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金融大萧条为什么会导致700万人死亡和上千万人像畜生一样活着?

西瓜鹏钰


美国上一次金融危机发生在十年前,影响波及到了全世界,以至于到现在,每当美联储有所风吹草动,全世界的中央银行都会随时做好政策准备。事实上美国之前还有一次巨大的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了全球范围,而且是资本主义国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就是1929年的美国金融大萧条时期。

(1929-1933年,美国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

1929年的美国金融大萧条以美国股市暴跌开始,短短两周股市蒸发了300亿美元。当时的美国股市号称可以买下14个美国,然而大萧条的来临,股市崩盘,大量企业倒闭,银行家自杀,最底层的工人和农民最为悲惨,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像畜生一样活着。

关于这次金融大萧条爆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发展的经济繁荣暂时让人蒙蔽。

1929年之前的一段时间,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从债务国摇身一变,成了债权国,大量资金流入,纽约成为了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当时的美国经济形势表面一片大好,交通、矿产、建筑迅速扩展,电器、汽车制造业迅猛崛起,地产、股票特别活跃,很多投机家一夜暴富。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大行其道,人们都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之中,被“美国梦”的短暂实现麻痹了视线。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的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的故事,盖茨比就是这个时期的暴发户代表。这一时期号称喧嚣时代,上流社会普遍沉醉在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里,大量的工人和底层人却仍旧贫穷。市场上的产品层出不穷,资本家盲目投资扩大生产,然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远远达不到市场要求。

一面是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一面是国民经济购买力偏弱,这种情况下一旦产生了金融危机,就会导致连锁反应。

2、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和分期付款赊销

当时美国政府是柯立芝执政时代,他奉行的是“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政策,基本等同于放任市场自由发展。

国家调控方面力度偏弱,这样的市场经济体制在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是毫无招架之力的。而且,当一个政府不再对市场做出一定的调控而任其发展时,肯定会出现不良现象。

当时的美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整个社会的民众是无法消化的,银行机构就想到提高分期付款的方法来进行消费品市场的膨胀和扩张。

在1924年到1929年短短五年时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太过于快速,隐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当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更多的商品时,企业家的投资就会减少,与此同时生产企业的开工率就会降低,而工人失业率则会上升。等到金融危机到来的那个时候,曾经的分期付款赊销就会变成一种无法偿还的债务,对于失业的人来说,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还有不断地债务袭来,自杀或者死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大萧条时期首先是银行倒闭,投资家和企业家遭殃,接着就是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交加。波及到其他行业,农产品无处可销,价格大跌,农场主破产,农民流离失所。

而本身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底层人民就一直收入不多,贫富差距巨大,在金融危机时,企业家都面临破产跳楼,当初的底层人民只会处境更加堪忧。失业的人越来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即使有,很多人也买不起。饥饿会袭击每一个穷苦的人,饿死就会成为一种常态,只要能够活下去,哪怕像畜生一样,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实说历史


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在此期间,美国人口罕见地下降了700万人。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这700万人都是饿死的,其实不然。

美国的人口增长主要靠新生儿和移民拉动。不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这两项指标却连年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变得不愿意生孩子了。1920年代,随着一战的结束和科技的进步,柯立芝、胡佛两任总统奉行“自由主义”,使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物质生活非常繁荣,就业岗位大量增加。

年轻人为了满足消费欲望,沉迷于分期付款、股票投资,买房、买车、超前消费成为时尚。而1920年,美国修宪第19条修正案通过,女性破天荒地获得了选举权,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已婚妇女再就业成为一种风尚。受此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大幅度降低,晚婚晚育变得普遍。这就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其次,美国政府开始限制移民。一战使美国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欧洲的普遍衰退则掀起了移民美国的浪潮。不过美国人对此则比较恐慌,他们认为大量“贫穷”外国人的流入不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1921年,美国通过《移民紧急限额法》,1924年又通过《国别来源法》,从国别和名额上限制了移民的流入。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人口就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大萧条又加剧了人口下降速度。

“大萧条”始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是胡佛总统上任的第七个月,这一天华尔街股价暴跌40个百分点。在之后的两个星期内,股价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持续下跌,300亿美元很快蒸发。

