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从那个年代走来,一路荆棘风霜,

先生不过一介书生,

但是,书生本色,书生意气。

—— 华人寄语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他被称为“民国第一牛人”,

炮轰孔祥熙,并最终把孔轰下台;

他写的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

引起朝野震动,宋子文也只好下台;

他和蒋介石谈话,翘起二郎腿,

拒不做官。

其实他没有多么深厚的背景,

不过是一介书生,

他的名字叫傅斯年,字孟真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他是学者,头衔众多: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

傅斯年的祖先傅以渐,

是清朝建立后的第一个状元,

其后,傅氏家族科考得意者不计其数,

官至封疆大吏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山东傅氏有"开代文章第一家"

的称誉。


先生儒学家风深远,自小在书堆里泡大,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著有《文学革新申义》,

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傅斯年在北大是个风云人物,

上大学时虽然只有十几岁,

但俨然一位"国学小专家"。

他的治学功底甚至强过了,

北大当时的某些教授。


据罗家伦回忆,

"在当时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

也是太炎弟子,

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龙》却非所长,

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

恰好有一位姓张的同学,

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讲义全稿,

交给孟真。孟真一夜看完,

摘出三十几条错误,

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蔡先生,请求补救,

书中附列这错误的三十几条。

蔡先生自己对于这问题是内行,

看了自然明白……

到了适当的时候,这门功课重新调整了。"


傅斯年本是黄侃的得意弟子,

但一次偶然机缘,傅斯年竟"背叛"师门,

成了胡适的学生。

胡适刚到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的时候,

因为讲授方法和内容特别,

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争议。

有人认为胡适远不如国学大师陈汉章,

想把他赶走;有人则认为,

胡适读的书虽然没有陈汉章多,

讲课却颇有新意。

傅斯年本不是哲学系的学生,

但在同室顾颉刚的鼓动下,

去旁听了几次胡适的课。

结果听完之后非常满意,

于是傅斯年对哲学系几位要好的同学说:

"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

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由于傅斯年在同学中的威信,

年轻的胡适在北大讲坛站稳了脚跟。

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时,

胡适感慨地说:

"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

面对着一班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

过了十几年以后才晓得,

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1919年夏,

傅斯年大学毕业后,

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

其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

法国柏林大学哲学院等学习深造。


1926年冬,傅斯年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

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

他拉了一大批著名学者,

到史语所领导研究工作,

:陈寅恪、徐仲舒、赵元任、李方桂、

罗常培、李济、董作宾、梁思永。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他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大家,如:

陈盘、石璋如、夏鼐、周一良、

董同和、马学良、张琨等等。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过傅斯年的培养,

也或多或少继承了他严谨的重材料、

重考证的学风。


他曾抢救过一批珍贵的,

清朝内阁大库的档案资料,

当时几经搬迁,鼠吃虫蛀,

这批资料损失严重,

其中一次,主管者--历史博物馆以经费缺乏,

曾以大洋4000元的价格,

欲将此8000麻袋总计15万斤的档案,

卖给造纸商拿去造纸。


著名考古学家马衡大声疾呼,

傅斯年知道后,马上请蔡元培先生做主,

才以1.8万元,

将这批几乎要进造纸厂的档案买下,

珍贵史料得以保存,先生功不可没。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大校长。

当时胡适在美国,回国之前,

北大校长由傅斯年代理。


从敌伪手里接办北京大学,有很多棘手问题,

比如:

曾在日本统治下的北大教职员如何处理?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傅斯年、胡适与胡祖望


傅斯年大胆作出决定:我决定一个不用。

他给夫人俞大彩写信说:

"大批伪教职员进来,

这是暑假后北大开办的大障碍,

但我决心扫荡之,决不为北大留此劣根。"


他把困难解除,把"天下"扫平,

为胡适回校铺好道路,

这是傅斯年做代理校长以报胡适的决心。

他给夫人的信又说:

"实在说在这样局面下,胡先生办远不如我,

我在这几个月给他打平天下,他好办下去。"


