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60天按下重啟鍵,旅行社復工路上的喜與憂

停擺60天按下重啟鍵,旅行社復工路上的喜與憂


省內遊解禁了,旅行社全面復工還會遠嗎?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國旅行社業務已經停擺了近60天。近日,終於有利好的消息傳來,多地的政策已經允許省內遊業務恢復營業。


據瞭解,目前上海、陝西、新疆、四川、貴州等多地文旅局已經發布文件對旅遊企業復工復產做出明確要求,除跨省和出入境的團隊旅遊業務及“機票+酒店”旅遊業務以外,企業可恢復開展旅遊經營活動。這意味著,旅行社的部分省內、市內旅遊業務被解禁,被按下暫停鍵的旅行社正式進入復甦期。


然而,面對已經解禁的省內遊業務,旅行社在感到開心的同時,也在焦急等待市場更大的解禁消息,有多位旅行社負責人對聞旅表示,省內遊對於旅行社來說能做的產品有限,緩解現有困境效果杯水車薪。


1

多地省內遊恢復,旅行社卻依然“愁”上心頭


3月14日,上海市文旅局下發《關於本市旅遊企業恢復部分經營活動的通知》,規定上海市各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不得經營跨省(區、市)和出入境的團隊旅遊業務及“機票+酒店”旅遊業務。上述範圍以外的經營活動可正常開展。


接到通知後,總部位於上海的匹匹扣旅遊圈馬上恢復了周邊遊(市內市郊)和酒店套餐業務,重點放在以踏青、賞花、採摘新農業為主題的短途線路產品上,並上線30多個酒店預售產品。


“因為疫情的關係,消費者將出行的安全性放在需求的第一位,因此生態、度假休閒類的酒店套餐產品更受歡迎,譬如無錫拈花灣酒店+景點聯票套餐產品,無錫黿頭渚櫻花山莊等,諮詢預定的人非常多。

從出遊形勢上來說,自由行還是大多數,散客成團基本是以家庭遊為主,幾個家庭組成的20人左右團隊較多。因此業務已經能正常的開展,但恢復的速度比較緩慢” 匹匹扣旅遊圈CEO李愛玲對聞旅表示。


上海岸上魚國際旅行社負責人金翊在對恢復省內遊感到高興的同時,也仍有擔憂。他表示不能夠跨省經營對於旅行社來說能做的產品十分有限,目前的情況來看僅比較有知名度的景區目的地的周邊遊產品以及自駕遊套餐詢問的遊客會多一些,但這種短途出遊,本地居民很少有會選擇跟團,而且一般當天往返不涉及住宿,利潤空間十分有限。對於緩解疫情帶來的壓力,可以說杯水車薪。


據聞旅瞭解,有旅行社即便是收到了省內遊解禁的通知,但現階段仍沒有恢復營業的打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省內遊產生的通過旅行社出遊的需求有限,更多是自助出遊,即便是現在推出周邊遊產品也無法覆蓋復工所產生的成本,還是會繼續觀望一段時間,等到跨省經營的禁令解封后,在考慮恢復營業。


事實上,自景區開始恢復營業以來,宅在家中近兩個月的消費者早已按捺不住外出遊玩的心,江西武功山景區、河南新鄉寶泉景區等多個旅遊景區在開園後都被遊客擠爆,導致景區不得不緊急限制入園人次,而這些遊客,大多是自駕游出行,彼時旅行社省內業務還尚未恢復。


有業內專家解讀,從疫情形勢來看,國內遊必會成為今年各家旅行社的業務重點,但省內遊會更側重自由行、一日遊,不涉及酒店以及大交通,旅行社攬客的空間不大,反而對於線上OTA來說更加有利,只有到跨省旅遊禁令真正解除時,對於旅行社來說才是真正進入業務復甦的快車道。省內遊解禁是一個積極信號,也是對國內遊全面恢復的試水,畢竟疫情危機尚未完全解除,遊客也需要通過短途的出遊來恢復旅遊消費的信心。


停擺60天按下重啟鍵,旅行社復工路上的喜與憂


2

旅遊保證金退還,仍難解企業現金流壓力


自文旅部1月26日發佈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的通知後,旅行社的“抗疫戰爭”就正式打響,除了業務全面停擺,遊客的退款需求成為旅行社面臨的巨大挑戰,特別是中小旅行社,能否挺過退款壓力成為能夠繼續撐下去的關鍵。


擁有五十多家門市的內蒙古民族國際旅行社是當地經營20幾年的老牌旅行社,疫情發生後,各種退款申請如雪花一般湧來,讓作為旅行社常務總監的張贇馨倍感壓力。


“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集中的退款申請需求,一邊是消費者急於拿錢恨不得申請之後馬上到賬,而另一邊是供應商押款不退,作為旅行社兩頭承壓。再加上停業沒有了進賬,有一種鍋裡吃完,庫裡沒了,連買米買面也找不到地方的危機感。”


廣州喜玩國際旅行社負責人也對聞旅表示,疫情業務停擺給旅行社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不能發團,還有各個供應商在春節假期儲備的大量庫存都被積壓了,且旅行社會提前預付很多費用給地接社、航司和酒店,再加上春節前夕給員工做了結算、發了獎金,本來就處於賬上現金比較脆弱的時期。這個時候遇到大量遊客的退款申請產生的墊資需求,資金鍊很容易繃斷。