股市的崩盘让美国人措手不及。许多股民是贷款炒股的,他们不得不抵押住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企业也一样,商品卖不出去,导致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美国人陷入恐慌,银行挤兑成风,又导致银行大量破产,一场空前惨烈的经济危机到来了。

在此期间美国失业人口常年维持在1300万左右,许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人们的生活水准大幅度下降。这样的条件下谁还愿意生孩子?所以美国出生率持续下跌。

另外,外国人看到美国这样也不愿意移民了,许多美国人选择逃离美国,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人口数量下降。

当然,700万的人口损失也有死于饥饿的,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美国政府的救济措施还算不错,美国人依靠救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但饮食质量就不比从前了。许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诱发的各种疾病而丧失。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选择自杀。没有工作,没有住房,贷款到期了还不上,只剩下绝望了。


石头说历史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仅是美国一家的经济危机,更是全世界的经济危机,那次经济危机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虽然不能说是所无来者,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以至于直至今日,“大萧条”基本就是特指1929年爆发的那次经济危机。

那么,为什么为引发这次经济危机呢?我们还要从当时的世界经济环境说起。

自由主义经济

西方一直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尽量不干预经济,让市场就如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一般,自然地生长壮大。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政府离市场越远越好”

1920年代,正值一战结束,世界迎来了经济复苏的时代,由于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也逐步地发展了起来。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来解释那次经济危机。

当经济好的时候,比如你是一个牛奶生产商,你的牛奶一般就会卖的非常好,卖的非常好的结果就是你赚了钱,那么赚了钱之后呢?人性总是贪婪的,你就会想着扩大产能,生产更多的牛奶,占领更多的市场赚更多的钱。于是你扩大了产生,生产了更多的牛奶,占领了更多的地方,比如你一开始是在你所在的城市做的牛奶生意,于是你把生意扩展到了周边的乡镇,让乡镇的居民也喝上了牛奶,于是你赚了更多的钱。赚了更多的钱之后呢?自然就会更加地扩大生产,再占领更多的市场,把你的生意扩张到乡村,让乡村的居民也喝上牛奶,这样你就又赚了许多。

当然,我举的只是牛奶一个产业中的例子,实际上,当经济发展好的时候,人们收入水平会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自然消费能力也会增强,消费能力增强了,就直接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购买力,所以在经济好的时候,大多数产能的扩张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赚取更多的利益。

在自由经济体系下,政府不干预经济,任市场自由发展,也就是说,再拿牛奶商的例子来说,牛奶商要扩展自己的生意,扩张自己的产能,政府是不干预的,可以自由扩展,当然别人也能自由地进来和你竞争。

经济繁荣和人性的贪婪

所以在当时经济繁荣的时候,由于赚钱效应,人们总是热衷于各种投资,聆听着各种因为投资而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人性的贪婪总是无止境的,正如经济学的开篇就会说,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在有限资源下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一门学问。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就业,人们都有了工作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有了大量的闲钱用于投资,而在经济好的时候,投资大多数都是赚钱的,于是赚了钱的人们又开始贪婪地投资更多的投资标的,当时的美国全国上下都弥漫着这种氛围,甚至很多人都往美国以外的海外投资,这种背景下,美国大量地放贷给欧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再说说美国的股市,股市的上升实际上也是缘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当上市公司业绩好的时候,持有股票每年都能得到丰厚的红利回报,于是股票价格水涨船高,一路上涨,一路上涨的股票更是牵动了人们的心,于是在股市赚了钱的人们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把钱投入股市,股市继续上涨,人们继续赚钱。

赚了钱的人们于是对未来的生活信心十足,开始了各种高消费,甚至是借贷消费,当时的美国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尽管汽车当时还十分地昂贵,但也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商家开始研制各种消费品,如洗衣机、烤箱、电风扇等。当时的人们已经完全忘了风险为何物,只是觉得自己只要抛了股票就行了,或者自己只要把投资款收回来就行了。

