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不用“教”,媽媽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讓寶寶自己探索

文|小梅媽媽

最近天氣轉暖,小徐就經常抱著孩子去小區的公園裡曬太陽,時不時的也跟其他寶媽交流一下育兒經驗,對門王阿姨是個熱心腸,近幾天也加入了大家,給大家增添了不少歡樂。

這天,小徐看見王阿姨在教自己10個月的孫子學走路,孩子還太小,即使在王阿姨的攙扶下,也是走的搖搖晃晃的,沒走幾步就不耐煩了,“寶寶乖,再走幾步,先伸左腳,對對,就這樣。”無視了孩子的不情願,王阿姨一門心思的哄孩子繼續。

想到王阿姨的孫子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小徐開始思考要不要也教孩子走路,碰巧這個時候王阿姨看見了小徐,也過來勸說小徐趕快教孩子走路,小徐比較猶豫:“孩子才10個月大,學走路太早了吧?”

“不早不早,之前還有9個月大的孩子就學走路了呢,現在不算早了。”聽王阿姨這麼說,小徐還是很糾結,拿不定主意,打算回家再多問問同事和朋友再做決定。

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有些家長卻總是著急,急著讓孩子學習走路,急著開發孩子的智力,急著給孩子報輔導班,一個急字貫穿於孩子的教育中,孩子辛苦,父母們也不輕鬆。

對於孩子成長最基礎的走路這一項,父母們沒有必要刻意去教孩子,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孩子的四肢得到發育,等到該走路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學會。

寶寶走路不用“教”,媽媽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讓寶寶自己探索

孩子行走分階段性,媽媽不要過於著急

孩子的運動軌跡,先是手腳靈活擺動,其次再學會爬行,最後學會走路,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都為孩子的健全發展打下了基礎,每個階段都應該被重視,父母們一定不要著急。

1、孩子爬行階段

想要孩子學會行走,就要先讓孩子學會爬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最終的目的是學會走路,爬行只是其中的一個過程,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索性直接跳過爬行讓孩子學會走路,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孩子四肢力量的完善。

孩子在爬行時,可以充分鍛鍊手腳的靈活性,增強腰部和臀部以及大腿的肌肉發育,只有孩子的身體各部分都做好準備後,孩子才能更好的學習走路。

2、孩子走路階段

每個孩子學習走路的時間不一樣,主要是根據個體的發育情況來進行判斷,大多數寶寶會在11-13個月的時候開始學習走路,在此之前的2.3個月內,父母們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站立,鍛鍊腿部受力。

寶寶走路不用“教”,媽媽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讓寶寶自己探索

孩子走路不用“教”,順其自然就好

孩子通過爬行和站立,已經進行了初步的運動,這個時候父母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更多的運動,孩子爬也爬夠了,站也站夠了,潛意識裡就會想要去學習走路,這時父母再來引導,孩子很快就會掌握。

如果父母執意讓孩子很早就去學習走路,很可能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問題。

1、對孩子腿部造成傷害

爬行和站立都是在為孩子學習走路打下基礎,基礎沒做好,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影響。

在孩子的骨骼還沒有發育好時,學習走路會因為受力過重而造成膝關節損傷,後期可能會造成“X”型腿和”O”型腿

寶寶走路不用“教”,媽媽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讓寶寶自己探索

2、養成依賴習慣,不敢大膽向前走

很多父母在教孩子走路的時候,急於求成,會用手“駕著”孩子來學習走路,為孩子的獨立行走無形中增添了一份阻礙。

父母“駕著”孩子走路,是在孩子提供安全感,這會讓孩子形成習慣,在有父母的情況下能夠行走,一旦父母不在身邊或者是放開孩子,孩子就會因為恐懼而邁不動腳步,很難適應自己獨立行走。

3、行程錯誤走路姿勢

過早學習走路,孩子會因為頭部過重不足以被四肢支撐而走起來搖搖晃晃,為了維持走路的姿態,孩子的形體就需要做出讓步,常常會出現錯誤的走路姿勢,形成內八字或磨腳後跟這樣的走姿,降低整個人的儀態。

4、借用學步車危害大

用手“駕著”孩子不好,那就用學步車吧,自己能放鬆,孩子還能擴大活動範圍,很多這樣想的父母,是沒有真正意識到學步車的危害。

首先,學步車跟“駕著”走的性質差不多,都是給孩子提供安全感,既然離開了父母,孩子就不會走了,那麼離開學步車,孩子同樣也不會自己走;

其次,孩子害怕走路的根本原因是害怕受傷,會受傷是因為掌握不好平衡才會跌倒,學步車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平衡自己;最後,學步車增大了孩子的體積和速度,一旦孩子掌握不好空間和行走,走動時碰到了其他東西,就會有受傷的風險。

寶寶走路不用“教”,媽媽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讓寶寶自己探索

5、孩子學走路有快有慢

學習走路是要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來確定的,有些孩子可能很大了,學習走路卻還是磕磕絆絆的,進展很慢,有些孩子可能剛到學走路的年紀,沒幾天就走的很好了,孩子學習走路的速度有快有慢,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要太糾結學習的快慢問題。

寶寶探索走路,媽媽做好這幾步很關鍵

孩子剛開始學習走路時,是在探索這個過程,媽媽們給孩子足夠的機會去鍛鍊,才有助於孩子儘快掌握走路。

1、給孩子提供安全乾淨的行走環境

孩子是逐步學會走路的,這個過程中的任何阻礙,例如危險的物品或者是雜亂的空間,都會阻礙孩子的進步,因此就需要給孩子提供安全乾淨的場所,讓孩子能夠在其中盡情的探索。

2、在安全的情況下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有些父母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不願意讓孩子自己走動,這樣孩子的活動就很有侷限性,不能很好的習慣走路。

如果父母對一個環境感覺很安心,不妨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孩子自由的走動,通過自由行走,孩子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才會逐漸習慣自己走路。

3、多點耐心多鼓勵孩子自己走路

在孩子學會走路後,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同一個難題,那就是孩子不願意自己走,總想要抱抱。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們要多點耐心鼓勵孩子自己動起來,例如在距離孩子不遠的地方放一個玩具,引導孩子自己來拿玩具,一步一步的擴大距離,讓孩子熟悉走路

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加強對孩子的身體鍛鍊,孩子就會順水推舟的想要學習走路,既節省了父母的時間和精力,還有助於孩子更好的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寶寶走路不用“教”,媽媽做好這幾件事就夠了,讓寶寶自己探索

我是小梅媽媽,一枚90後寶媽,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過程,也希望這些能幫助每個有需要的寶媽,願每個寶貝都能更好的成長,更有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