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的流程並非你想的那樣簡單!

CAFI發佈的《助貸業務創新與監管研究報告》近期在行業中引起較大反響。縱觀此前報道,其內容多為介紹助貸業務的社會貢獻、存在的風險、探討監管現狀並提出建議。鑑於此,“洞察”欄目對報告內容進行“互補式”摘編,方便讀者全面瞭解和掌握助貸業務的本質和要點。

1助貸機構主體及其特點

按照助貸機構的主體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1)場景類助貸機構,包括垂直行業平臺、金融科技公司和互金平臺等;2)有放貸資質類助貸機構,包括新型民營銀行、傳統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等;3)增信類助貸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

不同類型的助貸機構存在各自的特點:

新型民營銀行和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作為助貸機構參與助貸業務,雖受限於自身吸儲能力,但其金融科技能力對於傳統銀行有較強的吸引力。

金融科技公司和垂直行業平臺作為助貸機構,除了科技能力之外,長尾客群、細分場景的優勢甚為突出。

互金平臺參與助貸業務主要是基於業務轉型需求,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獲客與場景優勢。

具有增信功能的保險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除了承擔增信機構的角色外,也利用自身的獲客渠道,將篩選後的客戶推薦給銀行等資金方,以助貸機構的角色參與助貸業務。

由此可見,助貸機構主要是具有獲客優勢或線上服務能力的機構,他們有海量的客群與流量、有運用大數據篩選客戶的基礎,但不一定具有放貸資質,在與資金方的合作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對客戶提供獲客、風控、增信或貸後管理等服務。

“助貸”的流程並非你想的那樣簡單!


2各參與主體的業務範圍

第一步,各參與主體的貸前合作,需完成獲客與初篩、客戶引流等步驟。

獲客與初篩方面,助貸機構可以通過純線上或者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觸達借貸客戶,並且在推送給資金方之前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對借貸客戶進行初篩和風控,篩選出符合資金方前置條件的目標客群。客戶引流方面,助貸機構在篩選出目標客群之後,將借貸客戶的信用評分、授信建議等信息推給銀行等資金方。場景類、有放貸資質類和增信類助貸機構均可以參與到此步業務中。

第二步,各參與主體的貸中合作,需完成增信、風控與授信、電子面籤、借貸資金撥付等步驟。

增信方面,如有增信機構參與助貸業務,助貸機構要先將客戶引流給增信機構,在完成風險評估、風險定價與增信服務之後,再推給銀行等資金方。

風控與授信方面,銀行等資金方需要在獨立完成自有風控流程後得到最終的貸款額度與定價,需嚴守“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外包”的紅線,助貸機構和增信機構給出的前置風險信息,包括評分、定價、授信等信息只能

電子面籤方面,通過電子簽約系統,借貸客戶與資金方完成線上簽約流程。其中,電子簽約系統可以由助貸機構協助資金方創建,如專門為線上業務打造的遠程視頻溝通系統、欺詐風險識別系統、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等

借貸資金撥付方面,當借貸客戶和資金方完成電子面籤之後,資金方按照約定將借貸資金直接付給借貸客戶。需要強調的是,資金方撥付的借貸資金需避免通過助貸機構的賬戶走賬,以規避資金池、期限錯配等違規操作。

期限錯配等違規操作。

因此,在此步驟中,三種助貸機構均可參與前置風控和電子簽約業務,但是隻有增信類助貸機構可以參與增信業務。

第三步,各參與主體的貸後合作,需完成貸後管理、收益分配等步驟。

貸後管理方面,主要包括風險監測、催收、逾期處理等環節。特殊情況是,按照合作談判的約定,部分助貸機構幫助資金方完成更多的貸後管理工作,而部分資金方則依靠助貸機構回收貸款的本金與利息。收益分配方面,貸款本息還回銀行設立清算賬戶之後,銀行等資金方取回本息,增信機構取出增信服務費,助貸機構取出助貸服務費。在此步驟中,三種類型助貸機構均可參與貸後管理方面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