泡沫的破灭

但是在一定时期之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有限的。

再拿之前的牛奶商的例子来说,当把生意扩张到了城市周边的乡镇、乡村之后,要再占领新的市场,就只好扩张到周边的城市了,但是这个时候牛奶商会发现,他周边城市的牛奶商情况也和他类似,人家也要扩张到自己的城市中来,因为他们也扩张了产能,自己的城市消费不了这么多产能,只有占领自己城市的市场才能消化掉产能。于是竞争就开始了,牛奶商即在自己的城市与其他进来的牛奶商进行竞争,也把自己的生意扩张到了其他牛奶商所在的城市进行竞争。因为大家的产能都扩张的非常大,只有不断地扩张才能生存下来,于是竞争就愈来愈激烈了。

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于是各种招数都用了,降价促销、提升服务质量,但是这些手段用下来的结果就是利润在不断地减少,而在这些竞争中,失败的牛奶商由于大量的产生无法销售,导致了滞销的情况,再加上扩张的产能增加了大量的成本,所以经营每况愈下,最终倒闭。

市场的整体也是如此,当经济繁荣的时候,所有的产业都在疯狂扩张产能,但是社会的消费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总是有限的,消费不了这么多的产能。

实际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都是这样爆发的,经济繁荣,扩张产能,导致产能扩张超过了社会消费能力,于是过剩的产能就导致了部分商家的倒闭和部分人员的失业。随着倒闭的商家越来越多,失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经济陷入萧条。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之后,多余的产能在经济危机中被去掉,市场的基本消费还在,最终还是有部分商家能够存活下来,市场重新回到了供求平衡,然后逐渐恢复,再展开新的一轮经济周期。

只是1929年的那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因为之前经济繁荣的时间较长,持续了长达约10年之久,人们的投资热情过高,信用扩张过快,各种产能增加过多,而导致的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也就是说,社会信用、产能、投资的增长超过社会发展平衡越多,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就会越大,只是那次的增长超过社会平横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所以早就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比如股市,实际上股市的上涨是资金直接推动的,买的人多卖的少就上涨,卖的多而买的少就下跌。股票的上涨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的推动。比如当一只股票10元1股的时候,你买1万股只要10万元,但是当股价到20元1股的时候,同样的1万股就需要20万才能成交,所以股票上涨的越高,需要的资金就会越多,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上的资金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无限的上涨,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当股价涨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市场没有资金去承接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卖股票的人多而买股票的人少的情况了。

☝☝1928年到1932年美国道琼斯指数走势

于是美国在1929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企业大量倒闭,人员开始大量失业的情况。人员大量的失业就造成了很多人失去了收入来源,也就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而很多人由于破产,在此之前在银行有大量的借贷,就导致了银行坏账的大幅增加,银行坏账过多有导致了大量银行的破产直接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

股市也是如此,在高位的时候实在没有资金能够承接盘面,导致了股票市场的疯狂下跌,从而引起了人们恐慌性的抛售,当时美国著名的股票大师利弗莫尔也是在那次股灾中亏的倾家荡产,最终自杀。

经济危机的危害

经济危机终于到来,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胡佛,在他竞选的时候曾经承诺美国人民,选了他,人人都会住上好房子,家家都会有汽车,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可这个倒霉催的总统,刚上台就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人们纷纷失业,86000多家企业破产5500多家银行倒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失去了工作,许多人一夜破产,流落街头。

当时流落街头的人太多,往往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搭起了帐篷,这种地方被称之为“胡佛村”。失去了农场的农场主只能吃草根、挖野菜充饥。城市里孩子的母亲在街头徘徊,争夺从商店扔出的腐烂水果。

商家为了保住产品的价格,不惜销毁产品,如牛奶商,就宁愿把牛奶倒到河里...

