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历史名人录之(7)——康熙老师孙其昌

据《叶县县志》载,孙学院,姓孙,名其昌,字龙潭,叶县邓李乡孙寨村人。清顺治已丑(1642年)科进士。壬辰(1652年)殿试,授“行人”,就是现在所说的监考官。顺治十二年(1655年)以户部郎中身份去江南典试(主持科举考试)。回家后,为康熙之师,1662年康熙称帝。孙其昌还曾任江南按察使,管理九省要务。后来,康熙又任其为福建提督学道按察使。因是三品官,康熙嫌其官级小,另加二级,实质上成了一品官。

有一段时间,孙其昌归家,兴办私学,所以老百姓就称其为“孙学院”。

孙学院的为人,县志还记:“性严毅,好直言,几被中国朝,卑小官而介书凛然,不知干谒,非察缉奸宄(gui),未尝轻出公廨,有古人史隐之风。”孙其昌病故时,享年61岁。后,葬于孙寨村,故墓仍在。

孙寨村原来有一些老建筑,后来都毁了,现在只有零星的一些古代的建筑,以前留下来的宽大的老砖倒是随处可见。还有的人家大门两边有以前留下的石兽,雕刻都很别致,做工细腻,形像逼真,形体不大,也很威武。孙其昌故居也毁了,只有门楼还在。有两层楼高的门楼,其飞檐仍呈灵动之态。门柱子两边是两个大的石猴,这两个石猴儿很奇怪,要是天快下雨了,这两个石猴就浑身潮湿。要是这石猴的身上往下滴水,那一准儿要下连阴雨,比天气预报都准。农忙时节村人都来看这石猴儿,以此来判断天气的变化。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当年孙其昌的母亲带着孙其昌要饭到了赵庄村,又饿又累,就对孙其昌说,儿呀,我实在走不动了,你把我放下,去要些饭来,让我吃吃再走吧。于是孙其昌就把母亲放下,当时正好有一个大坑,可以避风,就把母亲放在这个大坑之内。谁料想,孙其昌刚走,平地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等到孙其昌要饭回来,刚才母亲呆的那个大坑早没了,变成了一座高高的大坟。孙其昌痛哭流涕,从此发奋读书,认真求学,终于考中进士,成为一代有名的清官。据说,这是他母亲为他占了一处好风水的缘故。

据说,孙其昌在位时,孙家非常昌盛。以前的孙寨村,村庄设计类似城市,房屋建设有序,街道整齐,多是三层高的楼房。前些年,村子里将大部分老房子推掉了,建设了新房子。以前的老建筑,很少能够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