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是怎样“香魂返故乡”的?

静心亦可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

这是作者写给香菱的判词,由判词可知,她将在夏金桂(两地生孤木)的折磨之下丧命,魂归故里。


“根并荷花一茎香”是香菱的品质,虽然她的人生历经变故,但她一直像荷花一样散发着不俗的幽香。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她“平生遭际实堪伤”。她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


童年时期,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甄家大小姐


如果说投胎是门技术活,那么香菱算是最会投胎的人。她投生于“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乡宦之家,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母亲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因为甄士隐无子,那时候还叫英莲的香菱独得宠爱。



可是,好景不长,更应了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之间的转变,往往就在一瞬间。


英莲神仙般的父亲缺乏风险意识,让家中男仆带着三岁的英莲出外看花灯,导致英莲被人贩子拐走。从此,不但失去了大小姐的身份,而且从人上人跌落为人下人。


得遇冯渊和贾雨村,两次与好运擦肩而过


在被拐之后,英莲有两次被拯救的机会,一次是被冯渊相中,一次是卷入人命官司遇到贾雨村。


冯渊本是个“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的人,也算是个高富帅,遇到被拐卖的英莲,突然转性了,“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这是英莲从人下人重新回到人上人的机会,可惜天不遂人愿,人贩子贪心不足,将英莲“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省”。于是冯薛两家互不相让,冯渊势单力薄,被薛家打死,英莲的这次转运的机会失去了。


但命运给了她第二次转运的机会。人命官司告到应天府,府台大人正是曾经受过甄家恩惠的贾雨村。



如果贾雨村和刘姥姥一样,受人点滴之恩,涌泉相报,那么英莲就得救了。但是,贾雨村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救英莲的代价太大,将葬送他好不容易谋来的前途。因此他装作不认识英莲,把英莲判给了薛家。


两次转运的机会,都与英莲擦肩而过,从此,她再也没机会重归人上人,被改名为香菱,成为了薛蟠的侍妾。


被夏金桂算计虐待,终致香魂返故乡


成为薛蟠的侍妾之后,香菱过了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薛家人待她都不错,她还在这期间有幸跟从黛玉学诗,像当年的父亲一样,整日与诗酒为伴,很是惬意。



但这一切,随着薛蟠的正妻夏金桂的到来而终止。


这夏金桂“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就和丫鬟们使性弄气,轻骂重打的”。进了薛家的门,想迅速树立当家奶奶的权威,“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于是生了灭香菱之心。


香菱虽然历经磨难,但并没从磨难中学会自保,很快就着了夏金桂的道。虽然宝钗出面把她拯救出来,但香菱“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时日不多了。



自从被拐卖,香菱便不记得父母,不记得家乡。因此,在她有生之日,她都不知道故乡在何乡,只有去世之后,从唯心的角度来看,魂魄通灵,便能魂归故里了。因此,作者说她“香魂返故乡”。


浮生漫读


这是香菱的判词。

原文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暗示了她悲惨的人生。

意思是莲和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

荷花也称莲花,因为香菱原名唤作英莲,所以这一句暗指“香菱”的名字。

香菱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

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含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薜蟠,香菱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终于被折磨致死。

胡适考证说,因为薛蟠娶了夏金桂,最后把香菱活活折磨死。可小说没有写完,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香菱的结局还不错。可是胡适说这是跟作者原意完全不一样的,香菱是彻头彻尾的命苦。


子龙zh


国风来此发表一下浅见!

此一段香魂返故乡。判词全文: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甚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判词第一句隐藏了两个名字——英莲,香菱!第二句很普通,哀叹了她命运多舛,想必大家都能懂。第三句自从两地生孤木,是一个字谜,两地为两土,合而为圭字,圭字依于木,乃桂字。此句因指夏金桂!致使香魂返故乡。诗面上解释像是香菱被夏金桂折磨致死,香魂返故乡!


但事实到作品最后作者都没有这么写!香菱并没有因为夏金桂而死,而是最终死于难产,这就非常奇怪了!很多人觉得,这是高鹗续写,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这一点更奇怪,如果我是高鹗,前面有这么明显的伏笔!我肯定会按照判词写香菱死于夏金桂之手。不会无端地改换判词之意,凭空捏造什么难产而死?

所以,结论只有一个,原稿就是这样,高鹗不过是照稿整理的!


那么,致使香魂返故乡,在书中指代了什么呢?红楼梦中香菱谐音“湘灵”,湘之灵,湘者暗指湘妃。红楼梦林黛玉取名潇湘妃子之时,对此有过解释!传说舜南巡而死苍梧,后国破,湘妃娥皇女英泪尽而亡!第80回,夏金桂给香菱改名为秋菱。香魂返故乡应该是指代这件事的!以舜死之国破喻南明之国破!桂代桂王,因桂王政权失败后,明朝就彻底灭亡了!湘之灵随国灭之恨魂返故乡,香菱只剩下秋菱!香魂返故乡意在于此也!


曹雪芹有意在80回把香菱改名为秋菱,似乎也暗示了80回是红楼梦的一个小结尾,作者是有意为之,贾母的“秋鱼入菱窠”,当是指此而言。后面史湘云那句白萍吟尽楚江秋!应该指的是后40回故事的结束!

拙见于此,水平有限,诸君莫笑!


国风1974


这是香菱的判词。

原文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暗示了她悲惨的人生。

意思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因为香菱原名唤作英莲,所以这一句暗指“香菱”的名字。

香菱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

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含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薜蟠,香菱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终于被折磨致死。

胡适考证说,因为薛蟠娶了夏金桂,最后把香菱活活折磨死。可小说没有写完,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香菱的结局还不错。可是胡适说这是跟作者原意完全不一样的,香菱是彻头彻尾的命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