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螳螂先生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李斯的下場皆是咎由自取

李斯是秦國廷尉,曾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秦統一天下後,李斯升任為丞相,繼續輔佐秦始皇、秦二世,可謂勞苦功高。就是這麼一個勞苦功高的兩朝元老,卻在秦二世登基不久,就被腰斬並屠戮三族,下場不是一般的悲慘。

李斯(影視作品)

李斯之所以被秦二世下令腰斬,是因為李斯被陷害意欲謀反。而陷害李斯的幕後黑手就是秦朝有名的大奸臣趙高。

李斯被腰斬是發生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當時,秦國各地起義不斷,遍地狼煙。秦二世做為天子,非但不加徵繳,仍舊我行我素,繼續加大酷刑厲法的力度和對百姓的壓榨。到了後期,秦二世甚至於連最基本的朝議都懶得去,秦國一切軍國大事都交給趙高定奪。身為秦朝右丞相的李斯聯合左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進諫秦二世,建議秦二世減輕百姓的勞役及賦稅,這樣造反的人就會減少,秦國慢慢就會好起來。

讓秦二世不理朝政的人就是趙高,趙高對權利的慾望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只有秦二世盡情享樂,趙高才能盡情享受權利的樂趣。顯然李斯等人的建議不符合趙高的利益,阻擋了趙高向權利頂峰前進的道路。於是趙高便利用秦二世對自己的信任,陷害李斯意圖謀反。昏庸的秦二世被趙高利用,下令處死了向自己進諫的李斯。

▲趙高(影視作品)

李斯向秦二世進諫而被害死,按理說應該讓人憐惜。俗話說“文死諫”,李斯之死畢竟是一個臣子為帝王江山社稷而進行的“忠言勸告”。但李斯的死並沒有讓人感覺多麼悲痛,因為李斯最終能有這樣的結果,全因自作自受。

李斯的作繭自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死在了東巡的路上。秦始皇在駕崩以前,命中車府令趙高給公子扶蘇下詔令,打算傳位給扶蘇。趙高沒有聽從秦始皇命令,私自將詔書扣押,並暗中聯合公子胡亥偽造假詔書,意圖推舉胡亥為新天子。

▲秦二世胡亥

但這件事沒有身為丞相的李斯配合肯定會露餡。趙高向李斯說:“如果扶蘇繼位,蒙恬等人會替代李斯在朝廷中的地位,李斯便會失去權利功名。”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加入到趙高的隊伍,聯合胡亥、趙高,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與蒙恬。

李斯身為丞相,在秦始皇去世後,非但不加以遵守先帝遺願,反而害死法定繼承人,推舉昏庸的胡亥繼位,這無疑給自己後來被處死埋下隱患。李斯的行為就是作繭自縛,最後害的自己身首異處。

其實,李斯其人還是蠻有雄才大略的。比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是李斯提出的在秦國採用郡縣制。郡縣制的提出及應用,在歷史上是很前衛的。如果李斯將心思用在對的地方,在秦始皇駕崩後,能夠恪守臣子之禮,或許秦國不會二世而亡的。


史無眠


我個人認為,李斯得到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他不是悲劇人物。

這裡提出一些自己小小的看法。

前半生的風光

李斯出身寒門,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曾經是呂不韋的門客,後來被嬴政所提拔。最後當嬴政統一全國後,李斯成為秦朝丞相,可以說一時風光無二。

那麼,他前半生主要做了什麼呢?