傅斯年就是这般真诚待人,

胡适曾是他的老师,

所以师恩涌泉相报。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傅斯年为人耿直,他是一介书生,

却正是书生本色,才大胆批判社会黑暗,

正是书生意气,

才投入到报效祖国的教育事业中。


1938年,傅斯年担任国民参政员,

曾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

上层虽不予理睬,

但后来还是让他抓住了孔祥熙贪污的劣迹,

炮轰孔祥熙并最终把孔轰下台。


孔的继任者宋子文也难逃此数。

傅斯年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

朝野震动,宋子文也只好下台,

一个国民参政员一下子赶走两任行政院长,

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1946年初,

蒋介石要在北方人士中补充一个国府委员,

他想到了傅斯年,

陈布雷了解傅斯年的志向与秉性,

对蒋介石说:"他怕不干吧。"

蒋介石大概不相信有人不愿当官,

他很有信心地说:"大家劝他。"


结果,任说客说破了天,

傅斯年坚决不肯加入政府。

蒋介石死了心,转而想拉胡适进入政府,

希望傅斯年能做做说服工作,

结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对。

在给胡适的信中傅斯年说:

"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一句话"。

他劝胡适要保持名节,

其中有一句话极有分量:

"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正是这句话,打消了胡适做官的念头。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傅斯年与胡适


对于傅斯年拒不做官的气节,

李敖一直赞誉有加。

在《李敖有话说》中他就说:

"有一个学生领袖傅斯年,

终其一生不肯加入国民党。

他不但不加入国民党,

还鼓励他的老师胡适,

要采取跟国民党并不很合作的态度。

这一点我觉得傅斯年很了不起……

他们要发挥这个知识分子的力量,

可是又不想被国民党吃掉,

不被国民党同化……

真正的夹缝里面的自由主义者"


傅斯年就是这般气节,

敢说敢做,敢与任何人争。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傅斯年与蒋介石


傅斯年人称“大炮”,“老虎”,

皆因他脾气火爆,

但他同时又能很快收敛。


有一次为中医问题,傅斯年反对孔庚的议案,

两个人激烈辩论,

孔庚当然辩不过傅斯年,

于是在座位上开始辱骂傅斯年,

说了许多的粗话,

傅斯年气得说:

"你侮辱我,会散之后我要和你决斗。"


等到会散之后,

傅斯年真的拦在门口要和孔庚决斗,

可是他一见孔庚七十几的年纪,

身体又非常瘦弱,

傅斯年立刻将双手垂了下来说:

"你这样老,这样瘦,

不和你决斗了,让你骂了罢!"


蒋介石到台湾后,把傅斯年当作"座上宾",

时常邀请他到总统府吃饭,商议国事。

到台湾来以后,有一天,

当时的代总统李宗仁到台湾来,

在台北的松山飞机场要下飞机的时候,

蒋介石跑去欢迎李宗仁。

在松山机场的会客室里面,

蒋介石坐在沙发上,

旁边坐的就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怎么坐的?

在沙发上面翘着二郎腿,

拿着烟斗,就这样叼在嘴里,

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

其他的满朝文武全部站在旁边,

没有人在蒋介石面前敢坐下。


这就是傅斯年,不畏强权,皆因一身正气。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1950年,

这位敢说话、办实事的台大校长,

来台湾不到一年,

就在参加省参议会第五次会议时,

突然倒在了议会厅。

蒋介石闻讯后,

立即派行政院长陈诚前去指挥抢救,

动员台湾所有名医,

不惜任何代价抢救傅斯年。

他本人则守候在电话旁,

焦急等待陈诚每半小时的汇报,

遗憾的是,

傅斯年先生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5岁。


他不过是乱世一介书生,却“炮轰”孔祥熙,赶走宋子文


先生这 一生跌宕起伏,

他是“五四运动”学生团体的领袖人物,

傅斯年主持、参与了殷墟发掘和城子崖发掘,

在考古工作、保护文物中,

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游走于两党之间,至今备受争议,

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孟真,一生以“真”,

今斯人已逝,然先生真诚品性、严谨学风,

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