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网上曾做过一个调查: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愿意回到哪个朝代生活?

结果许多人选择宋朝,理由是宋朝富裕,生活优越,如果大家读过《东京梦华录》,就会喜欢上北宋。此外,宋朝的政治氛围宽松,优待知识分子,不杀上书言事者。

可在宋朝,却有一个人偏偏不喜欢当宋朝人,放弃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的生活,甘愿在西北沙漠戈壁间逐水草而迁徙,风餐露宿,过着艰苦的游牧生活。

这个人叫李继迁。

可能对他不熟悉,但提起他的孙子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可谓如雷贯耳。

万丈高楼平地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夏也不是。

李继迁是西夏的奠基人。

其实,从严格意义来说,李继迁也不算是西夏的奠基人,因为在李继迁之前,李家在夏州、银州等五州之地已经生活了好几代人一百年了。

李继迁的高祖父拓跋思忠(9世纪?-881年)是唐朝末年党项族人,其父为党项首领。

唐朝中和元年(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走,号召各地勤王。党项人拓跋思忠和他的几个兄弟如拓跋思恭率领党项兵屯兵渭桥抵抗黄巢。拓跋思忠身先士卒冲入黄巢军中,最终战死。

战后,唐僖宗追赠他为赠宥州刺史,于渭阳建立祠堂祭奠,赐姓李给拓跋思忠的儿子,即李仁颜,又封李仁颜为银州(治今陕西榆林)防御使。 此后李仁颜之子李彝景、孙李光俨无论是在唐朝还是五代,一直世袭该职务。

拓跋思忠为自己的家族和后代赢得了一块立足之地。

因为拓跋家族为唐朝屡建战功,所以唐朝也对拓跋家族大加封赏。拓跋思忠的大哥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

《宋史·夏国传》 载:“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

初曰夏州节度,领夏、绥、银三州,兼领宥、盐二州,今陕西绥德以北、甘肃宁夏道东部、及内蒙古南部之地,亦曰盐夏长度使,广明初拓跋思恭有其地,赐号定难军,五代因之,宋入于西夏。

到了北宋宋太宗时期,拓跋思恭的后代李继捧担任定难节度使,但李氏家族中许多人欺负李继捧年轻,对他十分不服,纷纷起兵叛乱。

面对这一副烂摊子,李继捧心灰意冷,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决定归顺北宋,献出祖辈的根据地夏、 银、 绥、宥、静五州。飚驴猛男宋太宗大喜过望,授其彰德军节度使,并有重赏。

为了把李氏家族的势力连根拔起,宋太宗屯兵夏州边境进行威慑,并派人进入夏、 银、 绥、 宥、静五州,勒令李氏家族所有人限期迁往大宋都城开封。

当时,李继捧的族弟十九岁的李继迁率部驻守在银州,听到了族兄投降宋朝换取荣华富贵的消息,十分气愤。

史书载,李继迁“生而有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继迁的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李继迁对弟弟李继冲和亲信谋士张浦说道:

“吾祖宗再次生息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

李继冲年轻气盛,建议杀掉宋朝使者,立即起兵,但谋士张浦老成持重,认为不要轻举妄动。

继冲曰:“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请乘夏州不备,杀诏使,据绥、银,可以得志。”

浦曰:“不然。夏州难起家庭,蕃部观望,克文兼知州事,尹宪以重兵屯境上,卒闻事起,朝发夕至。银州羌素不习战,何以御之?吾闻小屈则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至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未为晚也。”

李继迁觉得此计甚好,决定实行。

于是李继迁率领二十多人抬着棺材,穿着孝服,一路哭哭啼啼的出了银州城。守城的宋兵见一队送葬的人,也不加阻拦。等出了银州城,李继迁等人立即打开棺材,取出兵器,快马加鞭,远离银州而去。

离开了祖宗的基业五州,天地茫茫,可哪里是容身之地呢?

