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江苏连云港赣榆有套变废为宝大系统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积极争取中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逐步在全区建立畜禽养殖粪污“1+12+N”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据了解,赣榆区地处江苏东北部,沿海、平原、山区各占1/3,生猪年饲养量100多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150万只以上、大牲畜年饲养量4万头以上,年产生畜禽粪污约187万吨,全区耕地面积103万亩,年产秸秆约70万吨。

传统畜禽粪污的处理方式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加剧了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高质发展的要求不相符。针对这一现状,赣榆区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为了更好地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赣榆区创新构建“1+12+N”新模式。该模式的内涵是:建设1个有机肥加工中心,解决“转化”难题;配套12个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分中心,解决“收处”难题。在12个农业镇各建设1个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分中心,包括干粪堆场、曝氧处理池及配套设施等。分中心采取社会资本参与、集体管理等不同模式运营;联结N个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解决“消纳”难题。全面打通12个粪污收集处理分中心与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多万亩优质特色林果茶基地及设施农业园区无缝对接,推进粪便有机肥综合利用,沼肥田间循环管网喷滴灌,实现就地就近循环利用。

赣榆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综合中心就是个典型代表。该综合中心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2000余万元, 依托赣榆区2017年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已建成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中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粪污有机肥加工中心和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中心,并将收集来的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商品化加工,完全消纳农业废弃物,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综合中心推广“种-养-加”的生态循环农业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通过对高标准农田、农业示范园、蔬菜大棚、林果基地等施用粪污有机肥,全面减控养殖污染,彻底解决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服务保障方面,赣榆区建立完善12个镇级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首先是将养殖粪污收集处理纳入服务范畴,分别对接12个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分中心,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养殖粪污社会化收集服务体系,全方位实施到点收集服务。其次是实施供应肥料服务。服务公司根据辖区生态循环农业基地或种植者对有机肥使用需求,及对接有机肥加工处理中心,将需要的有机肥送到田间地头,并指导机械抛洒或管网喷灌等服务。再次是实施管护技术服务。服务公司在负责粪污收集的同时,拓宽服务内容,承接指导辖区养殖场户进行养殖工艺改进、粪污处理设施维护,跟踪实施田间肥水循环管网日常管护,指导服务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成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赣榆区建立3种模式,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一张图监管:明确各村委会主任为养殖污染监督责任人,将本村各养殖场综合信息及监督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制作成图,在村委会公开栏上公示,形成“一村一图”的监管格局。一张网监控:将全区大型规模养殖场与区农业农村局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联网对接,尤其对排污大户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常态化、信息化监管。一条线监督:区、镇两级加大对各村监督责任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倒逼监督责任人履职尽责。同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广大村民自觉抵制违规排污等污染环境行为。

赣榆区能源办主任张勇表示,多年来,赣榆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采用“1+12+N”的模式,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畜禽粪污治理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实现了畜禽养殖粪污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科学处理畜禽粪污的新路径。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 张林萍 通讯员 邵晞)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江苏连云港赣榆有套变废为宝大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