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繞嘴且難記,但這不影響他和托爾斯泰是同等級的作家。很多人都看過或聽過《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但可以肯定

《罪與罰》這本書卻鮮為人知。

這倒不是這本書的不好,而是在托爾斯泰面前,對於我們而言所有的俄國作家都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罪與罰》這本書,在刻畫人物程度上我覺得要高於托爾斯泰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有人性代表意義。他可以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作品人物中。我們都知道,一本小說裡,情節最重要,因為它是支撐著所有的脈絡和所有的往前發展的支撐點。但他不是。他善於把人物作為支撐點,然後讓人換位引起思考。

這一點,我想很多作家都做不到。

《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罪與罰》中最重要的有兩個人物,一個叫拉斯柯爾尼科夫,一個索尼婭。

如果拋開整本書的枝枝蔓蔓,單單把這兩個人拿出來,就更好分析出,這是一本自我救贖和給予陽光的故事。

故事前瞻。

拉斯柯爾尼科夫是一名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所以只好輟學在破漏的出租房裡,由老家的母親和妹妹供養。

他是一個普通人。但心中有學問,這一點就跟普通人不一樣,因為他可以思考。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個能思考的人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

因為他不甘如此,也厭煩這個世道炎涼,但因為懦弱只能想,可是想就出錯!


《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在一個人的無心啟示下,拉斯柯爾尼科夫決定殺死一直典當他東西的老闆娘。因為無法度日,他把自己所有的家產都變賣了,但這位老闆娘刻薄,每次都會剋扣東西的價值,所有人都恨死她了。

所以,這一天,他拿著斧子來到這裡。敲門,開門。內心掙扎許久,手起斧落,老闆娘死了。鮮血噴濺,這時,老闆娘的妹妹也在屋裡,這讓他沒想到。

看見姐姐死在這兒,她害怕極了。但拉斯柯爾尼科夫更害怕,所以,也把她殺了。

殺了兩個人,兩個女人。鮮血流了滿地都是。拉斯柯爾尼科夫鎮定了一會兒,拿走了老闆娘脖子上的錦囊似的袋子,逃之夭夭。

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罪從此就開始了。這是本書的最開始的內容,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寫這一章後,用了整整一本書來講述他的罪。

如何的折磨他,如何的在警局脫逃罪名的輸贏中流轉。喜悅和緊張交替。

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人生變了,他殺完人,回到自己的房間,但心神難寧便盲目走在彼得堡的街頭。

看著街上有無數活不下去的人,也有無數自殺的人。

他便在心理自辯,殺了她對不對。權衡中又害怕自己被抓,然後想起來血跡,他回家燒了行兇的東西,把搶來的東西藏起來。

一個殺人犯第一次殺人時,他的內心深處該是怎樣的?

他會做噩夢,會擔驚受怕,會精神緊張,被警察抓住後想要認罪但卻不敢,不想在受這樣的折磨,甚至想死。


《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直到,索尼婭的出現。一個樣貌還算好看,皮膚蒼白的,被父親拉出去接活維持生計的女孩子。

第一眼,他喜歡上了她。

第二眼,他不想自首了,不想承認自己殺了人,不想死。

第三眼,重獲希望。

索尼婭的人生是悲慘的,因為家裡沒錢,她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去交換生活。維持家裡父母和弟弟妹妹的生活。

但她心裡充滿陽光,對這世界抱有希望的未來。就算她再苦,再不如意,也能承受的住。她像是一縷陽光照進他的世界裡。但這陽光太耀眼,似的他有些原形畢露,有些自卑。

沒錯,就是自卑!

