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30分,我國東北的地界上發出了一聲巨響,地點就在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交匯處的皇姑屯車站三孔橋。

時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奉系軍閥統領張作霖所坐的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燬,張作霖身受重傷,送回瀋陽後不治身亡,"皇姑屯事件"就此載入歷史。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張作霖出身貧苦,文化水平也不高,為了生計很小就去外面闖蕩。他早年賣過包子、做過燒餅,幹過雜貨鋪夥計,因為結識了懂獸醫的夥計,學會了給馬看病的本領,逐漸被黑道上的人看中。

甲午海戰前夕,清廷招募士兵,保護"龍興"之地,張作霖加入了宋慶的毅軍,當了一名騎兵,因為作戰勇猛,逐步升任班長、排長。大連、旅順失守後,軍隊解散,張作霖回到老家,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保險隊",為當地紳士收取保護費。當夠了土匪,張作霖想走正規軍路線。1902年,張作霖被盛京將軍收編,被任命為遊擊管帶。1905年,利用日俄矛盾,左右逢源,升任馬步五營統帶。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1912年,因為擁護袁世凱用功,升任陸軍二十七師師長,後任奉天省長。後來在日本人的幫助下獨掌東北,成為奉系軍閥的三軍統領。他在世的時候,日本人不敢和他正面對抗,於是針對他進行了多次暗殺活動,可是都沒有成功,可最終在皇姑屯還是要了大帥的命。

張大帥在臨終遺言裡說"我就知道日本人不會放過我的,我也知道自己會死在日本人的手上,但是我死的消息一定不能洩露出去。"

於是張作霖家人堅持秘不發喪,日本人在短時期裡也不敢輕舉妄動,可見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力有多大,頗有死諸葛嚇跑活司馬的韻味。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張大帥對日本人的威懾究竟有多大,以及他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

首先,有一點必須得要弄清楚,那就是大帥的身份。

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軍閥,軍閥又是什麼?為了攥取自己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人。可以這麼理解,但相比之下,張大帥又是一個比較有良心並且富有野心的軍閥,這又作何解釋?在筆者看來就是自己的利益一點兒都不能少,出賣國家利益的事咱也不幹。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即大帥的勢力越來越大,並且不願意受日本人的擺佈,但面對一些逼不得已的妥協時,他就跟日本人玩小聰明,打哈哈,各種拖延和耍賴。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其次筆者並不否認日本人在大帥崛起過程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大帥是依靠日本人的勢力才壯大的。1916年,為幫張作霖整頓奉天省(今遼寧省)財政,日本從朝鮮銀行奉天支行借給其300萬日元。其餘武器彈藥的援助就更多了,貫穿張作霖在東北的10多年時間。甚至在1925年郭松齡叛變後,大軍一度攻陷張作霖老巢瀋陽,而大帥也是完全依靠關東軍出兵支持才獲勝。但是筆者也不能否認他確確實實是對日本人有著巨大的威脅。

大帥雖然文化不高,但他卻從未輕視過教育的重要性。他在教育上先是成立了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軍校,擴大了民國四大軍校之一的"東北講武堂"的辦學規模,而且聘請歐美軍事專家,培養軍事人才。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其次張大帥具有很強的戰略目光,他看到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於是創建了民國三大兵工廠之一的東北兵工廠,東北軍(奉軍)厲害,主要是因為有強大的兵工廠做後盾。

當時,東北最大的兵工廠就是瀋陽兵工廠,這個兵工廠也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擁有設備八千多部,佔地3200畝,人員兩萬多。在九一八事變前,兵工廠生產能力如下:步槍每月最多可以生產4000支;輕機槍最高產量可以達到每月40挺;重機槍月產100挺;子彈月產1500萬發;炮彈年產20多萬發;各類大炮年產200餘門,這些足以裝備東北軍一個師,同時具備山炮、重型榴彈炮生產能力,解決了裝備供給和擴軍的問題,部隊持續作戰能力明顯強於其它地方軍閥。

