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冠心病患者如何通過身體變化,來判斷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對於冠心病患者而言,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是重中之重,發現問題要及早進行診斷,但身體的哪些變化又告訴我們病情在一步步好轉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細聊一下。

科普丨冠心病患者如何通過身體變化,來判斷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一、胸悶消失了

冠心病患者常見的一個症狀就是在活動後或情緒波動時出現胸悶甚至胸痛的症狀。這是由於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有一定程度的堵塞,使心肌供血、供氧量不足。在平靜時不明顯,但是一旦活動量增大,需要心臟為全身快速泵血、供氧時,此時心肌本身就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就會造成患者出現胸悶甚至胸痛、心絞痛的症狀。

而胸悶消失就代表著血管的堵塞得到了緩解,或建立了有效的側枝循環,心肌缺血的情況有所改善。

科普丨冠心病患者如何通過身體變化,來判斷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二、不再經常犯困、瞌睡

經常犯困、瞌睡、整天迷迷糊糊不能集中精力,是缺氧的表現之一。尤其部分冠心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氣喘、易睏倦的症狀,這是由於血管堵塞導致的機體供血不足,使大腦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腦缺氧。

當機體血管保持通暢,各器官均供血充足,大腦有了足夠的供氧,自然就不會再經常犯困、瞌睡了。

科普丨冠心病患者如何通過身體變化,來判斷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三、頭暈、乏力得到緩解

頭暈、乏力的根本原因說到底其實還是缺血、缺氧,在身體活動時耗氧量會隨之增加,這個時候就需要心臟加快泵血來加速血液循環,增加全身的供氧量。若血管堵塞、心肌缺血,則難以達到機體需要的供氧量,腦供血、供氧不足就會出現睏乏、頭暈的症狀,身體肌肉供血、供氧不足也會出現乏力、疲勞的症狀。

當血管堵塞、心肌缺血的情況好轉,機體能夠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時,這些乏力、頭暈的症狀就會迅速得到緩解並消失。

科普丨冠心病患者如何通過身體變化,來判斷病情是否有所好轉

四、體重下降

腹型肥胖,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急性心梗、猝死的發病率還會隨著肥胖者腰圍的上升而增加。通過對41萬餘成人進行分析發現,腰圍每增加9.5 cm,發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於冠心病的風險分別增高29%、30%、32%。

如果您發現原本超重的體重降了、肚子變小了。排除糖尿病、甲亢等可能導致患者“變瘦”的疾病後,體重下降很可能是因為患者改善了飲食習慣,並主動增加了運動量,從而導致了患者體重下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改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而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則有助於促進心臟和血管的恢復,增強心肺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