地斤泽,又名铁斤泽,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南距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3百里。这里水草丰美,便于游牧,而且这里生活着许多党项部落。

李继迁等人逃到这里,并以此为根据地,准备反宋,收复五州之地。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起初地斤泽的党项人对这个年轻人根本看不上。于是李继迁心生一计。

他把祖宗拓跋思忠的画像悬挂出来,出示给众人。党项酋长们一看到画像,想起当年老爷子对他们的恩德,纷纷泣涕跪拜,于是李继迁的威望就树立起来了,归附李继迁的部落越来越多。

“挈其家族数十人出奔蕃族地斤泽,泽距夏州三百余里。继迁出其祖思忠像,以示戎人,戎人拜泣,从者日众。”(《西夏书事》卷三)

同年十二月,李继迁攻打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射出了反抗宋朝收复祖业的第一箭。

由于李继迁持续攻打夏州、银州等地,宋太宗忍无可忍,于983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五月派兵征讨李继迁。

当时还是北宋初年,虽然北宋被辽打的一败涂地,但对付李继迁这种散兵游勇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打不过辽国,还打不过你李继迁吗?

宋兵在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大败李继迁,李继迁丢盔弃甲逃走。

《西夏书事·卷三》:夏五月,战于葭芦川,不克。 继迁数寇河西,银、夏诸州无宁日。太宗令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祚与西上閤门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继迁从柞岭引众拒之,战于葭芦川,不胜,弃铠甲走。

李继迁和其他部落联军二万人攻打宥州,又被打败,只好退回地斤泽,积蓄力量。

984年(北宋雍熙元年、辽统和二年)九月,宋朝夏州知事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侦察得知李继迁藏匿在地斤泽,于是发兵在夜里偷袭。

李继迁毫无防备,结果再次大败,仅仅率领少数亲兵逃走,他的母亲和妻子被俘,部下被杀五百人,帐篷被焚烧四百多。

为了防止宋军追来,李继迁等人居无定所,辗转各地,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

北宋吏部尚书宋琪在给赵光义的奏本中说道:“党项号称小蕃,不是强敌,就像鸡肋一样。如果党项和宋正面交战,他们还不是我们的一合之敌。”十分轻视李继迁。

面对这种局势,谋士张浦仔细帮助李继迁分析后,提出了四个对策: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一. 拉拢党项豪酋,统一党项部落,扩大自己的力量

目前李继迁实力太弱小,只有将尽可能多的党项部落收服,才能扩大自己的力量,才能有自保之力,才能与宋朝一较高下,夺回祖业,进而与辽宋鼎足三分。

但何其难也。

《宋史·夏国志》记载:宋太宗曾问李继棒:“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诸部?”李继棒回答说:“羌人鸷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

多次失败之后,李继迁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弱小,面对宋朝这个巨无霸,万万不可硬打硬拼,要使用计谋。李继迁率部驻扎在黄羊平,招来蕃众,势力渐渐恢复。

他对当地党项豪族说:“我们李氏一族世代统治这里,如今落到此地步,你们还不忘我先人的恩泽,如今能和我一起恢复先祖的业绩吗?”党项豪族都表示愿意追随。

李继迁颇具实力,再加上家族影响力,渐渐的成为党项部落的主心骨。

他高举“恢复故土”的大旗,将那些归附的党项部落紧紧团结在以自己为核心的周围。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他公平公正,对党项部落之间的冲突进行仲裁和制止,一时间党项部落间牛羊被掠夺,族人被欺凌屠杀的事件大为减少,人人对李继迁心悦诚服,乐意为他所用。

为了加强与这些部落之间的关系,他还娶了党项大族野利家族的女儿为妻。有了姻亲关系,那就是自己人,野利家族当然帮自己家的亲姑爷了。

西夏建国后,野利家族也成为权臣。

有了野利家族的帮助和归附,许多其他的党项大家族也纷纷归附,李继迁的势力更加壮大。

《宋史》记载,“继迁复连娶豪族”。

这种日日做新郎,夜夜换新娘的行为,让李继迁与党项大族都成了一家人,关系更加密切。

对于那些前来归附的党项部落豪酋,他按其部落人数多寡分别授予军职或地方官职,一方面可以笼络人心,一方面借此加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削弱党项部落间的血缘关系,让那些强制性的军令、政令代替党项部落酋长的命令得以奉行,这样一来就削弱了部落酋长们的权威,淡化了酋长和族众的联系,为以后建立政权做准备。

