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我們常在生活中聽到“三教九流”這個漢語詞語,平時在歷史書籍和日常學習中也總是能瞭解到一些相關內容,那麼這個詞語究竟指什麼,又包含了哪些內容,你又是否能夠正確地說出“三教九流”的具體所指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這個詞語出自《雲麓漫鈔》,三教是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

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對於“儒、佛,道”這三教,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是三大傳統宗教,其中佛教也被稱為釋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發源自堯舜禹的五教,須知儒教不等於儒學。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尊孔子為先師,講求“仁”,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稱此為“儒教”,孔子被尊為儒教聖教主的由來也是因此,而儒學是儒教推出的教學方法,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使用儒學教書育人、管理社會。

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同時,我們要知道,“儒學”、“儒家”、“儒教”這些都不等同,都是不同的概念,但三者都是儒教文化產物,儒家是作為一個階層存在,儒教則多被看成一種信仰——儒家人的共同信仰,有聯繫卻不能等同,至於儒教對於後世以及如今的作用與價值便不言而喻。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與道合一為終極目標。要知道,道教追求的是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幸福,嚮往自然。

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重要神仙有三清,六御,財神,呂洞賓,媽祖等,講求天人合一。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這裡是指東漢時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佛,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們心靈和道德上的進步和覺悟。

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以上是“三教九流”中“三教”的基本知識,而“九流”是指‘上中下’三等。

要知道,上中下九流之說源於《七略》,它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同時,用‘流’來形容則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的緣故,水無論怎樣變化都會遵守自然的規律並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多為閒事娛樂者,在古時不具有功名家業和不耕不織的人才會鑽研,往往要迎合讀者,未能入流。

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九流”原為不同的哲思門派,民間又把它分為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各指不同的職業身份和階層、地位。

古代民間把江湖人物劃分為上、下九流,上九流:和尚、道士、畫工、郎中、風水先生、算命先生、私塾先生、藥鋪。

下九流:優伶、婢女、娼妓、乞丐、惡棍、剃頭師傅、當鋪、灶頭廚師、澡堂、木匠。

前者之所以進入上流,不是身份多高貴,而是他們與上流社會接觸頻繁。

國學文化常識之“三教九流”,辨古看今識其值

另一種分法是把社會所有的人都分類,就有上、中、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