1、提出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

大家都知道郡縣制的影響力很大,在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在沿用,一直演變到如今的省市縣制。由此就能看出李斯的高瞻遠矚,其才能之高令人敬佩。

而且按理說,如果不推出這個政策,李斯勢必會因為自己的功勞獲得很大的土地,但是他並沒有,他為了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是放棄了自己的利益,又得罪了其他貴族。

2、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書同文、車同軌。

李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能夠促使國家的統一。只有語言文字等統一起來,那麼原六國人民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貿易,增加他們對共同國家的認同感。

3、修繕制定了一套《秦律》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禮儀制度。這就可以看出李斯造詣之高。

4、焚書坑儒。

這是李斯提出的統一人民思想的政策,對文化方面是有一定危害的,但不得不說,這個政策在統一思想方面確實起到了作用。

後半生亡於追逐權力之中

在秦始皇死後,他和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了扶蘇,將胡亥捧上皇位,成為秦二世。後來趙高誣陷李斯謀反,李斯經過酷刑被迫承認罪狀,最後李斯死於他自己訂立的法律之下,腰斬而死。死時無一人憐憫,百姓皆拍手稱快,一代奇才,落到如此下場,讓人無言。

說起李斯這個人,他非常有才華,為秦朝統一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也為秦朝之後的穩定和發展打下基礎。但是呢,他的下場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首先,秦始皇死後,他為了私利違背秦始皇的意願,殺害扶蘇,反立胡亥,這是對先帝的不忠。因此最後會被趙高背叛。

而且,在秦始皇對自己國家的現狀一籌莫展之時,他不僅沒有勸告秦始皇要休養生息,反而還大肆動用民力、奴役百姓,這是不義。所以他死時無人憐憫。

但是呢,我覺得像李斯這樣的奇才,他不需要後世對他如何可憐,抑或是如何痛罵。當他為了私利和趙高合作開始,他肯定心中對自己的所為,對未來的結局已經有了判斷,無非是生或死罷了。


文史尋蹤


李斯的死不是悲劇,是必然!原因僅二:

(一)以倉中鼠作為終極目標。李斯在人生舞臺上喊出的第一句臺詞"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李斯開始在楚國的府衙中做文法小吏,食不飽,居無所,晚上圈在一破廁所角落暫棲。李斯注意觀察到廁所旁與其同居的老鼠吃的是糞便,還經常有野狗搶食,一有來人或來狗,便驚得四處逃竄,一不留神有的還被狗咬死。又一天,李斯因事到官府倉庫,見到倉庫裡也有老鼠。一隻只吃得身體滾圓、毛色光滑,同時既無人撓也無狗咬,悠然自得。兩種鼠的命運,讓李斯明白了"鼠在所居,人固擇地"道理,由此也讓李斯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終極目標,那就好努力做一隻富貴傍身、高高在上的倉中鼠!

(二)急功利、唯私慾、不擇手段。

Ⅰ、急功利。李斯確定目標後辭小吏,師苟子。首先,選科目時選的是帝王術,目的一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成為帝王之師。要知道,伴君如伴虎,李斯選的第一道籤就是兇籤。

其次,出師時選的是走秦國。學業完成時,其師旬子希望他幫助楚國復興,但李斯認為秦國最強大,歷代君王都野心勃勃,賣要賣個好價錢。荀子決定入秦後,苟子為他的命運不安,曾夜不能眠,老師也看出他的急功利太過於危險,也認為他此去凶多吉少。

2、不擇手段。

(1)殺韓非。李斯經十一年打拼成功成為秦王重要佐臣時,韓非入秦了。韓非與李斯同為荀子學生,韓非是韓國諸公子之一,論出身比其高貴,論知識結構比其更紮實。秦王讀韓非的《孤憤》《五蠹》時拍案直呼"不見此人,死不恨矣”。正因為此,李斯不待韓非發為,便以韓非“滅六國先滅趙緩伐韓"的觀點發難,報請秦王以過法治罪,將韓非打入監獄,一入獄,不給任何韓非上書反擊機會,便脅迫韓非服毒自殺。 以秦王一貫渴求人才、愛護功臣的秉性,是不會治韓非死罪的。李斯迅速毒死韓非,是給自己埋下的一枚炸彈。