但党项地区必将人少地狭,物产不多,党项人一直都用当地出产的池盐、牛羊、毛皮、药材等土特产与中原地区换取粮食、茶叶、布匹等生活用品。

但李继迁反宋,导致宋朝关闭了与党项交易的榷场,使得党项人的生活陷入了困苦之中。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那些归附李继迁的党项部落必将导向宋朝。

为此,李继迁用了软硬两手化解这个困局。

一方面,李继迁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宋朝皇帝上表,请求重开榷场,让党项和中原的贸易重新进行。

李继迁上书宋太宗说:“自古中原君主都主张王者无外,我们西戎之人难道就不是皇帝的臣民吗?如今请允许两方的商旅相互往来,以满足边境民众的生活。”

另一方面,他自行开设榷场,在赤沙川、橐驼口设立互市,招徕那些中原边境的商人。许多宋朝边境商人贪图丰厚的利润,将中原地区的物品源源不断的走私到这里,极大的化解了党项的经济困境。

北宋淳华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被迫下诏允许陕西一带互市,但仍然盐禁。李继迁率领四十二个部落,组成联军,猛攻环州。宋朝大败,宋太宗被迫同意开放盐禁。

这次大胜,让党项部落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李继迁在党项部落中的威望更高,前来归附的党项部落更多。

但如果有的部落不肯归附李继迁,那他则武力讨伐征服之。

经过十多年的征战,东至府州(今陕西府谷县)、麟州(今陕西神木),西到贺兰山,南抵镇戎军(金宁夏固原县)、环州,北达大漠,都是李继迁的势力范围,这里的数十万帐党项人大部分都归附于他。李继迁终于有了一支能与辽宋抗衡的强大力量。

二. 投靠辽国,狐假虎威,依靠辽国的势力对抗宋朝

当时北宋最大的敌人是辽国。

北宋曾两次北伐,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宋军惨败而归。

李继迁和张浦看在眼里,自然知道要与宋为敌,一定要借住辽国的力量。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986年(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李继迁投靠辽国。辽国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

989年,李继迁拒绝宋朝官职,前去辽国,向辽朝乞和。辽圣宗封王子帐节度耶律襄之女为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并赐马三千匹。

如此一来,李继迁又成了大辽国的姑爷,地位更高。

后来与辽国皇族宗室通婚成了李继迁家族的惯例,他的儿子李德明,孙子李元昊等都娶辽国公主为妻。

次年李继迁又被封为夏国王。

《西夏书事·卷四》:十二月,契丹封继迁为夏国王。 时契丹败于徐河,大将耶律休哥创甚,国中夺气。遣使促继迁进兵,加以王封,令益困中国。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契丹在入侵河北一带,结果被宋兵打败,连大将耶律休哥也负伤,辽军士气大衰。

为了缓解困境,同时为了牵制北宋,所以辽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让他在北宋西北边境搞事,骚扰、疲敝宋朝,缓解辽国在河北一带的军事压力。

可以说,李继迁和辽国之间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对付北宋。

三. 进攻北宋,夺回祖宗基业

北宋吞并了李继迁家族的祖业五州之地,所以李继迁一直以北宋为敌人,誓要夺回祖业。

为此,李继迁开始持续不断的进攻宋朝边境。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985年(北宋雍熙二年)二月,李继迁遣使至银州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相见,商量投降事宜。屡败李继迁的曹光实大喜,以为李继迁已经穷途末路了,便毫不防备的出来迎降。

一到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党项伏兵四起,斩杀曹光实等百余人。李继迁下令用宋兵的旗帜,来到银州城下,骗开城门,一举占领银州(今陕西榆林米脂县)。

这是李继迁自从起兵反宋以来取得的第一场大胜利。

从此以后,李继迁几乎每年都会进攻宋朝边地。

985年(北宋雍熙二年)李继迁进攻会州,焚会州(今甘肃靖远县)而去。

987年(北宋雍熙四年)二月,李继迁再攻夏州。

为了安抚李继迁,988年(北宋端拱元年),宋太宗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李继迁拒绝不受,继续骚扰宋朝。

