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任何光辉的岁月,终将会成为过往的历史。即便是大唐王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不例外。

在这些页被翻篇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到了晚唐,更是一直处于各种内忧外患中,尤其是唐僖宗时(公元873年—888年在位)爆发的王仙芝、黄巢起义,给这老朽的帝国再一次沉重的打击。

当黄巢的起义军攻入长安之际,唐僖宗效仿了一个世纪前他的祖辈唐玄宗的做法——逃往四川。

正是因为这场动荡,画家孙位也仿效了他的前辈大师曹霸、韦偃们的做法——从长安流浪到了成都。

孙位在绘画史上,不仅在长安和成都的寺庙中画壁画而留名,不同寻常的是,他是第一位被记录的擅长“墨竹”的画家。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题图:孙位《高逸图》局部

壹 山水、花鸟画的昌盛时期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与白居易同时代的一位画家萧悅,他应是载入画史的第一位以竹作为创作母题的画家。(相关文章: )

在萧悅之后,虽然政治、经济处于大动荡时期,单就“竹”这一画科来看,却逐渐迎来了繁荣期。画竹的高手们逐渐涌现,而且,首次出现了有关“墨竹”这类画题的记载。

北宋初,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记载了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至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间两百多年的绘画发展史,对唐、五代、宋、辽时期284位画家的生平做了介绍。这本《图画见闻志》与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时间顺序上前后衔接,也被视为后者之续篇。

在郭氏的记载中,晚唐至北宋初这段时间,迎来了花鸟、山水画的大发展。他对这两百年中所取得绘画成就,感觉很自信,认为在山水、林石、花竹、禽鱼等画科方面,“古不及近”;而在佛道、人物、仕女、牛马等方面,则“近不及古”。就后一类题材而言,前世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阎立德、阎立本、吴道子等人在佛道、人物方面已经登峰造极,唐朝的张萱、周昉、韩干、戴嵩等人也建立了人物与鞍马一类题材的典范,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而在山水与花鸟方面,晚唐至北宋间,山水画方面出现了李成、关仝、范宽等大家,花鸟则有南唐徐熙及西蜀的黄筌、黄居寀父子,他们的成就都超过了前人。郭氏因而认为在这些题材上“古不及近”。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上海博物馆藏

在山水与花鸟画这一昌盛时期,我们所关注的主角——“竹”的相关画家和画迹也越来越多。但依然和魏晋、隋唐一样,将竹与其他花鸟题材中并置的较多,即擅工“花竹翎毛”的画家很多。

但是,在据郭若虚的记载中,有一点不同寻常之处,就是他首次提到了“墨竹”,这应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画家勾勒设色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写山水的画法在晚唐时期应该很成熟,盛唐时期的王维创立了与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迥异的“破墨山水”,即用水墨淡彩的方式描绘山水。王维认为,用水墨绘画才是最好的选择:“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

但是,用水墨写竹、或者用于其他花鸟画创作在当时并不流行。而在绘画史中第一位出现擅长用水墨画竹的画家,应该是孙位。

贰 浪迹成都时的孙位

孙位(据说他后来遇高人改名孙遇,下文统称孙位),自称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故又号会稽山人。据郭若虚记载他于“广明中,避地入蜀,遂居成都。”

“广明”为唐僖宗李儇(音xuan)的年号,从公元880年正月直到881年七月。正是在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接着于十二月十三日攻入长安,随后他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但这个短暂的政权只维持了4年多,黄巢便兵败身亡。

在起义军逼近长安时,手足无措的唐僖宗由宦官田令孜率领的五百神策军护卫,匆忙逃离京城,这一行先逃往山南(今汉中),然后又逃往四川。画家孙位,就在这场政治大动荡中,为避兵乱来到了成都。

据说孙位在长安和成都的寺庙中留有多幅壁画,其中水龙最受世人称颂。唐亡之后,后蜀翰林学士徐光溥曾写过一首《题黄居寀秋山图》,其中有一句专门描述孙位所画之水:“孙位画水多汹涌,警湍怒涛人见恐。”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局部之一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局部之二

