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一个理性爱国的“叛国者”!

熟读《三国》的朋友,应该也知道谯周这个历史人物。虽然,他在正史和文学作品中的出镜率,都不是很高。然而,谯周却对三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为,刘禅正是在谯周的极力劝说下,才放弃抵抗,选择投降魏国的。因此,后世不少人在讨论蜀汉的覆灭时,都认为是“谯周误国”。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谯周|一个理性爱国的“叛国者”!

其实,谯周并非误国的奸臣,而应该说是一位相当理性的爱国者。

谯周自幼研读六经,通晓天文,是蜀地颇具德望的大儒,但他更是土生土长的蜀人。因此,身为蜀人的谯周,其骨子里所忠心的、所关心的,自始至终都是蜀地的百姓,而并非是蜀汉这个“外来政权”

谯周|一个理性爱国的“叛国者”!

要知道,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集团构成的。一股是以刘关张为首的中原集团,也可以称之为原从集团;一股是以诸葛亮、黄忠、魏延等为首的荆州集团;而最后一股才是以法正、张松等为首的益州集团,而谯周正是益州集团的官员。

益州集团虽然不是蜀汉的统治核心,但其作为蜀地的“土著”政治势力,他们才是蜀汉中最为庞大,也是最为基础的政治力量。尤其是,随着刘关张、诸葛亮等中原集团和荆州集团的核心人物相继离世,蜀汉政权才基本上益州化了。

谯周|一个理性爱国的“叛国者”!

而作为益州“土著”士族的谯周,当初之所以兢兢业业的辅助蜀汉,劝导后主励精图治,其实更多的只是希望能够借助蜀汉政权,共同把蜀地治理好,为当地百姓谋福祉。所以,谯周过去对于蜀汉耗费蜀地民力,不断发动北伐的行为,一直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他在其著作《仇国论》中,就力陈姜维北伐之过失,反对其不顾民间疾苦发动战争,穷兵黩武的行为。

后来到了蜀汉末年,魏(晋)国一统天下之大势,已经势不可挡。正可谓:”顺者昌,逆者亡“!所以,当时谯周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蜀人的谯周,在他的立场上,蜀汉和曹魏对于蜀地蜀人而言,其实都不过是外来政权。既然如此,那么谁来统治蜀地,不也是一样的吗?只要能够还蜀地百姓以太平,让自己的父老乡亲得以安居乐业,蜀汉和曹魏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呢?

谯周|一个理性爱国的“叛国者”!

所以,谯周才会率先站出来,力劝刘禅放弃抵抗,投降魏国。他这么做并非因为他不忠或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他认为顺应天下大势,才能让蜀地百姓免遭战祸,才是功德无量之举。

实际上,谯周的政治理念应该就是“顺”。当初蜀汉在蜀地坐稳了,谯周就顺应时势,辅助蜀汉,与刘氏共同治理好蜀地;而等到蜀汉败亡之势已到不可逆转之时,他再一次选择顺应时势,劝谏后主投降魏国,以保存蜀地。所以,谯周这一前一后的反差,都是因为”顺“,其核心是为了保全自己故乡的百姓,其出发点也是基于蜀地百姓的安危来考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