990年(北宋淳化元年)十月,李继迁派破丑重遇贵至夏州诈降,大败宋军。

991年(北宋淳化二年)初,李继迁再攻夏州。七月,李继迁占领银、绥二州。为了麻痹北宋,李继迁假意归附于宋。宋朝授给李继迁“银州观察使”的封号,赐姓名赵保吉。

但李继迁很快依附辽国,多次袭击宋西北边境。九月,夏州外部的屏障王庭镇,连接着大漠,位置极为重要 。李继迁占据着王庭镇,觊觎夏州。

992年(北宋淳化三年)正月,李继迁引兵占据银州城。

李继迁虽然收复了绥、银二州,但是还没有恢复宥、夏等州,等于说祖业只恢复了一半。

993年,李继迁遣使进入宋朝请要求归还二州,宋太宗当然不准。李继迁生气地说:“五州故地,是先祖遗留给我们的,如今开疆拓土、收回旧地,就是我们的责任了。”于是率众攻打宋朝的庆州(今甘肃庆阳)。

994年(北宋淳化五年)初,李继迁攻掠灵州(今宁夏灵武),掳掠居民,又袭击夏州。

996年(北宋至道二年)三月,李继迁设伏浦洛河(位于今宁夏吴忠东南苦水河),佯弱诱敌,大败宋军辎重部队,获粮40万石。

五月,李继迁纠合党项诸族,发兵围困灵州。

997年(北宋至道三年)十二月,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李继迁上表表示恭顺,并请求宋朝赐还祖宗基业夏州等地。

软弱的宋真宗刚刚登基,害怕打仗,竟然答应了李继迁这种无理的要求,授予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等职务。

夏州,在失去了十五年之后,又重归李继迁。

十五年的卧薪尝胆,四处征战,终于如愿以偿。

站在夏州城头的李继迁,壮怀激烈,感慨万千。

当自己离开夏州时还是一个青年人,而重返夏州之后,已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糙汉了。

如果宋真宗泉下有知, 知道自己这个政策导致后来西夏崛起,成为宋朝中后期最大的边患,肯定会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李继迁受任夏州刺史后,马上翻脸不认人,继续在宋朝边境烧杀抢掠,不断与宋朝发生局部的战争。

1001年(北宋咸平四年)九月,李继迁率五万骑兵进攻灵州(今宁夏灵武县)。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灵州在唐宋时时西北重镇,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如果占领灵州,就能大大拓展自己的地盘。

但灵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将自知不敌,便坚守不出。

李继迁观察地形,知道自己缺乏攻城工具,如果强攻必将损失惨重,于是便屯兵城下,围而不攻。

灵州虽然适合耕种,但经过长年的战乱,城外的屯田早已遭到了破坏,粮草给养要靠内地转运,而清远军则在是给养中转站。

为了切断宋军的运输线,李继迁亲自率兵攻打清远军。经过七日征战,终于迫使守将投降。

当清远军失陷的消息传到灵州后,军心浮动。

李继迁又马不停蹄的把灵州外围的城镇一扫而空,定州(今宁夏平罗县)、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保静(今宁夏永宁县)、永州(今宁夏银川东)纷纷陷与李继迁之手,灵州成了一座孤城,再加上给养断绝,只好投降。

《西夏书事·卷六》:九月,袭定州及怀远镇,镇将李赞自焚死;连取保静、永州;攻清远军,破之。

《西夏书事·卷六》:清远据积石岭,在瀚海中,去灵、环各三、四百里,四面悬绝。保吉攻灵州不克,复遣牙将赵光允贡马,潜以众袭破定州,围怀远。

李赞兵不满百,拒战累日,力尽积藁自焚。连破保静、永州,攻清远。知军刘隐、监押丁赞分兵拒守,走间使诣庆州请援。都部署杨琼遣副部署潘、都监刘文质率兵六千赴之,且曰:“俟吾继至。”已而,迁延不进。

保吉自鼓兵攻南门,令子德明移督精甲攻北门,堙濠断桥以战。七日,城中力竭,兵马都监段义启门降。保吉兵威益炽,逾支子平,直薄青冈城下。

1002年(北宋咸平五年)三月,李继迁破灵州,改名西平府。他让部下屯垦,疏浚淤塞和废弃的沟渠,引水灌溉,恢复生产。

1003年(北宋咸平六年)正月,李继迁建都西平府, 宋遣使议和。宋真宗妥协退让,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

