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双首之一。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大小姐,是宝、黛、钗爱情主线里的女主,更是贾宝玉明媒正娶的妻子。

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世人读《红楼梦》,对其褒贬不一。喜欢她的人说她中规中矩地按照时代的条框生活,美貌多才、温柔端庄、豁达明理,是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不喜欢她的人说她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毒害者,是虚伪做作、世故圆滑的心机女。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也是这个理儿。我们也不必纠结于宝钗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毕竟人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现在,我们抛却世俗的眼光,单从古典诗词的一些意象去感受一下宝钗的性格特征和她的婚姻爱情以及生命归宿。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牡丹在宝钗身上的体现:她国色天香、温柔端庄,本应是荣华富贵之人,不想却被反叛的宝玉抛弃,赢得了婚姻却输掉了爱情,最后落得跟罗隐笔下的《牡丹》一样悲惨的命运。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众人为贾宝玉开生日party,按顺序抽取花签。宝钗先抓,得到的牡丹花签,上面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众人都笑说,宝钗原也配牡丹。看来,众人认为宝钗配牡丹,乃实至名归。

牡丹,为万花之王,因其盛开之时色泽鲜艳、花朵硕大故尽显雍容华贵、蓬勃大气之美,所以深得中国封建王朝君主的喜爱。自隋朝起,就被引进皇家园林种植。唐玄宗的开元中年,牡丹文化兴盛于洛阳。此后,鲜艳硕大的牡丹一直被看作是国运昌隆的标志,被视为是荣华富贵的象征。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唐朝很多诗人都曾写过许多歌咏牡丹的诗词。诗豪刘禹锡就作过一首《赏牡丹》,写出了牡丹的国色天香。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中,诗人用了拟人和烘托的手法,写到了三种名花:芍药、荷花和牡丹,但诗人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的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因为其"真国色”,所以盛开之时才能“动京城”,引得众人驻足观赏。

这首诗用来形容刚入贾府的宝钗那是再贴切不过的。贾府三春,那是美丽动人的芍药;林妹妹,那是清丽脱俗的芙蓉花。她们都很美,可一旦美如牡丹的宝钗一出现,就集体黯然失色。彼时的宝钗,以其如牡丹的绝世之姿和端庄大方的品格,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

宝钗的容颜美,不似黛玉那样云里雾里,曹雪芹把它落到了实处,有众多细节的刻画。她的美端庄大气,雍容华贵。关于这一点,她一出场作者就特意有了交代。第四回说她“

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五回,又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第二十八回这样描述“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单就“脸若银盆”来说,就符合中国古代的审美观点,说明宝钗生得圆润、丰腴,是有福之人。单是一条玉臂,就足以令宝玉心猿意马 ,欲罢不能。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话说第二十八回,宝玉要看宝钗戴的红麝串:

“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呢。”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看着雪白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在他身上”。

由此可见,宝钗的美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不仅把宝钗比如牡丹,更是直接把她与杨贵妃相提并论。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黛玉是体态轻盈的赵飞燕,而薛宝钗就是丰腴美丽的杨贵妃。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还有这样的描述:

(宝玉)又道:“姐姐怎么不听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不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世人读红楼,都认为黛玉美过宝钗。也有人认为黛玉与宝钗,各有千秋,瘦的纤巧,胖的丰腴,就像赵飞燕与杨玉环,无法比较。但如果读过李白写的三首《清平调》,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杨贵妃的美可能更胜过赵飞燕。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诗仙李白在长安做翰林待诏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命大诗人李白作新乐章。李白挥毫泼墨,一鼓作气便写下了三首《清平调》,盛赞牡丹的鲜艳美好,杨贵妃的绝世姿容。这是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杨贵妃)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借问那汉宫中哪位美人能比得上,恐怕就算是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上的妆才可以勉强与她相比。

曹雪芹将薛宝钗比作百花之王牡丹和美丽无比的杨贵妃,这种美跟宝钗端庄大方的容貌和行为举止都非常契合。但大气如牡丹,美丽如杨贵妃的宝钗就一定是有福之人,就一定能安享荣华富贵吗?非也。不要忽略了牡丹花签下面镌着一行小字的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这原本出自唐朝罗隐的《牡丹花》,全诗如下: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在东风里花开花谢,一定是别有原因吧?紫红色的花瓣如同罗绡一样层层卷起,一幅不胜春寒的样子。如果它能够和人一样开口说话,必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即使它为草为木,没有人特有的感情,(仅凭着不同寻常的美丽)却一样也能打动着世人。

如果牡丹为花中之王,美丽的芍药也只能作她的近侍,而清丽的芙蓉也只能为她让道,甘居于淤泥之中。可是谁想到啊,如此美艳的花儿,只可惜韩弘功成名就后,却不喜欢它,将它砍掉才解气,辜负了这么秾艳的芳华。