(2)焚書坑儒。李斯冒孔進諫提出止法家以外一切私學。致使天下《詩》《書》百家之書被焚,四百六十多名儒士被坑殺。引起太子扶蘇不滿,扶蘇為之上書,致使被流放到北方當監軍。太子導師為太子鳴不平,終致殺身之禍,李斯親自監刑。敢打敗太子,太子師,以及天下儒生,可以說,此時的李斯已為自己挖下了大坑。

3、私慾至上。在助秦國滅六國、統文字、度量衡等方面,李斯是有功勞的,但沒有一點是超越私心之上的!在秦始皇之死這個大考面前,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河北丘山始皇駕崩了,在生命終結之前,贏政發佈敕令,把兵符印璽都交給扶蘇,讓扶蘇速來咸陽即位,但命令發佈太晚了,遺詔剛密封就嚥了氣。

從為國為民大計上講,當立扶蘇。扶蘇剛毅武勇,奮發政事,善激勵用人,品行、才能遠勝胡亥。

從法序上講,當立扶蘇。扶蘇是長子,最主要有始皇傳位詔書。

但最終李斯害怕扶蘇即位追究其焚書坑儒責任,從個人私慾角度出發,助紂為虐,與趙高聯盟,絞死了太子扶蘇,也絞死了秦朝和自己。





三五說事


李斯在早年為郡小史的時候就表現了出了野心和報負。那時他從看見廁所裡的瘦弱的老鼠每逢見到人逃跑和糧倉裡肥頭大耳的倉鼠見到人都不怕的決然不同生活。就感慨到,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環境決定的。他認為人無所謂能幹不能幹,聰明才智本來就是差不多的,富貴和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而”這是李斯在歷史舞臺上的第一句話,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轉折點。於是他拜了當時主張法家思想的荀卿為師,學習所謂的帝王之術,也就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學成以後來到秦國,很快就贏得秦王的賞識。

李斯在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歷史發展,建立以後再鞏固秦朝政治,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文化的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和法律貨幣度量衡等文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沙丘陰謀中,李斯為什麼要同宦官趙高合謀篡改秦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為胡亥為新帝,最後落下五邢腰斬的下場呢。首先李斯在跟隨了秦王之後,從小小的郡小史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非常珍惜得來不易的權力。當時扶蘇對於李斯在推行的法家思想時採取的一些措施很不感冒,如果扶蘇上位是必會打壓自己。其次他也知道如果不配合趙高和胡亥兩人,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扶蘇來的那刻。只是後來在於趙高的爭權中,棋差一步,落得晚年悽慘。其實李斯在戰國這一人才濟濟之中,能做到位極人臣,也算是千古一相了。


江寒古冷


蓋棺定論,李斯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絕無僅有的一個功罪同樣巨大的政治家。李斯的文明功業如泰山不朽,李斯的亡秦罪責負鐵鑄惡名。

李斯的人生有三個大的轉折點,師於荀子,佐於嬴政,罪於趙高。

荀子博學深思,其思想學說以儒家為本,兼採道,法,名,墨諸家之長,且頗有向法家轉變的趨勢。李斯正是繼承了荀子的思想精髓,才為他的人生功業奠定了基礎。

向秦王政上《諫逐客書》是李斯在秦國政治功業的真正起點,也是李斯唯一一次敢於堅持正確意見而呈現出了法家名士的烈烈雄風。從此開始,李斯輔佐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擊匈奴,徵南越,定禮制,廢除分封治,確定郡縣制,制定法律,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在秦統一華夏,盤整華夏的巨大功業中,李斯的煌煌功業如中天之日,光耀奪目。其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但是,在那個風雨交加,天搖地動的沙丘宮之夜,隨著秦王政的溘然長逝,李斯把自己由人變成了鬼,加入趙高,胡亥陰謀集團,偽造遺詔,逼死扶蘇。不但直接導致了秦帝國的崩潰,滅亡。而且使自己備受蹂躪,摧殘,被昔日的同謀者以天下罕見的五刑殘殺,且夷三族。

