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输入:“三个闭环+四个100%”

上海防输入:“三个闭环+四个100%”

截至3月21日24时,上海已连续20天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现有本地疑似病例0例。得益于各项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疫情防控态势向稳向好,人们期待已久的都市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轨。街头又飘起馥郁咖啡香,心心念念的各种美食重回视线,公园、实体店纷纷告别曾经的冷清,开始变得熙攘起来。

在城市渐渐恢复往日活力的同时,针对境外疫情输入的严格防范措施仍在继续。除了一如既往做严做实落地后专用通道分流排查闭环、“直通车”接送转运闭环、属地社区管控闭环之外,昨天的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海关参照重点国家防输入措施,针对非重点国家抵沪航班、入境人员亮出了“四个100%”,即对航班实施100%登临检疫,对入境人员实施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

“舱门”这一头,有机场口岸严格防控举措;“家门”那一头,已连续奋战两个多月的“小巷总理”们仍坚守在岗位上,压实社区防疫“拦水坝”,协同做好入境人员“居家隔离”。从“舱门”到“家门”全流程闭环管理,上海正以更严密精准、无缝衔接的防疫措施,坚决筑牢防线、守好国门,确保这座城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周六起,上海新华书店、上海书城、古籍书店、上海外文书店、思南书局等58家实体书店,联合推出“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春季图书大联展特别活动。为期两周的特别活动,既让这个春天多了一分书香,也让沪上读者多了一点欣喜。

不仅有渐渐浓郁起来的书香,人们惦念已久的“网红”街区又开始喧闹起来。街边巷尾的精致小店不再门庭冷落,重新释放出的消费活力让小店店主们终于放下心来。大大小小社区里,重新开放的社区食堂,拿出了居民们翘首以盼的食堂“网红菜”,一个馅心扎实的肉馒头、一份将油腻控制得恰到好处的干煎带鱼,正是他们平凡生活里重要的幸福感来源。

在一餐美食之外,正好的春光吸引着更多市民外出游玩。眼下,上海各大公园、绿地已陆续向市民开放。来自市绿化市容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已恢复开放城市公园共接待游客80.61万人次,是前一个周末游客量的近两倍。(记者 王嘉旖)

从舱门到家门“三个闭环”无缝衔接>>

落地后专用通道分流排查闭环

国门“铁篱笆”越扎越紧

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的浦东国际机场,是许多入境人员抵沪第一站,也是上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连日来,记者在浦东机场采访,目睹国门卫士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严密闭环。上海海关、边检、公安和机场等各方面协同接力,对入境航班、人员实施全覆盖闭环检疫,国门一线的“铁篱笆”越扎越紧,确保从飞机舱门到家门防控输入“闭环”严丝合缝。

海关启动“120、130模式”

“回到上海真好,谢谢你们的尽心尽责。”浦江海关陈捷已是第二次增援浦东了,有着医学背景的她每次都在机场登临检疫一线。她告诉记者,一次登临检疫,用时至少两小时。但最让她感动的是,好几次下机前,客舱里的乘客都会为她们鼓掌,表示感谢。

按照当前流程,海关通过登临检疫等前置手段,一线拦截有症状人员,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安排直接转运至定点医院,并开展联合采样;对症状不明显、但经海关综合研判存较大风险的入境人员,经海关采样后,按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分批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实施医学观察;对除上述方式处置的其他来自重点国家航班的入境人员,经机场工作人员引导至机场临时转运区,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后续处置,实现闭环。

上海海关昨天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上海海关已启动“120模式”“130模式”,在第一时间筛查分离有症状或存在较高风险的重点人员。有效管理传染源、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从而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120模式”针对有明确症状的旅客,他们将直接由120救护车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诊疗;“130模式”针对症状不明显但有旅居史、风险较大旅客,他们将被转运至指定隔离点集中采样,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后续处置。

上海防输入:“三个闭环+四个100%”

边检开足通道“连轴转”