李继迁获得了五州地数千里,将祖先的基业全部光复。从此,李继迁以此为基地,继续扩张。

四. 西攻吐蕃

重新夺回了祖业的李继迁,马上把目光投降了河西走廊的吐蕃政权。如果能占领河西走廊,就可以垄断丝绸之路的贸易,带来大量的财富。

在自己征伐宋朝之时,吐蕃一直与北宋联合,多次袭扰自己的后方,让李继迁对它们恨得牙痒痒,早想“掠吐蕃健马,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与宋朝一争高下。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1001年(北宋咸平四年)四月,统治西凉一带的吐蕃六谷部长潘罗支接受宋朝的封授,接受宋朝命令,出兵进攻李继迁。

1003年,潘罗支派遣咩逋族蕃官成逋到镇戎军,向宋朝请求夹击李继迁。但宋朝没有同意。

李继迁听说此事后,放还六谷部归降的蕃部,派人再次送铁箭给潘罗支,称自己已经向宋朝称臣,和他同朝为臣,愿与其结好。

但潘罗支早看穿了李继迁叛降不定的尿性,没有回应,并数次与李继迁作战,侵夺了很多人口和牛羊。

潘罗支还派遣吴福圣腊入贡宋朝,请求宋朝发兵夹击灵州。

宋真宗封潘罗支为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都巡检使,准备出兵夹攻李继迁。

但在吴福圣腊回去路过西平的时候,遭到了李继迁派偷袭,宋朝赐给潘罗支的牌印、官告及所赐衣服、器械都被夺取。

看到宋朝给潘罗支的敕书,李继迁怒不可遏,想到如果自己陷入被夹击的境地,必将腹背受敌被动挨打,所以李继迁立即决定先解决潘罗支!

李继迁率领大军攻打接奔袭了吐蕃人的大本营凉州,凉州吐蕃人猝不及防,很快被党项人占领。

咸平六年(1003 年)五月,潘罗支派使者送给李继迁一封信,信中说要与李继迁歃血为盟,永不背叛。

亲信张浦看了,怀疑有诈,坚决反对李继迁前往。

张浦告诉李继迁:“不能去,这里面有诈,潘罗支很可能是诈降。吐蕃尊重勇士,鄙视逃兵,凡是在战场上有过逃跑前科的人,家门口都要挂一个狐狸尾巴,子孙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如今,潘罗支未战先降,这里面一定有诈。”

又说:“潘罗支多年倔强不倨,现在兵锋未挫而归顺我们,完全不可信,不如将计就计将他消灭。”

不过,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继迁完全不在乎,不顾张浦的劝告,执意前往。

结果,李继迁来到了招降地点,便遭到了埋伏。吐蕃伏兵四起,大败李继迁。

李继迁仓促应战,身中数箭,率领残部狼狈逃回。

公元1003年五月,一代枭雄李继迁箭伤发作,在距离灵州仅三十里的三十九井病逝,年仅四十一岁。

临死前,他召张浦、儿子李德明到账内交代后事。他说:“吾与公等并起,谊同兄弟。孺子(指其子德明)幼长兵间,备尝艰苦,今以灵、夏之众,虽不能与南北(指宋与辽)争衡,公等戮力辅之,识时审势,或能负荷旧业,为前人光,吾无憾矣”

他对儿子李德明说:“我死后,你继承我的位子,不要发动战争,要上奏宋朝,请求投降,你上奏一次,宋朝不理你,你就接着上奏,哪怕上奏一百次,直到宋朝理你为止。一定要投降宋朝!””

景德元年 (1004年),李德明即夏王位。

潘罗支见李继迁死,而李德明初登王位,便遣人入宋朝,表示愿率部族及回鹘精兵协助宋军讨伐党项。结果李德明施用反间计将其杀死。

1028年,党项攻人凉州府,吐蕃六谷部解体。

此后,党项在河西走廊与回鹘人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战争。终于在1036年,党项征服了瓜、沙、肃三个州,完成了李继迁的遗愿。

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正式建立西夏王国,李继迁被追谥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李继迁开创的事业被他的后代发扬光大,西夏国历十帝,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蒙古并立,享国189年。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西夏太祖李继迁:不做太平犬,要做旷野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