李斯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性格的政治家,其悲劇根基在於其天賦精神的兩重性,既奉烈烈大爭之信念,又埋幽幽性惡之私慾。遇始皇帝此等心志強毅,雄才大略之君主,李斯的大爭信念與法家才具得以淋漓盡致之揮灑。失去始皇帝而猝遇歷史劇烈轉折之險關,須得李斯自家把握時,李斯的政治判斷中便自覺不自覺的滲進了私慾。此等揮之不去且越來越重的私慾,使李斯一次又一次失去了自我校正的機會。

真正的悲劇在於,寸心煎熬之下,李斯終未能恢復法家名士當有的烈烈雄風,而對下作昏聵的二世始終存有無盡的奢望,對奸險陰毒的趙高始終沒有清醒的決斷。作為大政治家的正義原則,作為奮爭者的性惡底蘊,並存於李斯一身,最終淹沒了李斯為之奮爭的帝國大業。

更為可悲的是,李斯直至最後都沒有認識到自己在這場陰謀政變中該負的責任。當趙高這個奸惡之徒,發現了帝國的法制在權利交接中所出現的縫隙而覬覦帝國的最高權利時,作為帝國丞相的李斯,是最有能力,也最應該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完成帝國權利的平穩交接。但李斯卻選擇了與陰謀者同謀,為兩個惡障撕開了法制的籠子。李斯確實是毀滅大秦帝國的第一罪人。

李斯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正是李斯的私慾,使剛剛建立起來的華夏文明遭到扼殺。使國家重新陷入動盪,人們又一次流離失所。

我是隔壁老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歷史!


隔壁老王談歷史



豬曉俠


李斯只不過是權力的遊戲裡失敗的一方,談不上所謂的悲劇。

李斯看到廁所和糧倉裡的老鼠,碰見危險的時候截然不同的反應,發出“屁股決定腦袋”的感慨,以之為人生哲理,不斷向上攀爬。

他從少年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師從荀子,學的是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有所成後,立馬跑到呂不韋門下,尋找進去秦國上流社會的機會。

《諫逐客書》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機會,他迎合了始皇帝想要統一六國的追求,給嬴政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開始參與到秦國逐鹿天下的計劃中。

秦國統一天下後,李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郡縣制,為秦國管理龐大國度制定了嚴密的法律制度,秦國在他的管理下皇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中,終於,他當上了丞相,人生也到達了頂峰。

盛極則衰,權力造就了位極人臣的李斯,但也把他高高的捧了起來,他開始擔心自己的地位、財富。原則、道德、安國、為民,甚至他自己畢生所學的法制,這些曾經的底線,通通被他丟棄。

李斯和趙高修改遺詔,害死扶蘇、蒙恬,立胡亥為秦二世,禍國殃民,作惡多端,終於是死在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可以說是死有餘辜,不值得同情。


櫻花下飲茶


說到秦朝的丞相李斯,正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著王權富貴的他,晚年卻落得一個腰斬街頭、夷滅三族的下場,這也正是李斯的悲劇。

從功成名就到萬丈深淵,有時便只在一念之間。也正是因為李斯晚年在沙丘那一念的決定,從而也就鑄就了他一生的悲劇。

悲劇的開始——“沙丘之變”

秦始皇在其第五次東巡的路上,因自身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再加上旅途勞累,最終患上了重病。在他生命垂危之際,秦始皇開始安排後事,他口述令趙高寫了一封給公子扶蘇的信,讓他迅速返回咸陽辦理喪事,並繼承皇位。然而還未等到信件送出,秦始皇便逝世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便有了趙高密謀李斯幫助胡亥篡位的機會。