“严防疫情输入这个闭环,绝对不能在边检这关断掉。”为让旅客尽快离开机场,边检开足通道“连轴转”。原本清晨4时才上班的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二队执勤组长郭佳祺,带着组员凌晨1时又坐上了验证台。口岸联防联控单位密切协作、层层把关、严防死守,入境大厅一直处于旅客不断、高峰不减的矛盾状态,这种状态每天都要持续到凌晨。

边检民警夏颖是全站有名的“快枪手”,平日里,她一小时最多验放上百名旅客,现在按照“严于平时、高于平时”的管控要求,最多只验放20人,对每一个入境人员都实施最严格的境外交叉旅行轨迹询问审核比对排查,以有效防止涉疫情人员“漏控”,确保口岸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浦东候机楼派出所机坪中队民警杜金星告诉记者,上海的闭环管理中,抵达上海的疑似旅客会第一时间转至指定医疗机构,全程会有警车护送。浦东机场21号口位于T2航站楼北侧,3月2日起,这里成了救护车进出机坪的指定通道,共保障千余辆次救护及延误航班接驳车辆进出机坪,实现“零误差、零碰擦”。

“配合海关、机场部门,细化落实国际航班入境旅客有无发热症状,以及重点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筛选排查、送医、隔离处置流程。3月1日以来,累计协助检查重点国家来沪航班400余架次,发现重点人员全部送医。”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钱健告诉记者,上海千余名警力驻守浦东、虹桥两大机场,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的落地管理,打造一条由入境到转运再到落地的防疫工作闭环,坚决守住现阶段“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底线。(记者 何易 王嘉旖)

“直通车”接送转运闭环

机场与隔离点“严丝合缝”

前几天,金山区在浦东机场的驻点工作人员接到了三名韩国籍男子。当天下午2点37分,三人在集散点完成护照确认、身份信息登记,经一系列告知后,由医生和民政工作人员陪同离开航站楼;下午3点07分,在警车陪同下乘专车前往集中隔离点。除旅客出关过程中的环环相扣,第二个闭环——“直通车”接送转运将确保所有入境返沪人员在机场与隔离点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全封闭管理,统一集中接送

自3月6日起,上海16个区分别向浦东及虹桥两个机场派驻工作团队,在旅客出口大厅一字排开,24小时现场办公,为返回本区的旅客登记。翻译、民警、医生、民政工作人员……在浦东机场金山区集散点,来自该区各单位的志愿者组成临时工作小组,以8小时为一个周期,24小时不间断轮换。

根据上海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除了集中隔离人员之外,所有入境来沪人员都实施核酸检测,各区工作人员将把他们集中送往各区的“临时集中留验点”。统一采用“集中接送”方式,目的是最大程度实现接送各环节、各空间之间的全程封闭管理、无缝衔接。

目前,上海扩大了防控重点国家的名单,浦东新区也在持续提升保障力量和运能,共有14家区级单位的170名机关干部、62名公安交警、55名公交司机、20辆公交车全天候投入在机场的战“疫”一线。

驻守在浦东机场T1航站楼的杨勇刚是浦东新区的一名转运“大白”,他负责在转运大巴上以现场拨通手机的方式一一核对信息,确认乘车人员的名单;根据行车路线,第一时间联系留验点,通知做好接人准备;等入境人员到达后,再与留验点工作人员点对点完成交接确认。而所有入境人员的信息登记表则分成三联单,分别由驻场人员、跟车人员和留验点交接人员留底、签字并拍照上传工作组。

强化分类管控,急救车随时待命

为强化分类分流管控,上海各区都与机场信息紧密对接,集中留验点定时定点配合接收,做好海关转送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有相关症状的,及时通知120急救车转送指定医疗机构,检测呈阴性的送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

据了解,目前,浦东新区加强了资源统筹,增加送医力量,安排24辆急救车24小时运作,专门转运有发热等症状人员。记者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现场了解到,与机场相关的特殊发热门诊患者,唯一的交通工具是120急救车——来,是“120”送的;走,用的也是“120”。