並且在這些武器中,最厲害的就是大炮。別的軍閥都是從國外買大炮買炮彈,每門大炮標配500發炮彈。可是,東北軍能夠自產自銷,一門炮能配上千發炮彈。和馮玉祥打仗期間,奉軍曾炮轟南口,奉軍兩個炮團72門炮打了近60000發炮彈!不僅炮彈數量充足,而且型號齊全。

據張學良自己回憶,奉軍除了碰炸的炮彈外,還有一種"順發炮彈",打到地上會再彈起來,然後再爆炸。奉軍當時能夠做到軍閥老大,主要就是靠炮兵。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了奉軍的所有兵工廠。兵工廠庫存裝備如下:步槍,約9萬餘支。主要是13式79步槍(韓麟春式),共計72679支。機槍,2600餘挺。主要是79捷克式輕機槍,約2000挺。大炮,三百多門。主要是14式37平射炮189門以及14式77野炮147門,兩者共計336門。還有各式子彈約1.8億發,各種炮彈約50萬發。這些裝備,夠東北軍和日本人打半年的。月產迫擊炮80門,炮彈40000發,輕機槍500挺,重機槍30挺,步槍4000支,足以裝備東北軍一個師,同時具備山炮、重型榴彈炮生產能力,解決了裝備供給和擴軍的問題,部隊持續作戰能力明顯強於其它地方軍閥。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光是有裝備也不行,還得有人來用這些傢伙啊。1926年的南口大戰後,張作霖的紙面實力達到了頂點。據《張作霖大傳》記載,張作霖曾親口對孫傳芳等人說"東三省的部隊有八十多萬,連同張宗昌的直魯聯軍,總數不下百萬",主動尋求聯合的孫傳芳也有"直屬部隊五萬多人,五省聯軍也有二十多萬"。也就是說,此時的張作霖系部隊,賬面上兵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30萬左右。當然這些有些誇大,但就實打實的說,在東北軍極盛時期,其陸保守也有四十多萬,而且都裝備精良。

而且大帥並不滿足於此,還發展了空軍和海軍。

其東北海軍擁有巡洋艦、驅逐艦、炮艦等大小艦隻21艘,約有3.22萬噸,艦隊的官兵3300人。當時全國海軍艦隻僅有4.2萬噸,官兵約有5400人,也就是說東北海軍的總噸位佔全國的76.7%,人員數量佔到全國的61%。東北軍還擁有空軍戰機300餘架,編為5個航空隊,多數為外國進口的先進戰機。直到抗戰爆發前全國不過才600架飛機,東北軍的空軍可以算得上一枝獨秀。而且大帥重用比較具有實幹精神且對日本極為了解的楊宇霆,對東北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繞開了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單獨修築了奉軍自己的戰備公路,使奉軍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挾制等,使東北軍的整體實力更上一層樓。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反觀日本在東北的勢力,那個時代,日本在東北駐軍數量有限。

即便九一八時期,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已達1.5萬餘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餘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餘人。滿打滿算,日軍也就2萬多人。而張作霖有接近40萬大軍,數量是日軍10多倍。基本日軍駐紮地附近,張作霖都會駐軍數倍以威懾。

所以由以上數據看來,張作霖在世時,確實是對日軍有著較大的威懾力。

張作霖在世時,東北的兵力對日軍威懾力有多大?大到難以想象


但是有威懾力並不等於有一戰之力。當時日本十六歲以上男子都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戰時可動員五六百萬人參戰,而且其工業發達,開足馬力一個月可生產一百五十架戰機,並且其海軍經過日俄戰爭更加成熟,而且各艦種齊全。日軍一旦增兵東北,從旅順登陸,兩天足矣,而且還可以從朝鮮登陸。所以當時一旦開戰,大帥還是可能失去東北。

因此,在能可能保證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以立花小一郎為首的關東軍其實是更希望以"溫和"的方式來逐步蠶食東北的。奈何,這畢竟是中國的地盤,是無數保家衛國的烈士誓死捍衛的熱土,深明大義的大帥自然不能容忍,或許心下只盼能真槍實彈地去幹一架,可誰料被日本人如此下三濫的方式了卻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