整个危机导致了200-400万中学生辍学,1370万人失业,700万人死亡的惨剧。

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了全世界,也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政局动荡。其中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很多家庭集体自杀的惨剧,而日本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困局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意大利则引发了法西斯的上台;德国更是掀起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导致了纳粹的上台。

二战的伏笔由此埋下。


老威观史


城里人不断饿死的时候,农民们正在含泪扔掉一车车的苹果……

1920年初期的美国,简直是天堂一样的地方。大量的人涌入城市,男人们身穿笔挺的西服进入豪华大楼工作,女人们在满大街的购物中心选购最时尚的产品……到处都是新产品,到处都是诱惑。

虽然每个家庭的存款不多,但是他们有工作,而且可以轻松用信用卡消费。所以,洗衣机、冰箱、烤箱、汽车等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大家都用刷卡的方式购买。

于此同时,股市也是异常的繁荣,到了1929年夏季,人们依然乐观的享受着生活。资本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断的生产各类商品。农民们也不断的扩大种植范围,采用更高级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农产品也是越来越多。

结果,普通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大幅度上涨,为了刺激消费,银行开始“借钱”给老百姓用,先花钱,以后慢慢还。但是,有些独立经营的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战胜金融上的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暴跌,当天骤降12.8%;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指一天下跌了40%。

经济瞬间崩溃,连锁反应让人们猝不及防。一些脆弱的银行破产关门,恐慌的人群开始涌向银行挤兑,商品也被抢购一空……银行一出问题,工厂得不到资金支持,也迅速停工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

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钱。没有了钱,只能“断供”,不仅欠银行的钱还不上,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大规模的失业,穷人们实在找不到食物,不少人都选择了自杀。

那些努力活下来的人,只能在城市中的垃圾桶中翻找可以果腹的东西。流量街头,饿死病死,成了常态。86000多家企业破产,约5500多家银行倒闭,城市中的人们彻底绝望了。

到了大萧条的第四个冬天,美国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


农村呢?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大片的小麦倒伏在地里,没有人收割。因为收购价格太低太低,连收割费用都支付不了。

果园里的各种水果,只能整车整车的扔掉;养殖户们把数千只的牛羊宰杀之后,扔到了山谷中,因为运输费用太贵,收购价格又很低,卖不掉,养不起……

一边是正在饿死的城里人,一边是无奈扔掉食物的农民,讽刺不?

农民们的商品卖不出去,越来越贫困,失业的城里人买不起吃的,越来越难熬——可悲的是,无数的食物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关于这次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无数的经济学家都有深入的分析,这里就不说太多不专业的话了。

总之,当资本完全控制市场,为了利润大量生产囤积,让普通人不断的透支自己的未来。看似繁荣的市场,看似美好的未来,看似奢侈的生活,都是不堪一击的。

超前消费、透支消费,买房买车买奢侈品——总是要还的。大萧条之前的美国人,觉得自己有工作,可以慢慢还。但是他们没想到,崩溃是瞬间的。

所以,1929年的大萧条,给了人们很多的启示,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七追风


财富蒸发了,无数人投资的股票成为废纸。

日常生活中,农民破产,无力偿还贷款也无力收割庄稼,牛奶小麦只能烂掉倒掉,因为卖出去还不够支付费用。

银根紧缩,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成为烂帐。也就没资金兑付存款,大量倒闭。工厂没有资金往来,无法生产,生产出来也无人购买。最高时有1500万失业,占四分之一人口。

无数人穷困潦倒:

大萧条期内,有约200—400万中学生辍学。因为没午饭,需出力为家庭补贴生活费。

学校中,十来岁女生开始出卖自己,代价只半个美元,因为半美元能买面包活两天。更没钱买保险套,大量学生因此怀孕,随后就是流产、早产,溺婴。

《光荣与梦想》中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宾夕法尼亚州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孩子妈妈在码头徘徊等待,有腐烂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厨师把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小巷,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啃。因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等待施舍的人群,可别以为被施舍者是衣贯楚楚:

绝望的母亲:


四川達州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但要说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和波及范围之广,当属1929年-193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以至于美国人们都不得不用“大萧条”来特指它。并且,这场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后,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危机有多惨烈呢?据说,这场危机导致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1370万人失业,700万人死亡,千万人只能靠吃树皮、吃野草根才能生活。

在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情况呢?