上海防输入:“三个闭环+四个100%”

据奉贤区卫生健康委介绍,闭环管理以来,重点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都由该区疾控中心做核酸检测,必须在采样留验点等待检测结果,再视结果进行后续处理。从昨天起,非重点国家人员也需要做检测,由于检测工作量一下子增加,奉贤区疾控中心目前已计划寻找第三方合作,以加快检测速度。

被接送到“临时集中留验点”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如果核酸测试结果为阴性的,浦东新区各街镇统一派车前往留验点接人,送至居家隔离场所。最近一周以来,浦东新区接收入境人员居家隔离人数连续增加,单日接收人数超过200人。

为保障入境人员封闭式转运的“最后一公里”,花木街道专门召开接车工作会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接车司乘、随车人员等进行个人防护指导,确保人员安全;与城运中心对接,排定接送路线,优化接送流程;打印中英文温馨提示,发给车上居民告知他们社区居家隔离注意事项。(记者 唐玮婕 薄小波)

属地社区管控闭环

“居家隔离”发挥网底作用

作为上海严防严控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三个闭环”之一,属地社区管控闭环是其中重要的“最后一关”。在这一环上,地区公安、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社区,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离开住所;居村委会则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境外返沪人员的医学监测……多方通力合作,协同作战,让居家隔离充分发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网底作用。

社区管理服务既严又暖

在奉贤区,南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金梅红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共有35名公共卫生医护人员、7名乡村医生、24名家庭医生,按照区域分工“点对点”开展辖区45个村居重点国家及地区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工作,3月至今,共观察境外重点国家24人,包含外籍人员3人。该中心的来沪重点人员健康智控管理平台可接收由上海市管理端推送来的境外返沪重点人员信息,再由社区管理端发给“点对点”的责任医生落实居家观察工作。

为了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精准管理,上海社区各出实招,既有严格的管控,又不乏温暖的服务。

作为沪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社区之一,浦东新区金桥镇碧云社区的常住外籍人士超过3000人。对于居家隔离的人员,碧云社区采取“一户一策”的专人包干制,安排一名社区医生、一名涉外社工(或外语志愿者)、一名物业专员组成三人小分队,对口负责一户隔离家庭。同时,小区还为居家隔离人员落实生活垃圾专人上门收运、快递外卖专人送至家门口、隔离楼层相关区域专人消杀等服务措施,业委会也会对业主加强心理关怀,邻里守望相助。

上海防输入:“三个闭环+四个100%”

此外,不少小区还借助智能设备,提升防控效率——长宁区北新泾街道针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推出“智能手环”,不但可24小时对隔离人员体温状况进行监测,一旦隔离对象出现位置偏离等情况,系统后台也会将提醒及时发给居委会干部,便于居委会干部及时跟进。

集中隔离点防疫手势统一

在“最后一环”中,除了居家隔离的社区,还有集中隔离的观察点。

目前,浦东新区已经举全区之力快速新增一批集中隔离观察点,做好重点国家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观察工作。通过加强资源统筹,集中隔离观察点各项防疫措施严格落实,采取一个标准、一种手势,所有管控措施同样适用于外籍人士。3月以来,浦东新区集中观察点从6个增加到目前的30个,增量全部用于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观察,投入管理、医护力量达1200名。截至昨天上午7时,30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共接收机场转送重点国家入境人员8098人。

奉贤区杭州湾畔一家酒店被设为境外返沪人员集中隔离点,该区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黄红芳,是集中隔离点第八批隔离工作医疗组组长,该集中隔离点目前共有8名医务工作人员,其中5名来自附近的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红芳介绍,3月16日周一来接班时,隔离点已有40多名隔离人员,而到周五,增至99位隔离人员,其中留验12人,外籍8人。所有工作人员都是24小时连轴转。

