先于乌孙的塞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昭苏县共有乌孙墓约1200余座,是伊犁州乌孙墓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规模宏大,类型多样,有土墩墓、石堆墓、圆形石围墓、方形石围墓等;其中夏塔的土墩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乌孙在伊犁先后活动五百余年,影响深远。它是形成现代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至今哈萨克族中仍有称乌孙的部落。乌孙古墓则是他们留存在伊犁的重要文化遗迹。

萨图克墓 全称为苏丹·萨图克·布格拉汗(维吾尔语:سۇلتان سۇتۇق بۇغراخان‎,拉丁字母转写:Sultan Satuq Bughra Khan)。中世纪中亚突厥民族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喀拉汗王朝大汗,祖父毗伽阙·卡迪尔汗。早年在萨曼王朝的影响下并改宗伊斯兰教,915年在古拉姆近卫军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夺取汗位,之后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打击守旧派贵族,同时大兴武功,从萨曼王朝手中收复了大量失地。一生致力于喀喇汗王朝的发展与建设,并传播伊斯兰教。955年去世后葬于新疆阿图什,其陵墓至今仍屹立。

秃黑鲁帖木儿墓:秃黑鲁·帖木儿汗(1329—1362),是蒙古东察合台汗国君主(成吉思汗第七代孙),统治中国西部地区(今新疆一带),也是最早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14世纪察合台汗国分裂,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巴鲁刺思部的埃米尔帖木儿统一诸部,创建帖木儿帝国。控制新疆南部的杜格拉特部埃米尔播鲁只派人将远在额尔齐斯河一带的察合台王子秃黑鲁·帖木儿接回阿克苏,于1347年在阿力麻里(遗址在新疆伊犁霍城县境内)扶上汗位,为东部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他在位时英勇善战统一诸部,曾两次出兵河中地区占领撒马尔罕,一度重新统一察合台兀鲁思,任命其于也里牙思和卓为总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