这个还要从1920年开始说起,当时的美国,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整个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并且,由于欧洲的工业体系在一战中被摧毁,美国的工业商品在欧洲那完全是供不应求,这导致美国各个行业都蒸蒸日上。

于是乎,大量的资金不断涌入美国,不仅美国政府有钱,美国百姓们也变得越来越有钱。既然手上有这么多钱,那肯定要想办法进行投资。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断扩大在海外的投资,还大量放贷给欧洲各国,于是美国很快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至于美国的老百姓们呢,则投资国内的股票,于是一时间,美国的股市那都是一路高歌猛进。因为财富得不断增值,美国百姓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改变,“炫耀性消费”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潮流。

一方面,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推出各种贷款项目,鼓励大家借钱来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资本家们进一步刺激消费,开始不断的研发新商品,例如:洗衣机、烤箱等。

这种能够改善生活方式的商品,在市场中总是热销,价格还十分的贵,同时汽车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农民们也是扩大规模,买一些高级设备和技术,慢慢的农产品越来越多。

当然,因为这些商品价格都很贵,大部分百姓都属于是超前消费,换句话说,就是贷款买的这些商品。不过,因为美国股市在不断上涨,所以这点贷款也算不上什么,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把股票一套现,就足以偿还这种债务。

当时的美国有多疯狂呢?美国总统胡佛曾非常自豪的说下这样一句话:“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但可惜的是,这一切在1929年10月24日嘎然终至。在这一天,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

在其后两个星期里,美国股市一泻千里,近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也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接着,股市危机开始引发国民经济危机,86000多家企业破产,约5500多家银行倒闭。没了银行的资金支持,连锁导致工厂的停工,大量的工人失业,这些人当中不乏当初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比如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或者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名作家,如今却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还有许多人,因为受不了饥饿痛苦,纷纷选择自杀,心态好的人只能流落街头,翻垃圾桶找吃的,苟活着。据说,在乡下,大量破产的农场主只能靠吃野草根、蒲公英、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等专给牲口吃的野草来生活。

在城市里,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食物短缺,虽然经济危机导致生产量下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都被那些大资产家给掠夺走,他们为保障自己的财富不贬值,就宁可将过剩产品销毁掉。

比如他们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把粮食锁在仓库里面腐烂,把数不清的牛羊杀死后,扔到山谷中等待,反正就是一句话,宁可浪费,也不白白送给或便宜卖给百姓。

当时,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如果真的白送或者低价卖掉,那本来还能继续活下去的企业也活不下去,因为赚到的钱根本不够继续生产的。然后会有更多的人失业,更多人失业又会导致新一轮的购买力下降。

客观来说,这话虽然有部分道理,但本质仍然是自由经济缪论,是资本家的贪婪在作怪。

这就和古代中国的那些地主阶级一样,找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就是想继续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即便是在国家经济走向衰落时,也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这样就只能让更多人走向更加贫困的地步。

也正因为此,在经过这一事件后,美国百姓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盲目崇拜自由经济,于是罗斯福新政开始登上美国历史舞台,即用政府行政命令来部分干涉国民经济,调节国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共产主义也得以蓬勃发展起来。


我是赵帅锅


这里需要纠正一下,不是金融大萧条,是经济大萧条,金融只是经济的一部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由华尔街牛市的崩溃导致的,也是华尔街真正走向历史舞台并成名的开始。

这几年的比特币

稍微关注过比特币的人应该知道,一款P2P虚拟化加密货币,就是在华尔街诞生的,由于在交易流程中不会留下顾客的真实姓名,所以也是备受欢迎,当其发行到21000个的时候,便成了固定数量。同时,在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从09年发到17年,从0.1136到19850美元。这是一个华尔街的怪胎,它某种程度上再一次证明了华尔街的地位,投机者的天堂。

1929年华尔街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票突然暴跌,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所以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美国金融街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崩溃,有人甚至说,当时的股票价格的变动连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也难怪,因为当时的电子计算机也还没有发明出来。不过我们不得不否认,跌幅还是相当令人恐惧的,无异于看着自己的钱被风吹走。这一天,又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人们开始纷纷抛售,结果是一跌再跌,五天后,他们迎来了“黑色星期二”,这一天,很多人一生的积蓄化为了泡影。银行倒闭,工厂无法运营,工人失业,甚至国内发生有组织反抗,内战边缘。有人戏称比中国的“三年大饥荒”还要惨烈一点。工价下跌,物价上涨恶性循环犯罪率,上升。

