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天地間最大的學問!治未病要先懂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呢?

陰陽學說不是中醫裡的概念,而是古代的一種哲學理論,古人通過陰陽來解釋宇宙萬物萬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用來解釋和認識這個世界。《素問》:“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天地間最大的學問!治未病要先懂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呢?

為什麼學中醫一定要學陰陽呢?

不學陰陽,就不知道五行。就絕對學不好中醫。

陰陽,如果可以解釋這個世界,那麼肯定可以解釋我們的人體,包括所有和生命活動和疾病。在人體,只有陰陽相協調,我們的身體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才能正常發揮作用。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其中的平和秘的意思都是平衡。如果陰陽不協調,我們的身體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人體之氣,以功能不同可以分為陰氣和陽氣,陰氣主涼潤、寧靜、抑制、沉降。陽氣主溫循、推動、興奮、升發,這二者既對立又統一,互根互用,消長轉化。

陰陽是一門哲學,而中醫更是一門哲學。中西醫最大的區別就是,中醫是哲學,西醫是科學。兩個是不同的體系,所以中醫沒法用科學解釋,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臟腑形體經絡系統,無論是生命活動的整體還是各個部分,皆可用陰陽概括說明。

因此,陰陽學說是中醫辨證裡的扛把子。不辨清陰陽,就無法準確辨證。

陰陽,天地間最大的學問!治未病要先懂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呢?

陰陽在中醫辨證裡的應用

首先,病邪可以分為陰、陽兩大類,一般來說,大氣中的六淫(風、火、暑、溼、燥、寒)。為陽邪。而飲食不當、情志失調為陰邪。但六淫中又分陰陽,風、火、暑、燥為陽邪,溼、寒為陰邪。

陽邪易防,陰邪難當。在常見病中,但凡是陽邪治病的都好治,而陰邪治病的就很難痊癒。

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智慧的,當陽邪入侵的時候,陰氣就會奮起抵抗,所以陽邪會損耗我們的陰氣。反之,當陰邪入侵時,陽氣就會頑強抵抗。陰邪會損傷我們的陽氣。一旦陰陽失調,我們就會生病,然後出現陰陽偏盛、陰陽偏虛或者陰陽互損的情況。

陰陽,天地間最大的學問!治未病要先懂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呢?

一、陰陽偏盛:陰偏盛,陽偏盛

指陰陽任何一方高於了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當外邪入侵時,由於同氣相應,就會出現陰偏盛或者陽偏盛的情況,也就是陰邪歸於陰,而陽邪歸於陽。

陰勝則寒:陰偏盛,則會出現面白形寒、脘腹冷痛,瀉下清稀,舌質淡紅苔白,脈沉實或者沉緊等實寒證的表現。

陽盛則熱:陽偏盛,則會出現高熱、煩躁、面赤、脈數等實熱症的表現。

由於陽邪耗陰,陰邪耗陽,當我們身體在對抗陰陽偏盛的狀態時,正常的陰氣或者陽氣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因此,我們在治病的時候,才常常會在清熱時滋陰,在除寒時溫陽,就是為了補充那部分被耗掉的正常的陰陽


陰陽,天地間最大的學問!治未病要先懂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呢?

二、陰陽偏虛:陰虛、陽虛

是指陰陽中的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

陽代表溫暖,當陽虛時,身體就會出現很多寒症,表現為陰偏盛的假象。證見: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神疲倦臥、自汗、脈微等虛寒症。

陰代表涼潤,當陰虛時,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熱症,表現為陽偏盛的假象。證見:低熱、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實熱症。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判斷虛實:

1、脈,一般來說實證時,脈比較洪大有力,而虛證時,脈比較細弱無力。

2、病程,起病急、發展快的多為實證,病程時間長,發展緩慢的多為虛症。

當然在多數情況下,疾病是虛實夾雜的,或者標為實、本為虛,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辯證了,我們可以根據症狀和脈搏的變化來進行判斷。

為什麼說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呢?就是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最瞭解平時的身體狀況,遇到病症時,能很容易判斷出虛實。這也是中醫望、聞、問、切中,問診的重要作用體現。中醫治病,必須要先辨證,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詳細問診,才能找到治病的根本原因。

陰陽,天地間最大的學問!治未病要先懂陰陽,陰陽是如何劃分呢?

三、陰陽互損,陰陽互根互用

當陰或陽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陰陽互損,導致陰陽皆虛的情況。

因為陰陽相生,陰虛時間久了,昇陽的能力就會變弱,導致陽也低於正常水平。同樣,陰虛的時間久了,生陽的能力也會變弱,導致陰也低於正常的水平。兩個都低了,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皆虛。陰陽皆虛了,就會表現為身體整體功能下降,陰虛和陽虛的症狀都有一點,整個集體水平處在比較低的階段。

瞭解了這些,你是不是對中醫的陰陽辯證有所瞭解了呢?,總之,不學陰陽、不懂五行,你就學不好中醫,學不好中醫,你就不會養生,不能很好的愛護自己。

愛自己、愛家人!從一天一點的學習中醫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