这首诗是对薛宝钗一生最好的诠释。宝钗的美丽并不需要累述,即使她低调不张扬,也依然美在众人心中,正如同牡丹那样“无情也动人”。但她与宝玉的婚姻来得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连成亲都是以“偷梁换柱”这样的方式才能完成。宝玉内心最爱的人并不是国色天香的宝钗,而是如清水芙蓉的林妹妹。随着林妹妹的香消玉殒,宝玉的心早也是空空落落。所以他们的婚姻注定会不幸福。她的美,她的好他欣赏不了。到最后他更是出家,弃宝钗而去,留下宝钗一个人孤苦度日。宝玉虽然没有像韩弘砍掉牡丹那么夸张,但他亲手葬送了宝钗的幸福,毁掉了她执着追求的理想生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丈夫的贾宝玉与辣手摧花的韩弘并没有什么两样。而宝钗的结局是一个人孤独终老,跟被砍掉的牡丹又有什么不同呢?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另外,曹雪芹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杨贵妃“回头一笑百媚生”的魅力自是不消多说,但说到底还是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在马嵬坡被唐玄宗丈二白凌赐死。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只能被白居易一曲缠绵悱恻的《长恨歌》记起。“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宝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估计在独守空房的漫漫长夜里,也只能感慨“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了。

雪在宝钗身上的体现:她有如雪的肌肤,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薛(雪)家,她是品性高洁的“山中高士晶莹雪”,然而结局却最终难逃“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雪,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而雪在薛宝钗身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外貌描写:

宝钗有两条雪白的胳膊,这是她肌肤如雪,美艳动人之处。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博爱的贾宝玉想入非非。《长恨歌》里写过杨贵妃皮肤光滑,晶莹润泽。“温泉水滑洗凝脂”,“雪肤花貌参差是”。宝钗的两条玉臂应该也是如此这般吧?

二、关于家世描写:

宝钗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皇商薛家,家中富可敌国,“珍珠如土金如铁”。薛(雪)家家产丰厚,珍珠如土般堆成山,金银似铁到处都是。如果放在现代,就是妥妥的白富美一枚。

三、关于品格描写:

帮助湘云做东出资办螃蟹筵,送病中的黛玉燕窝,不动声色地接济刑岫烟......她非常低调地处理这些事情,一点儿也不张扬。难怪黛玉会说:“你素日待人,固是极好的了”。宝姐姐虽然比林妹妹入府晚,却凭借自己周全的礼数与豁达的胸怀赢得众人喜爱。

一句“山中高士晶莹雪”就足以形容宝钗品性高洁。这一句极有可能化用了明代诗人高启的《梅花》中“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句子。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而在第三十七回初结海棠诗社时,李纨为宝钗取名“蘅芜君”。

"山中高士"和“君子”都有浓重的男性色彩,但作者却以此喻闺阁之中的宝钗。显然,曹雪芹是以此赞美宝钗身上具有高士、君子超尘脱俗的品格。而雪在古诗词意象中也是纤尘不染的。

可容貌、家世、品格都无可挑剔的宝钗,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吹嘘不已。白居易的一首《夜雪》形象地勾画出了薛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的生活。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是白居易谪居江州当司马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彻夜无眠的情景。要不然怎么会半夜醒来,听到大雪压断竹子的声音呢?白居易被贬谪心情当然不好,而沦为弃妇的薛宝钗,夜夜被窝冰冷,孤枕难眠,睁眼到天明的日子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则完完全全是宝钗后半生的真实写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岭看不见一只飞鸟的踪迹;千万条道路也没了行人的足迹。在一条破败不堪的小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孤零零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国色天香,晶莹如雪,看古典诗词意象在薛宝钗身上的应用

柳宗元《江雪》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跟《红楼梦》中贾政最后一次看到宝玉的情景竟如同复制粘贴般的相似。一样的万赖俱寂,一样的漫天飞雪。

贾家被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合府之人,死的死,走的走, 昔日的富贵荣华,终成镜中花水中花。剩下孤零零的宝钗,在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之中,形单影只地苦苦守着这个破败之家。此情此景又跟柳宗元笔下茕茕孑立的钓翁有什么差别呢?

总之,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之一,曹雪芹对她的偏爱是把她刻画成美丽大方、端庄稳重的封建淑女形象。她的诗也是含蓄浑厚、意境深䆳,无论是“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还是“念念心随归雁远,廖廖坐听晚砧迟”都是她生命的写照,特别是“金簪雪里埋”这句更是直接言明了她往后的命运。我们或许可以说薛宝钗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她的悲剧是精神的桎梏,旧制度的哀鸣。而古诗词中牡丹花和雪的意象在她身上的应用,使我们对她的婚姻爱情和生命归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