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文 三江楊柳風

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緣起

到都江堰旅行,離堆公園肯定要去,玉壘山也不會錯過,但是,如果說到玉壘山後面的靈巖山,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而我恰好是那為數不多的遊人之一。

靈巖山就坐落在玉壘山之後,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比青城山還高,山頂有一座靈巖寺,據說是一座唐代古寺,可惜,現在已經衰落了。

對多數旅遊者來說,這裡不是必到的景點,而對於我卻有非常的意義,因為這裡是南環瑾先生跟隨老師第一次打禪七的地方,並且證悟了菩提大道,萬法皆通,在他後來的著述中經常提到這個地方,一直到西行之前,還念念不忘。

多年以來,通過讀南懷瑾先生的書才懂得,傳統文化充滿活潑生機,絕不是死氣沉沉、呆板的故紙堆,越是深入就越能體會到那種綿密的力量。

南懷瑾先生已經故去,一直希望能夠到靈巖山看看,感受一下先生當年證悟的道場,因此,靈巖山之行對我有很重要的意義。

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上山

清晨,雨霧濃重,空氣非常溼潤,就像前天上峨眉山的天氣一樣。

乘公交車四站,到達玉壘山的二王廟後門,然後沿著一條指向四川農大實驗基地的步行小路開始上山。

由於時間很早,路上十分清淨,只有我一個人,除了偶爾一兩聲伴有回聲的鳥鳴,整座山林沒有任何嘈雜,果然是萬籟俱寂。

山坡上到處都是筆直的楠樹,由於樹木密集,為了爭取陽光,每棵樹都努力向上長,三四丈只能算起步價。

楠樹是常綠闊葉喬木,樹冠很小,樹幹呈紅銅色,多數只有碗口粗,挺拔而俊逸,儼然樹中君子,文質彬彬。

上山的路迴環盤繞,雖然並不陡峻,但高度和距離有些超出預料,走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天街,已經渾身溼透了。

天街是通往山頂的一處商鋪聚集地,從這裡向上,沿著一重重石頭臺階,陳列著許多店面、餐館,偶爾有一兩個茶館,都是傳統風格的裝修,懸掛著龍飛鳳舞的名匾和門聯,除了生意興隆,賓客如雲之類的俗語,也不乏一些精彩之作,其中有幾則印象深刻:

入夜江聲來枕畔 平明山色上欄杆;

雨雲歸時山更綠 巖花開處水猶香;

此地正好談風月 今日重來訪桂花。

在山間小店裡看到這樣的楹聯,不得讓人歎服,四川人文淵藪,臥虎藏龍。


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觀音寺

從天界拾級而上,到達觀音寺。

觀音寺分上下部分,都是新修的建築,觀音的造像比較粗糙,特別是上部分,兩廊的觀音應化造像許久失於維護,佈滿灰塵,讓人感到痛惜。

山頂的觀音大殿十分莊嚴,供奉著千手觀音,金碧輝煌。一位優婆夷在殿內看護,有人燒香、禮拜,老人家就敲鐘接引,十分慈悲。

由於觀音殿是新建築,應當不是南懷瑾先生當年閉關的地方。

觀音寺旁邊還有一處古寺,可能就是靈巖寺吧,但寺門緊鎖,無法進入,略有遺憾,絲毫也沒感受到與南懷瑾先生相關的氣場。


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下山

拜過觀音,原路而下。從山頂小路穿行的時候,在密林之中,無意間發現了靈巖山土地公、土地婆的神龕。神龕十分簡陋,大概有二尺多高,供著一些香果。

按現在的話說,土地公、土地母是社區的保護神,跟灶王爺一樣,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負責守護一方的平安。佛經上說,一切物產皆從地而生,因此,遇到了土地公、土地婆的神龕就要禮敬供養。

下山的路上,遇到不少上山的遊客,一路呼吸著溼潤的新鮮空氣,腳步輕快了許多。

其實,靈巖山還有很多景點,比如藏經洞,裡面有清代光緒年間發現的唐朝刻經,應該也是非常珍貴的書法寶藏。還有靈竇泉,據說泉水甘冽,喝了了能開啟靈竇,增長智慧。可惜,由於時間倉促,都沒有找到,甚至也沒有確定到底哪裡是靈巖古寺,帶著幾分遺憾就下了山。

雖然有幾分遺憾,但這也正是旅行的意義。每一次旅行中的不完美,才讓我們停不下腳步。

從靈巖山下來,都江堰的行程都圓滿了,中午開車返回成都。

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都江堰的靈巖山,需要心靈的引導才能到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