秦始皇死後,趙高便計劃著幫助胡亥篡位,以此來達到自己謀權攝政的目的。此時扣留了秦始皇詔書和御璽的他,便一本正經地對胡亥說:“我可以幫助你篡改詔書,賜死扶蘇和蒙恬並立你為大秦太子,從而取得皇位。”胡亥聽後大喜,爽快地答應了。因李斯身為秦朝的丞相,自然是權重如山,所以這件事還得爭得李斯的幫助才行。於是,趙高便去找李斯並對他說:“丞相,始皇帝駕崩前賜長子扶蘇詔書,令其速回咸陽服喪,並繼承皇位。但是現在始皇帝的詔書與御璽都在我手中,這立誰為太子並繼承皇位這件事情,現在可是丞相你我二人說了算啊。”李斯聽後大怒,對趙高說:“這種事情不是我們當臣民能去商議的,當然還是要遵循始皇帝的意思。”心知李斯痛處的趙高不緊不慢的對他說:“若是扶蘇繼位,丞相你覺得你與蒙恬相比,扶蘇會重用在他身邊的大將軍蒙恬呢?還是連理政思想都與之相左的丞相你呢?我想等扶蘇繼位後,丞相你估計就可以回家安度晚年了吧!”接著,趙高又力陳胡亥誠信厚道、慈悲仁愛,若是李斯同意這個請求,便可確保丞相之位安然如故。

此時的李斯,正像是打破了醋罈子一樣,心中百感交集。他思考了良久後,最終他自負的認為自己難不成還鬥不過一個宦官與執跨。因此,李斯心中的小我戰勝了大我,便不顧秦朝的興衰,做出了這個錯誤的決定。從此也就引發了李斯一生的悲劇!

悲劇的發展

胡亥繼位之後,趙高的權利與日俱增。但他始終把開國功臣李斯視為眼中刺,認為他會阻礙自己以後的計劃,因此趙高便處心積慮地想把李斯除掉。

陰險的趙高便又設計對胡亥說:“現在陛下你年少繼位,缺少治國理政的經驗。萬一要是在朝堂之上做出什麼錯誤的決定,那麼必定會影響到你的威望,以此而來有些大臣恐怕就會心生謀反之意。陛下不如就長期待在宮中,由小人來替你傳達他們的意思,然後來稟報陛下。這樣一來陛下你就不會在朝堂之中出什麼岔子了。”原本不思朝政,只知花天酒地的胡亥聽後大喜,此後胡亥便深居宮中,而朝中大事便由趙高一人獨攬。

悲劇的高潮及結尾

一天,趙高對李斯說:“現在天下局勢不穩、盜賊肆起,而陛下卻仍大量徵收勞役修建阿房宮,自己因身份低微而不便進諫。於是我這不就想到了李丞相你,丞相你勞苦功高此事你去最為合適。”趙高又說:“我可以給李丞相尋找進宮進諫的時機,到時候便會通知你,這樣丞相就可以見到陛下了。”然而李斯卻並不知道這件事是趙高籌劃的陰謀,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趙高每逢胡亥花天酒地,與宮中美女玩樂之時,派人去告訴李斯說:“陛下正有時間,你可以去進諫此事。”因此,李斯便起身前往。接二連三的李斯去了三次,胡亥就大怒對趙高說:“這個李斯是什麼意思?平時我沒有事情的時候他不來找我,偏偏在我設宴喝酒之時,來和我說一些盜賊的雞毛蒜皮之事,他這是看不起我嗎?還是故意來打擾我?”

【胡亥劇照】

此時,趙高便向胡亥進讒言說:“李斯在朝堂之中目無君主,又是“沙丘之變”的參與者,當時他選擇幫陛下爭取皇位,有可能是他自己想要謀權篡位,爭當你的位置啊!我還聽說當時陳勝吳廣起義時還路過李斯兒子李由鎮守的三川郡,而李由卻沒有半點出擊攻打的意思,反而他們之間還有書信來往,沒有調查清楚的我也不敢前來稟報陛下這件事。”秦二世聽後大怒,便立即令人去調查此事。

得到消息的李斯,意識到自己攤上事了,便立刻上書揭發趙高的罪行,建議胡亥將其除掉。但早已對趙高深信不疑的胡亥,則認為是李斯在誣陷趙高。不分青紅皂白的胡亥便將李斯逮捕並關進了監獄,並索性交給趙高來處理此事。落到趙高手裡的李斯,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趙高經常令人對李斯嚴刑逼供。