经济危机的影响

美国人开始走上了吃野草,捡垃圾度日的道路。开始自己动手卷烟,开始用低瓦率灯泡,开始和野狗抢食腐烂的蔬菜。赫赫有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这场经济危机导致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殖民地,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那不是700万人死亡,是上亿的人被惨遭屠戮。使整个人类社会都在一同为之流血。经济危机称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噩梦,于是社会主义也随之诞生,美国也开始明白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开始发展自己的国有企业。


四十五度历史


通过这个问题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年轻人,都用花呗,超前的消费体意识。还有就是人们要还信用卡,各个行业的银行贷款。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照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是不是也会重蹈覆辙。

这次的疫情对我们的影响非常的大。各个行业的停工。经济的停滞不前,可是该花销的一样也没有减少。这段时间停 的是有点长了,一下给全国人民放了一次长假。

希望尽快的结束这次疫情。战胜病魔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的你能力武装起来。


80后老庄


1929年还尚未形成今日的经济全球化,但是美国经济的大萧条还是连锁反应一般,迅速席卷美国的各个产业。城市之中的人翻腾垃圾桶,像猪狗一般寻求食物。但是乡下大批大批的食物销毁,小麦无人割,牛羊也是成堆成堆扔进垃圾场。整个美国,弥漫着颓废低迷的气场,工产、银行相继倒闭,黑色笼罩着每一个人的头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美国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美国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美国人口袋中的钱是被人们眼睁睁的看着鼓起来的,国外自然是眼红。在人们看来,美国就是一个生产金钱的产子,几乎全世界的钱都进了美国的产子。

美国人喜欢超前消费,似乎在他们看来不存在风险一事。经济繁华的美国,每日都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物件,而美国人自认为他们有钱,就算是没有钱他们也会从银行之中贷款,或者是将钱投入股市,如此循环,生活的非常富裕。

为了迎合美国当时的局势,农民们开始研究高等的技术与手段,着力培养农产品,致使其产量高、质量高。但是过于的经济繁荣,开始影响到了农副产品的销量,小麦、玉米之类的产品,逐渐停滞。刚开始人们不以为意,这只是一种产品销量的下降。但是农产品无法售卖,影响了农民的收益,进而开始向其他产业蚕食。

而这种连锁反应,逐渐增加了失业率,不仅仅是农业个工业,其他产业亦是如此。失业率虽然引来了恐慌,但是压根人们最后的一根稻草是,股市的大跌,无数人一生的积蓄全部缩水,可以说是灰飞烟灭。银行倒闭,没了银行的支持,工产倒闭,进而致使工人失业。而人们购买劳动力的低下,使得大量的农副品停滞,整个社会产业链完全崩溃,进入了恶性循环。

曾经不可一世的地产大亨,或者是某银行家,或者是尖锐的批评家,开始走上街头,同他们最看不起的乞丐一样,开始翻腾垃圾箱寻找食物或者是排队向政府求助。甚至有的人为了一些腐烂的水果或者是面包,同狗一样争夺。

而农村却是另外一番场景,颇有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味。城市之人吃不起的肉类,被销毁进入垃圾场,因为运输费用太过昂贵,收购费用又太过低廉;而田地之中成片的小麦更是倾倒,也无人收割,因为收购价格低,只能全部销毁。

城市之中的人饿死,流浪街头;而乡下的食物却被销毁。因为这种连锁反应带来的结果,倒是让一部分国民脑袋清醒,不再过分盲目崇拜自由经济。而罗斯福新政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开始由国家掌控一些企业,逐渐引导美国经济的复苏。


小镇月明


3月9日,美国股市暴跌2000点,创2008年以来美国单日收跌最高纪录,引发世界范围内股票跟风狂跌。美国股市跌宕起伏亦牵连着美国经济运行,这不由使人想起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黑色星期四,引发持续4年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

二十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素以自由放任为根本,但其也具有一定周期性,繁荣过后就是衰退。

美国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力,由战前的债务国摇身变成了债权国,其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1920~1929年,美国汽车、家用电器、建筑等行业蓬勃发展,好像商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百姓富足生活水平直奔小康。

