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觉着买房的过程整个都是被动的?流程设计也是被动的?

飞歌乐


一半半吧。房子是自己选的,一定要符合自己的需求。销售再怎么巧如舌簧,自己也得头脑清晰不忘初衷。决定买不卖,买哪间,是主动的。但办手续的过程,发展商肯定比买家专业。斗是斗不过的,最多只能了解多一点,少上几个套。签约时发展商流水线视签,故意不给买家足够的时间细看条约,但买家真坚持一条条看他也没办法。办房产证时也是。发展商一起半办,当然比自己办方便。总体说,主动被动一半半,有时就看买家是否能坚持。


鸿文314


购房者的弱势地位一直存在,目前很难有所改变,未来或许有机会

大家要知道一个问题,我国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包括住房等都是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行商品房销售?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住房不足,供不应求。哪怕到今天为止,在部分城市仍然存在房产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或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买房还是感到被动的原因了,几点愚见:

第一、很多关于商品房的制度和政策实施都是建立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而形成的,后期的多次修改基本上也是以此为基础。大家要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商品房制度的原因是因为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严重不足(人均只有几平米)加上我国建筑行业本身就处于产能不足(水泥、钢铁等都是紧俏货)的情况,自然为了鼓励生产和销售就会制定一些有利于生产和销售的政策(要不然没人干,都没干过害怕风险),包括预售制度和公摊面积等都是学习香港等地区的经验来的,毕竟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基本就是一个空白。

第二、商品房制度发展到今天为止,虽然经历过历次修改但是根本性的东西改变并不多。包括过去很多年出现的房产中介捂盘惜售(至今也有)、开发商与炒房客互通有无抬高房价等行为,其实说到底都是因为商品房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虽然说各个地方对于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是很难禁止,这也是造成如今很多购房者频频维权难,甚至业主被物业管理等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简单来说,也就是房产企业的强势地位本身就是由法律不完善造成的,改变需要时间。

房产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相对供过于求,利用市场变化逼迫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房产不足需要鼓励商品房建设和销售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如今对于房产相对过剩的区域保护购房者利益应该提上日程。其实从今年开始以住建部牵头就开始对于部分省份和城市开始进行调研讨论取消预售和取消公摊面积就是明证。可以说如今对于一些城市和地区来说已经到了将购房者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时候了,取消预售其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提议,而且有网上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网友都支持这样的一个决定。

第二、面对购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购房者还是要做到提前心中有数,留有证据。经常有网友私信我购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出现维权难或者退款难的根本还是因为前期对于很多流程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证据。仔细询问五证是否齐全、户型、交房时间、交付标准和其他疑问等都是提前要做的功课,包括对于一些必要的问题和承诺进行视频或录音留证都是我们现代人该做的事情。

综上,商品房在我国发展的这20多年来确实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和行业发展,如今存在的问题确实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大家可能需要点耐心。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头条号:勇谈房产经济壹贰叁,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很多的项目,由代理公司代理,其代理公司就会设定套中套,套中套却是先让你用一少部分钱,先说服交取定金或称谓诚意金。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教你把全款全部交齐,或者是把贷款手续办完。

而在签合同的时候,又是百般的好话,让你觉得这个房子升值潜力是非常高的,这个钱房子买了之后想买一个金子般的房子一样。

所以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说,这个是属于连环套路。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连环套路呢,首先就要在你究竟第1笔定金或成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最后这房子是否可要,同时商定每一步如何退出。一旦感觉这个房子有问题的话,就有退出的后路,如果不给自己设计出后路,那是很难退出的。


谈房花木深


有过购房经验或者对于购房流程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整个买房过程其实都透露出了购房者的一种被动,无论是选房、交定金、首付款还是办理贷款等,整个过程,购房者并没有多少能够提出异议的情况,很多置业顾问的一句话:这是官方合同。那么这样的购房过程能不能有所改变呢?

一、购房者的弱势地位一直存在,目前很难有所改变,未来或许有机会

大家要知道一个问题,我国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包括住房等都是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行商品房销售?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住房不足,供不应求。哪怕到今天为止,在部分城市仍然存在房产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或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买房还是感到被动的原因了。

1、很多关于商品房的制度和政策实施,都是建立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而形成的,后期的多次修改基本上也是以此为基础。

大家要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商品房制度的原因,是因为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严重不足(人均只有几平米),加上我国建筑行业本身就处于产能不足(水泥、钢铁等都是紧俏货)的情况,自然为了鼓励生产和销售,就会制定一些有利于生产和销售的政策(要不然没人干,都没干过害怕风险),包括预售制度和公摊面积等,都是学习香港等地区的经验来的,毕竟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基本就是一个空白。

2、商品房制度发展到今天为止,虽然经历过历次修改,但是根本性的东西改变并不多

包括过去很多年出现的房产中介捂盘惜售(至今也有)、开发商与炒房客互通有无抬高房价等行为,其实说到底,都是因为商品房制度不健全导致的。

虽然说,各个地方对于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是很难禁止,这也是造成如今很多购房者频频维权难,甚至业主被物业管理等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简单来说,也就是房产企业的强势地位本身就是由法律不完善造成的,改变需要时间。

二、房产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相对供过于求,利用市场变化逼迫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

1、房产不足需要鼓励商品房建设和销售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如今对于房产相对过剩的区域,保护购房者利益应该提上日程。

其实从今年开始,以住建部牵头,就开始对于部分省份和城市开始进行调研讨论,取消预售和取消公摊面积就是明证。如今对于一些城市和地区来说,已经到了将购房者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时候了,取消预售其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提议,而且有网上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网友都支持这样的一个决定。

2、面对购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购房者还是要做到提前心中有数,留有证据。

经常听到看到很多人购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出现维权难或者退款难的根本,还是因为前期对于很多流程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证据。

仔细询问五证是否齐全、户型、交房时间、交付标准和其他疑问等都是提前要做的功课,包括对于一些必要的问题和承诺进行视频或录音留证,都是我们现代人该做的事情。


电气设计狄老师


没办法啊,我从买房,交钱,交税,交一系列钱,到收房,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真的很没办法,买完房,至于物业,我们也是尴尬的境况,真的没办法,整个制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背上房奴的称号,就身不由己,毕竟整个社会都是这样。

总之大家好好奋斗吧


只谈情不闲聊


看到过赶羊入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