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编织装饰品,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如同剪纸、刺绣一样,有着浓厚而独特的中国色彩。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而在红楼梦中,中国结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作者曹雪芹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宝钗的丫鬟莺儿给宝玉打络子的情形。在这里,心灵手巧的茑儿就络子的用途、配色、形状等等,给贾宝玉普及了络子的各种常识,更是在现场就给宝玉打了个梅花络。而后来,薛宝钗更是建议贾宝玉用金线打个络子将他的那块宝玉络住。在这里,络子就是中国结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 :“倒是姐姐说的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用雅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太暗。依我说,竟把你的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地拈上,打成络子,那才好看。”

根据曹雪芹一向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写法,宝钗建议用金线笼住宝玉的玉,金玉良缘实质早已幂幂之中注定。如果可以,此时的金线络子我们更愿意看作是象征着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同心结。

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民的结绳记事。

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它的意思是说: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结绳记事,治理天下。后来有杰出的人物发明了文字,就换为写字了。可见,中国结的雏形早于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又因绳与神谐音,可以说中国文化在早期形成阶段,崇拜过绳子。此时的结绳就相当于我们用纸笔写个字,记个数或画个画。古人是大事结大绳,小事结小绳。

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在《诗经·东山》之中更是这样写道: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想像一下,在锣鼓喧天的鼓乐声中,新郎骑着高头大马立于阶前,新娘的母亲亲手给新娘胎系好佩巾和衣带,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夫家要孝顺公婆,善待妯娌和小姑子,以后更是要做个贤妻良母。

此时的结缡就是系好衣物。在新娘出嫁的当天,这一定是一个庄重而特别的仪式。它暗含着母亲对即将出嫁的女儿的谆谆教诲和对小夫妻日后生活的美好祝福。“结缡”也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而在《古诗十九首》中,中国结正式以同心结的形式出现。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做这床被子是有讲究的:内里充丝绵以暖,被缘缀丝缕以结。看来这是位痴情的女子啊,在她心中,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都含有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绵绵爱意;“缘结”暗示她夫妻之间永结同心。此处的缘结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同心结是期盼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唐宋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而诗词等文学艺术对“结”的承颂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豪”刘禹锡就在《杨柳枝》中写到: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此处是把柳条打成同心结,送给将要远行的人。这里的同心结大概是要送给心心相通,惺惺相惜的老朋友,表明自己依依不舍的心情。

据记载,在唐代用来正衣冠的铜镜图案中,绘有的飞鸟就口含绳结,寓意永结秦晋之好。

宋代词人张先更是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用来形容失恋后的女子思念故人、愁肠百结、心事纠结、郁郁寡欢的样子。

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很多时候,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丰富,“结”就有多变化。“结”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情感丰富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愿望。

到了明清的时候,结更多的是作为装饰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比如在《红楼梦》中,莺儿所说的络子就有各式各样的。装饰扇子的、香坠儿的、汗巾子的.....怪不得莺儿说“十年也打不完”。它代表了一种装饰物,或许跟时尚都能扯得上关系,登得了大雅之堂。如果只是街边的小零碎,以宝玉堂堂荣国府大少爷,能入得他的法眼?

我想如果莺儿穿越到了现代,会不会给上学的孩子打个装笔的铅笔盒,给手机族打个手机壳?以她的心灵手巧,我想一切都有可能。因为在莺儿的手下,要什么样的络子都难不倒她。

发展到了这个时候,络子的用途也是很广,什么物件都可以打个络子来装饰。

莺儿道:“装什么的络子?”宝玉见问,便笑道:“不管装什么的,你都每样打几个罢。”莺儿拍手笑道:“这还了得!要这样十年也打不完了。”宝玉笑道:“好姐姐,都替我打了罢。”袭人笑道:“那里一时打得完,如今先拣要紧的打几个罢。”莺儿道:“什么要紧,不过是扇子、香坠儿、汗巾子。”

莺儿的意思,任何东西都可以打个络子来装上或作配饰,这样一来,络子可就类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了。直到今天,络子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古人的智慧和工艺在今人这儿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它华丽转身,变成了具有不平凡意义的中国结。


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二、中国结常见的种类

发展到今天,中国结的种类实在太多,有

A、福气满堂,神星高照的福字结;

B、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同心结;

C、一生平安,岁岁如意的平安结;

D、年年有余,吉庆安康的鱼结

还有桂花结、双蝶结、如意结......不胜枚举。

三、中国结存在的形式

另外,中国结它不是单以“结”这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塑料袋没有盛行之前,人们可能都记得,小时候买点水果或水果罐头,都是用网兜装着,而网兜其实就是“络子”。而至今在超市里,有些鸡蛋也是用网兜装着,一袋一袋售卖的。而渔夫捕鱼的鱼网,那一个挨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眼,其实也是一个结连着另一个结。在以前,这些生活用品虽然不是用丝线来织就的,但它们的实用性比装饰性的中国结更大。

当然,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国富民强的时候,中国结更多是以一种喜庆吉祥的饰物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乔迁之喜、婚晏庆典或是新生麒儿之时,家中一般都挂上红红火火的中国结以示热闹和欢喜。更因为“结”与“吉”谐音,结更是具有结合、团结、开花结果的寓意,所以中国结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

从《红楼梦》莺儿打络子,引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四、中国结存在的意义

中国结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是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象征。特别是当它出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根红绳,用或不用钩针棒针,经过这么三缠两绕,编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幸福和谐的祈盼。它呈现出来的精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总之,中国结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漫长的文化浸润下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它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华精髓。它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兼有巧的结构,当然还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一种载体。所以,它具有伟承和发展的双重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