【李斯劇照】

長此已久,李斯因身體吃不消,最終意志也被擊垮而被迫承認了趙高的指控,承認了自己有謀反之心。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陽市街頭被當眾腰斬,並被夷三族。

總結

對於秦朝的開國功臣李斯,他不僅幫助嬴政完成了吞併六國的霸業,也在以後秦朝的治國理政中有著重要的貢獻。比如李斯建立的郡縣制,不僅很好的鞏固了秦朝的政權,而且還規定了朝中各部的職責與分工,更好的協助了嬴政治國理政;還有他統的文字,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更有他統一的貨幣、度量衡、車軌等,無一不被後人所稱讚。而其設立的郡縣制,更是在以後的封建王朝中沿用了兩千多年,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有著一身功績的李斯,勞苦功高一輩子,在其晚年的時候卻落得了一個腰斬於市的結局,這無疑是李斯的悲劇。

因此,李斯也確實算的上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史墨千秋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比如說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李斯這人可以說是時代鑄造的,他的悲劇也是時代造就的。

李斯是秦朝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的成就可不像皇帝出生,生來就有。他早年為一個郡的小吏,也是積極拜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他就入朝為官。他的悲劇就與他當官之後的所作所為有關了,是吧?他當官之後一心為朝廷著想,盡職盡責,後一步步拜為丞相。他的一切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可以說李斯的命運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的。朝代在更迭,命運在時刻的轉變,後來被害。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物的時候,要結合它的時代背景來看。比如說在評價曹操,我們習慣於用現在的眼光去看,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奸巨猾的人、劉備就是憂心憂國的人。從大的方面來說,它確實是這樣,沒有錯。但是每個人物的性格不是單方面的,我們嘗試著可以從另一方面去發現他,看他貢獻了什麼,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比較鮮明的對比,我們可以看一下商鞅的死慘不慘,大家可想而知,為帝國盡心盡力的人,最終卻被車裂而死。當他在逃亡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收留他。就因為他制定了那麼嚴格的法律,沒有人敢違背,一旦違背就是連坐之罪,可見他當時制定的法律有多麼的嚴格,當時的人民有多麼的痛恨他,最終商鞅就被抓了回去。你們說這是不是他自己害了自己呢?可是商鞅死前他卻笑了,他笑自己制定的法律是多麼的有效。我們能因為商鞅制定的條文多麼的殘酷而去責備他嗎?可是他當時的政策方針幫助秦國實現了統一,其中法律條文的實施對當時及後來產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繁琉璃


秦朝宰相李斯的人生,分上下半場:

上半場是英雄!

下半場是悲劇!

李斯的人生軌跡,是一部秦王朝的興衰史。

為什麼這樣說呢?且聽細說:

一.秦始皇贏政當老闆的時候,李斯是英雄!

✍諫逐客書,

✍創造大篆,

✍統一文字,

✍統一貨幣,

✍道車同軌

✍設郡縣制,

李斯從楚國小吏逆襲為秦國丞相,

追隨在老闆秦始皇的左右,

天翻地覆的共同創建了一個新世界!

君臣一起走上了人生巔峰!

此時的李斯才能卓越,富有遠見,

實為一代能臣也!

😀點評:跟對老闆很重要!

二.秦二世胡亥當老闆的時候,李斯是悲劇!

✍篡改遺詔

✍受制趙高,

✍詐立胡亥,

✍陰弒扶蘇,

✍逼死蒙恬,

✍阿順苟合,

令人扼腕!李斯合汙趙高導演了一出大秦帝國的歷史悲劇!

同時也上演了自己下半生的人生悲劇!

此時的李斯,

患得患失,想當"倉鼠",

卻只落得個腰斬滅族!

😀點評:不要與小人為伍!

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李斯是一個矛盾的人,我們每個人也都是矛盾的!

客觀的講,李斯對推動中國歷史的發展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