拉斯柯爾尼科夫有文化,有學識,見識廣,但在一個文盲的小姑娘面前他竟不敢抬頭看她,沒有自信。

就像一個靦腆內斂的小孩面見女皇那樣。

這不只是因為他殺了人,還有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他是一味追求利己主義的人,突然有個大度的女孩子站在他面前,瞬間變成了淤泥裡的垃圾。

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行。

加上自己的殺人犯,在這樣思想來回拉扯中,他的母親和妹妹來了。

妹妹是來嫁人的,為了他哥哥的未來嫁人。

這讓拉斯柯爾尼科夫受不了,這隻會讓他更虧欠這一家人。所以他再次的瘋狂了,再次的做出反應。拒絕了那位年齡很大,資產很多的妹夫。

但這位妹夫是個高人,一眼就看透了他那點可憐可悲的小心思,還有一些事實。

可是他不在乎。他什麼都不在乎。


《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他這時再想,如果母親和妹妹知道自己不是他們想象的那麼好,而只是一個殺人犯,一個可憎的殺人犯時,她們肯定會覺得世界都崩塌了。誰來照顧她們?

他是利己主義的人,所以他是很愛自己的母親和妹妹的。那幾乎是他的全部。

他的一個朋友在見母女時就喜歡上了他妹妹,也因此解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最擔憂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特意為拉斯柯爾尼科夫指路。

解決了她們,剩下的只有他自己了。自己騙過了警察,從犯罪嫌疑人中逃離的出來,現在他要走進警探的辦公室告訴他們是自己殺了人。

但他沒有勇氣。

畫面流轉,在他那小屋裡和索尼婭見了面。索尼婭為他講述聖經,他在聆聽。然後坦白他犯罪的事實。索尼婭抱住了他。

勸他自首。他去了。然後被流放。

在勞工的時候,一次的落日夕陽下,拉斯柯爾尼科夫看見了索尼婭,她追他來了。

愛情,救贖,偉大,在這一刻圓滿。

在這一刻,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罰擁有了陽光照進,在即將要累死的勞工中他有了堅強活下去的理由。

《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了整整四十萬字來闡述‘罰’的事情。

這個‘罰’從肉體到精神一直在折磨著拉斯柯爾尼科夫。那個世道的不公平,宣稱上帝已死的社會里,全部都是利己主義,大家活的都不如狗。有權勢的不把女人當人看,不把男人當人看。生死就在他們一念之間。

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怎樣才能活的最好?

他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承受了自己要承受的罰。就像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他一生都是傳奇,他在黑暗裡抵抗者這世道的不公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了四十萬字對我們闡述不可為的事實,那就是違背了自己的良心,就連自己容不得自己。要遭受比關進大牢痛苦百倍的折磨,要跟自己決生死,會悔恨自己所作所為,還會自殺。

所有不好的一切都會發生,就是衝動而違背了自己的道德。

《罪與罰》罪只需要一念之間,就像這本書一樣,一章就可以表示出來。但罰卻需要一生,就像厚厚的四十萬字那樣。

生活會從各個方面來懲罰你,就算被關進牢獄中依然不會放過你。

這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這個世界的諷刺,對那些人的嘲笑。

《罪與罰》用一章講了‘罪’。但用了整本書四十萬字講了‘罰’


其實《罪與罰》的一些靈感都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經歷有關係。他早年生活的背景和小說裡大致相同,但他沒殺人。這得說明一下。

他批判那個荒誕的時代,每個人都好像是誰的主人似的。貴族統領一切,貴族應該活著,別人都該死。他反抗過,然後被抓了,之後才有的這本書。

這本書的歷史可以看書作者當年的黑暗生活。

我們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也都有對美醜,對善惡的辨別功能。所以難以說書中人物的對錯,只能另想這本書帶給了我們什麼。

這會形成一個和當下時代的對比,等每次復讀時,總是會發現一些閃光點是當初沒注意到的。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

我們愛一本書,不是這本書描寫多麼華麗,也不是描述多麼美好。而是引起思考的那部分會不會擁有觀念。



喜歡的文章,歡迎,轉發,收藏,點贊。

也可以留下評論,可以聊聊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