福特汽车公司更是号称“要生产出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果不其然,据美国统计数据表明,1929年上半年,美国每5人就拥有一辆汽车,街头私人小汽车比比皆是。那时的美国人幸福感爆棚,感觉梦想中的美国式生活近在眼前。

可美国人却不知烈火烹油之后的毁灭已近在眼前。当时美国经济看似繁荣,可其背后早已危机四伏。

当时美国资本家积极扩大生产利润高涨,赚的盆满钵满,但工人薪水依旧低的可怜。由此造成美国财富集中,1%的美国富翁掌控着美国超1/3的财富,而穷人手中却没有多少积蓄,贫富差距悬殊。

可是资本家为促销生产出的大量商品,就鼓励穷人透支信用卡消费。当时穷人们已被物质享受蒙蔽双眼,于是贷款买车,贷款买洗衣机等各种电器,只觉日后挣钱再慢慢还,先提前享受岂不快哉?

而那些资本家们与穷人思维不同,他们不是购买消费品,而是将目光聚焦到房地产。据说当时美国南部旅游胜地,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海边房产已被炒到天价,成为富人天堂。

穷人买不起房,就将钱投到股市,期待一夜暴富也享受一番富人天堂生活。1929年上半年,美国几乎到了全民炒股的境地,美国股市因大量资金注入,各支股票疯狂暴涨至巅峰状态。

就在美国人大做发财梦时,一场飓风袭击了美国迈阿密,将富人天堂席卷一空。当时美国人盖房还不是钢筋水泥结构,多为木质结构,飓风过后皆化为废墟。

美国经济犹如多米诺骨牌,一场飓风刺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随之将美国股市打入万劫不复地步。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开始有人疯狂抛售股票,引起股市大跌。当时美国股市还没有跌停限制,10月29日,美国股市再次下跌28%,股民近100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无数小股民倾家荡产被迫自杀。

据说当时美国某些高层旅馆怕有人自杀影响旅店声誉,遂接待客人时先询问确定是住宿,还是想来自杀?可见当时美国情况之混乱。

1929年美国股市风暴不只是股民的损失,还有近800家银行资不抵债破产,900万账户的存款化为乌有,大批工厂裁员,近1300万人失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曾经的白领金领们。

当时美国多为单职工家庭,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带孩子。这样的家庭结构一旦男人失业,很难抵抗经济危机来袭。许多昔日白领无法接受失业现实,依然每天早晨西装革履皮鞋锃亮走出家门,然后躺在街头长椅上度日,晚上双手空空回家,只得安慰妻子儿女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当时美国人手中无钱,社会需求已降到极点,由此就业岗位锐减,出现了一个岗位多人疯抢的状况。美国某市曾招聘几名消防员,很快就招满。其中一位落选人员,为制造消防员需求,竟跑到山上放火。试想那个美国人穷困到何等境地,才会做出如此疯狂之举,直接将自己送进了监狱呢?

许多美国人没有了收入,无奈将贷款买的车贱卖,可这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足以养活家人,遂不得不放下颜面去街头排队,等待政府救济的那个面包与一点点汤。

以上只是美国大萧条时城市居民状况,再要说起美国农民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农民贷款购买土地以及农用物资,遇到经济危机也早已濒临破产境地,而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运费太高运不出去,既便贱卖也卖不出去,只得堆在田中烂掉,整车整车的苹果倒进坑里。

还有些养殖场主为咬牙支撑商品价值,宁肯将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降价贱卖给周围饥饿之人。大批牛奶被浪费,乃至密西西比河变成了乳白色,而近旁就是大批被饿死的美国人,这俨然成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奇葩一幕。

当然并非所有美国人都是如此悲惨,当时美国家庭多一个子女,就多一份负担,于是美国人为避孕催生出了美国杜蕾斯公司。美国人苟延残喘中,为寻求短暂刺激麻醉自己,使酒吧影院爆满。

1929年美国经济崩盘亦牵连世界各国,直到1933年美国经济状况才有所缓解,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给予美国借军售带动经济的良机。但美国股市行情,直到25年后才重回巅峰状态。

如今美国股市,依旧是世界经济风向标,我们是否可以从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中,寻找到借鉴与教训,避免我们重蹈覆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