為了能夠給旅行社紓困,文旅部2月5日發佈相關通知,決定向旅行社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的範圍為全國已依法繳納保證金、領取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旅行社,暫退標準是現有繳納額的80%。


張贇馨表示,保證金的退還對於旅行社來說只能解一下燃眉之急,作為旅行社來說是長期停業情況下的救命錢,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用這筆錢的。

而且這是疫情之下的特別政策,等一切迴歸正常,需要補回去的可能性很大,這畢竟是保證消費者利益的手段,目前他們並沒有計劃動這筆保證金,而是嘗試開發新的小包團業務模式,以及衍生一些保險、代購等新業務來維持運營,畢竟,公司的員工還要養家餬口。


他進一步談到,業務暫停後員工無事可做,人心渙散,人才流失對於企業來說是看不見的損失,這一點同樣棘手致命,目前能做的就是保證員工的基本生活開銷,積極探尋新的出路,等待行業復甦。因為經歷過非典疫情,也經歷過經濟危機的蕭條時期,內蒙古民族國際旅行社一直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中規中矩的發展業務,相對較大的旅行社,我們反而能夠撐的更久,堅持半年也沒問題,相信疫情之後,旅遊市場也會出現更大的機遇。


對此喜玩負責人十分認同,他表示保證金不能幫助旅行社走出困境,還需要旅行社自身積極尋找出路。喜玩會利用疫情的停擺期加強對員工的在線培訓,學習旅遊服務和目的地方面的技能知識,同時加強技術研發方面的準備,為後續業務發力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應對計劃,利用這段時間著手製定疫情過後的產品計劃和資源採購計劃,為疫情解除後的消費爆發積攢力量。


停擺60天按下重啟鍵,旅行社復工路上的喜與憂


3

押注國內遊,五一假期或迎首個出遊爆發期


有分析認為,錯過了春節假期,如果疫情在五一假期還不能被完全撲滅,一定會給旅遊行業帶來二次衝擊。目前來看,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中國本土已經實現零新增,這也讓旅遊旅遊業者看到了行業加快復甦的希望。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2020年最新節假日放假通知,其中五一假期由此前的三天延長至五天,這個假期也被業內看作是旅遊行業空白近兩月後最有可能出現的首個國內遊高峰期。根據去哪兒網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於五一出遊的搜索量環比增長近八成。


旅行社也將業務復甦的希望寄託在五一假期上,積極備戰相關產品。眾信旅遊負責人表示,因此從目的地來看,國內遊尤其周邊遊對於遊客出遊而言更容易,更便捷,頻次更高,會較為快速的恢復。

2019年起眾信旅遊就加大力度深耕國內遊市場,也收到十分良好的市場反饋。考慮到疫情給消費者帶來的心理影響,康養旅遊、紅色旅遊、家庭親子游等產品會更被消費者所青睞。


上海岸上魚國際旅行社負責人金翊也表示,五月份國內遊能夠恢復的可能性比較大,從目前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形勢來看,今年上半年出境遊業務想要恢復希望已經越來越渺茫,因此環境國際旅行社今年的業務重點肯定會向國內遊市場轉移,推出定製遊、小包團產品。且根據國內的疫情防控情況,預計西藏、青海、新疆、內蒙等疫情防控效果更好、風險更低的目的地會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旅遊業者已經摩拳擦掌之際,也有更加理智的聲音出現。很多觀點認為大家都在期盼的疫情結束後的報復性消費很可能不會出現。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短時間內並不能清除乾淨,全球爆發的狀況讓中國的防疫向持久戰方向演變;另一方面,疫情管控時間過長,很多人停工停產收入損失嚴重,馬上花大筆錢用於旅遊的可能性大打折扣,這是旅遊業者需要注意到的。


李愛玲也表示,旅遊企業不能將過多的希望寄託在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上,而是應該從更長遠考慮,吸取疫情給行業帶來的經驗教訓。這次疫情給旅行社企業敲響了警鐘,由於長期業務形式單一,當旅遊業務被叫停後,沒有了其他收入來源,造成巨大壓力。因此旅行社未來需要重視旅遊+特產、生活、養老、健康,盤點自己手裡已有的資源和渠道,擴大自己的經營範圍,提升客戶的消費頻次和企業的盈利能力。且疫情讓消費者的心態發生了改變,重視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將營銷重點從獲取流量轉化到用戶深挖維護上來,都是需要深化的能力,很多旅行社已經開始行動,包括匹匹扣旅遊圈。


正如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所言,旅遊行業復產急不得也緩不得,一方面疫情風險沒有解除前,旅遊行業很難全面恢復,旅遊重啟急不得;但另一方面,政策對旅遊業振興的支持、企業自身的創新研發以及通過疫情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行動不能停,行業自救緩不得。


疫情形勢瞬息萬變,不論五一假期來臨之際市場恢復到什麼程度,消費者又持有怎樣的消費態度,對於旅遊企業來說,一樣需要想辦法活下去。好在,目前國內市場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相信只要堅持過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就會出現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