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是一個人的修養

今天的朋友圈因為一件事炸開了鍋,事情是這樣的:

2月25日時,一位網友的朋友送了很貴重的禮物和網購的東西被另一個女孩取走,打電話聯繫遭到多次掛斷並拉黑,事主報警後物業找上門仍然不承認,叫家長看了監控才肯歸還部分物品,其他貴重物品被弄丟還拒絕賠償。

據事主描述,被冒領走的物品是一個已經絕版的愛豆金泰亨的玩偶,還有四張朋友買了很多專輯才抽到的非常珍惜的防彈少年團小卡。事發後事主和驛站報警,3月16日他們到轄區所在派出所,得到權限查小區監控,最後查到這個女孩在拿到快遞後拆開包裹放在袋子裡,並且在樓下跑了一圈躲避攝像頭——反偵察意識極強,令人咋舌。

為此,小區保安加班加點一直到凌晨才查到這個女孩所在的住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時間,第二天也就是3月17日保安隊長上門規勸,對方依舊一口咬死自己沒拿錯包裹,後來叫女孩的母親下樓到菜鳥驛站看監控。

一開始,這位母親的情緒十分不穩定,一直說是驛站汙衊她女兒,並且質問驛站為什麼要隨便拿包裹給她女兒,看完監控後情緒才有所收斂,

終於回家向女兒索要物品,但是隻拿回了那隻娃娃,並稱再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你以為事情就這麼告一段落了嗎?

在事主的要求下,女孩和她的媽媽與事主對質,但這個女孩情緒十分激動,絲毫看不出歉意,哭鬧中說的話也總是前後矛盾:

“我這不是還給你了嗎!別人送的東西肯定也不值錢!”

“我發誓我沒拿!你可以去垃圾場找。”

“一個卡片值多少錢啊!”

除此之外,女孩對事主之前聯繫她的行為完全不承認,對事主及其家人也十分不禮貌。但最令我難忘的,是面對質問時她帶著哭腔轉頭叫了一聲:“媽媽。”

家教:是一個人的修養

圖源 | 網絡


我們不論事主的禮物是否值錢,所謂“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為了表達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與人之間互贈的物品。禮物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願的一種載體。

可這份心意被女孩“截胡”,情誼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很顯然,錯在女孩。

也許會有人覺得,她還是個小女孩,也許只是抱著僥倖的心理,出於好奇順手拿了別人的快遞而已。那麼我再反問:是每一個小女孩都會出於好奇拿走別人的快遞嗎?

顯然不是。

家教:是一個人的修養

圖源 | 素材庫


很早以前我看到過一句話:“在這世上,最易傷人的是親情,最溫暖人心的也是親情。”親情是能在你受盡世上的冷酷時,溫暖你的力量;是能在你孤立無援時,支持你的力量。因為親情,女孩的母親起初會堅信這是一場誤會,也因為親情,她親手將自己和家人推向了輿論的中心。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壞的,父母威嚴的樹立與孩子人格的養成都取決於日常中的一言一行。我想,這個女孩以前可能順手撿起同學的一塊橡皮,父母同學可能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一笑而過;這個女孩以前可能跟父母說想要什麼東西,很多同學都有,可父母不同意,女孩只好自己想辦法;或者某一次這個女孩的謊言被父母揭穿了,受了一頓臭罵,從此也不敢被父母發現......

時至今日,她才很難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誠懇地說一句:“對不起。”

家教:是一個人的修養

圖源 | 素材庫


維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要像一堵牆,不能像一扇門。”對此我的理解是:“牆”是一種引導,它阻擋的是一條岔路,它將孩子引向一條正途,而“門”則是一種欲拒還迎的姿態,它分明關著,但卻存在著打開的可能。

記得我高中畢業那個很長的暑假,父親帶我去歐洲旅遊,在瑞士,我看上了一塊很貴的手錶,便一直旁敲側擊地央求父親買下它,父親一開始不同意,在我百般央求下才鬆口。

那天晚上,他告訴了我,給我買下表的原因:

1、他想讓我體會一下,“手心朝上”的感覺;

2、他想讓我知道,東西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3、他希望逐漸長大的我,不會被外界的小恩小惠迷了眼。


這些事,我一直記在心裡,我不能說父親的家教很好,也不希望這個女孩受到再多的聲討,但是我覺得家長們至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放縱之心不可有,自主之心不可無。


家教:是一個人的修養

圖源 | 素材庫

這裡 ,心事聽你說,信封為你寄。


喜歡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