宋人黄休复所著《益州名画录》中,将孙位列为从晚唐到五代时期四川地区画画的第一高手——逸格中唯一一人。在黄休复记载中,这位孙位“性情疏野,襟抱超然,虽好饮酒,未尝沉酩。”据说他在滞留成都期间,与禅僧道士们交往频繁,一些豪门贵族想要求他一幅画,送他千金也难求一笔。

在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三月至888年正月),孙位曾经在成都应天寺画山石、龙水四幅壁画,在寺门东侧画东方天王及部从两幅。此后在后蜀孟昶广政(938年-965年)年间,另一位名叫景朴的四川画家,也在应天寺庙门西侧画了西方天王及部从两堵,以对孙遇笔。但是其水准未及孙位万分之一,黄休复将两位画家之间的差距比作“蹄涔、巨浸”。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细部1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细部2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细部3

孙位在成都期间,曾应昭觉寺休梦长老邀请,在寺庙中画松石墨竹一堵。黄描述其所绘松石墨竹:笔精墨妙,雄壮气象,莫可记述。

其余各类画史作者孙位画“墨竹”的叙述,与郭若虚类似:“善畫人物、龍水、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

遗憾的是孙位留在所有这些寺庙上的壁画如今早已看不见了,而据郭若虚记载,孙位亦有图軸传于世;此后在宋人编著的《宣和画谱》中,记载内府曾收藏孙位画作27幅。

叁 孙位留下唯一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虽然孙位所作的“墨竹”如今难睹原貌,但是孙位还有一幅画作留存,这便是如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高逸图卷》。

该图为绢本设色纵45.2厘米,横为168.7厘米。卷前宋徽宗于卷前用“瘦金体”题写“孙位高逸图”五字。此画,钤有“双龙”、“御书”、“政和”、“宣和”、“睿思东阁”等印。该卷乾隆年入清宫内府,《石渠宝笈》有著录。1922年《高逸图》流落到东北民间。现藏上海博物馆。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高逸图》卷首的宋徽宗题字

该卷《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经过重新装裱后命名为《高逸图》。目前画中人物有山涛、王戎、刘伶、阮籍以及侍童四位,八位人物的体态、面容和表情各不相同,“四贤”们列坐于树下的花毯上。分隔画面的植物包括芭蕉、银杏、松槐等等。

这幅画作刻画的重点虽然为人物,但细观其中的树石处理,更能看出至孙位时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已经完全成熟。其中的山石用细线勾勒、渲染、皴擦,充分呈现出山石的阴阳向背和质地;树木的画法各不相同,大体技法为细线勾勒轮廓,然后皴擦出树枝结构,再用色罩染。

对于画面中几株植物的品种,其中的芭蕉、松槐、银杏都好辨认,但是在画面居中的这块巨大湖石后边,有一从貌似棕树,或是竹的植物,其叶部呈伞盖状,这种植物是否竹的另一品种?

比较此前文章中提及的唐朝韩休墓中发现的墓葬壁画,其中也有类似植物。在其中东壁的《胡人乐舞图》中,有几根类似竹的植物。它们纤细、叶茂,分别位于画幅两侧,有关这植物的品种目前还未见有人考证。也就此文请教各位方家。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韩休墓墓葬壁画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唐 韩休墓 乐舞图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韩休墓葬东壁《胡人乐舞图》局部

尽管对于此类植物尚缺乏准确资料,但是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下孙位《高逸图》中植物的枝干——这完全就是竹的样子,而且还可以看出一种不同于伞盖状树叶的画法,伞盖状的树叶是淡墨渲染然后用骨线勾勒,但是“竹竿”的画法,却是用墨笔一次完成,其中“竹节”、“竹稍”的画法,与后世我们所见的墨竹画法,完全一样!

对比一个多世纪前韩休墓葬壁画中对这竹竿的描绘方式,便能看出孙位取得了多么重大的进步。他笔下的竹竿、竹节惟妙惟肖,而且笔法显得老练成熟。仅从这一细节已可证实郭若虚所谓的“古不如近”,而且也可证实孙位的确善画“墨竹”这一事实。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中的植物细部1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中“疑似墨竹”

晚唐时首位被载入画史的墨竹高手,唯一存世画迹中的“疑似墨竹”

孙位《高逸图》中的“疑似墨竹”

在孙位之后的五代时期,无论是南唐,还是西蜀,都涌现出一大批善画竹的画家,下文继续向各位介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