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不用“教”,妈妈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让宝宝自己探索

文|小梅妈妈

最近天气转暖,小徐就经常抱着孩子去小区的公园里晒太阳,时不时的也跟其他宝妈交流一下育儿经验,对门王阿姨是个热心肠,近几天也加入了大家,给大家增添了不少欢乐。

这天,小徐看见王阿姨在教自己10个月的孙子学走路,孩子还太小,即使在王阿姨的搀扶下,也是走的摇摇晃晃的,没走几步就不耐烦了,“宝宝乖,再走几步,先伸左脚,对对,就这样。”无视了孩子的不情愿,王阿姨一门心思的哄孩子继续。

想到王阿姨的孙子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小徐开始思考要不要也教孩子走路,碰巧这个时候王阿姨看见了小徐,也过来劝说小徐赶快教孩子走路,小徐比较犹豫:“孩子才10个月大,学走路太早了吧?”

“不早不早,之前还有9个月大的孩子就学走路了呢,现在不算早了。”听王阿姨这么说,小徐还是很纠结,拿不定主意,打算回家再多问问同事和朋友再做决定。

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有些家长却总是着急,急着让孩子学习走路,急着开发孩子的智力,急着给孩子报辅导班,一个急字贯穿于孩子的教育中,孩子辛苦,父母们也不轻松。

对于孩子成长最基础的走路这一项,父母们没有必要刻意去教孩子,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孩子的四肢得到发育,等到该走路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学会。

宝宝走路不用“教”,妈妈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让宝宝自己探索

孩子行走分阶段性,妈妈不要过于着急

孩子的运动轨迹,先是手脚灵活摆动,其次再学会爬行,最后学会走路,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为孩子的健全发展打下了基础,每个阶段都应该被重视,父母们一定不要着急。

1、孩子爬行阶段

想要孩子学会行走,就要先让孩子学会爬行。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最终的目的是学会走路,爬行只是其中的一个过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索性直接跳过爬行让孩子学会走路,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孩子四肢力量的完善。

孩子在爬行时,可以充分锻炼手脚的灵活性,增强腰部和臀部以及大腿的肌肉发育,只有孩子的身体各部分都做好准备后,孩子才能更好的学习走路。

2、孩子走路阶段

每个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不一样,主要是根据个体的发育情况来进行判断,大多数宝宝会在11-13个月的时候开始学习走路,在此之前的2.3个月内,父母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站立,锻炼腿部受力。

宝宝走路不用“教”,妈妈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让宝宝自己探索

孩子走路不用“教”,顺其自然就好

孩子通过爬行和站立,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运动,这个时候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更多的运动,孩子爬也爬够了,站也站够了,潜意识里就会想要去学习走路,这时父母再来引导,孩子很快就会掌握。

如果父母执意让孩子很早就去学习走路,很可能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1、对孩子腿部造成伤害

爬行和站立都是在为孩子学习走路打下基础,基础没做好,会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影响。

在孩子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好时,学习走路会因为受力过重而造成膝关节损伤,后期可能会造成“X”型腿和”O”型腿

宝宝走路不用“教”,妈妈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让宝宝自己探索

2、养成依赖习惯,不敢大胆向前走

很多父母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急于求成,会用手“驾着”孩子来学习走路,为孩子的独立行走无形中增添了一份阻碍。

父母“驾着”孩子走路,是在孩子提供安全感,这会让孩子形成习惯,在有父母的情况下能够行走,一旦父母不在身边或者是放开孩子,孩子就会因为恐惧而迈不动脚步,很难适应自己独立行走。

3、行程错误走路姿势

过早学习走路,孩子会因为头部过重不足以被四肢支撑而走起来摇摇晃晃,为了维持走路的姿态,孩子的形体就需要做出让步,常常会出现错误的走路姿势,形成内八字或磨脚后跟这样的走姿,降低整个人的仪态。

4、借用学步车危害大

用手“驾着”孩子不好,那就用学步车吧,自己能放松,孩子还能扩大活动范围,很多这样想的父母,是没有真正意识到学步车的危害。

首先,学步车跟“驾着”走的性质差不多,都是给孩子提供安全感,既然离开了父母,孩子就不会走了,那么离开学步车,孩子同样也不会自己走;

其次,孩子害怕走路的根本原因是害怕受伤,会受伤是因为掌握不好平衡才会跌倒,学步车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平衡自己;最后,学步车增大了孩子的体积和速度,一旦孩子掌握不好空间和行走,走动时碰到了其他东西,就会有受伤的风险。

宝宝走路不用“教”,妈妈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让宝宝自己探索

5、孩子学走路有快有慢

学习走路是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来确定的,有些孩子可能很大了,学习走路却还是磕磕绊绊的,进展很慢,有些孩子可能刚到学走路的年纪,没几天就走的很好了,孩子学习走路的速度有快有慢,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们不要太纠结学习的快慢问题。

宝宝探索走路,妈妈做好这几步很关键

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时,是在探索这个过程,妈妈们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锻炼,才有助于孩子尽快掌握走路。

1、给孩子提供安全干净的行走环境

孩子是逐步学会走路的,这个过程中的任何阻碍,例如危险的物品或者是杂乱的空间,都会阻碍孩子的进步,因此就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干净的场所,让孩子能够在其中尽情的探索。

2、在安全的情况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有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不愿意让孩子自己走动,这样孩子的活动就很有局限性,不能很好的习惯走路。

如果父母对一个环境感觉很安心,不妨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自由的走动,通过自由行走,孩子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才会逐渐习惯自己走路。

3、多点耐心多鼓励孩子自己走路

在孩子学会走路后,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不愿意自己走,总想要抱抱。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们要多点耐心鼓励孩子自己动起来,例如在距离孩子不远的地方放一个玩具,引导孩子自己来拿玩具,一步一步的扩大距离,让孩子熟悉走路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加强对孩子的身体锻炼,孩子就会顺水推舟的想要学习走路,既节省了父母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宝宝走路不用“教”,妈妈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让宝宝自己探索

我是小梅妈妈,一枚90后宝妈,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儿知识和过程,也希望这些能帮助每个有需要的宝妈,愿每个宝贝都能更好的成长,更有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