71岁邵老先生刚刚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回国,当经历由虹桥机场到奉贤区这处集中隔离点的整个转运过程后,他表示自己感到“无比的安心”,“我不知道这些工作人员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姓什么,甚至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他们连身影也是一样的,偶尔能在他们的白衣服后面看到是某单位,但是看不清。尽管如此,我肯定会记住他们,他们是我们的白衣战士。经过在这里的14天隔离,大家回去之后一定会安心、放心”。(记者 唐玮婕 薄小波)

非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检疫已成为外防输入之“重”>>

上海海关强化口岸防输入,亮出“四个100%”

上海海关在严格落实重点国家抵沪航班、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同时,对非重点国家航班全力实施100%登临检疫,对入境人员实施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

口岸防输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海关明确,对非重点国家航班全力实施100%登临检疫,对入境人员实施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目前,上海海关从全关范围紧急调配关员支援空港一线,由原编制在岗的500人增加到1132人,24小时不间断运作。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昨天发布,根据境外疫情发展态势,结合本市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实际,对疫情防控重点国家名录作出调整:在原有24个疫情防控重点国家名录中,将日本调出,增加菲律宾。

20日,上海海关共监管入境航班123架次,入境人员11298人。通过海关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有重点国家旅居史的入境人员共计7544人,占入境人员总数的6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616人经非重点国家转机入境。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在严格落实重点国家抵沪航班、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非重点国家航班、入境人员检疫工作成为当前口岸防输入的关键环节。

对重点国家的航班及入境人员,实施更为严格的100%登临检疫、100%体温监测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对非重点国家的航班全力实施100%登临检疫,对入境人员实施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登临检疫关员两人一组在停机位候命,将根据提前通报情况调整登临组数(多组或单组上机)。”据浦东海关值机处介绍,航班停靠相对固定机位或廊桥后,海关关员一进舱门,乘务长将第一时间提交航程报告。报告中,包括机上是否有旅客发烧、吃药或其他不正常症状等,且报告须由乘务长签字确认。关员会逐一对相关旅客进行体温筛查、信息查验等入境检疫流程。同时,考虑到发热并非感染新冠病毒唯一症状,联防联控各部门提前加强风险布控、数据共享也在发挥重要作用。有过重点区域旅行史的旅客名单也会第一时间提交到登临检疫关员手中。

登临检疫后,旅客在关员和机场工作人员陪同下分批下机,海关已将流调的桌椅前置到廊桥附近,下机旅客将100%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上海海关已抽调大批关员火速增援检疫一线。这些人中,不乏有凌晨5时接到指令、上午8时就已上岗国门的卫生检疫一线工作人员。一套流调流程,要问50多个问题,从逻辑反推,顺向归纳,关员将会把入境者初步轨迹记录在册并发出警示,用时至少10分钟。

上海防输入:“三个闭环+四个100%”

随后再进入健康申明卡初筛、测温及正式递交健康申明卡流程。每个航班都是厚厚几大叠健康申明卡,会立即整理归档,便于追溯。在此过程中,海关和边检部门会针对来源地,依据检疫、筛查标准,逐一对每位旅客对标检查分析分流。

而健康申明卡或测温中出现异常的旅客,会立即被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带往专门的流调室,再次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取样检测。

为确保入境人员实施100%体温监测、100%健康申明卡审核,上海海关重新调整通道空间布局,合理调控入境人员等候排队间距,严格落实两次测温。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健康申明卡的审核力度,大力推广健康申明卡电子申报,实现相关信息可追溯。

上海海关表示,将全面加强数据共享:加强对航空公司报送旅客舱单信息的审核和应用,有效甄别和捕捉高风险旅客;加强与边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有效排查搭乘非重点国家航班中转入境的重点人群,提升口岸防控精准度;健全与市卫生健康委的信息交互机制,实现即时推送,同步强化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分流处置人员的后续状态;加强与长三角地方政府、海关之间的数据对接和信息互换,联合开展风险信息研判,根据研判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科学、精准防控。(记者 何易 王嘉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