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万亩秸秆“变废为宝”

“秸秆留在田里,影响下一年农作物的种植,通过焚烧处理既不环保,又不安全,这下有了回收途径,不仅省心还能带来额外收入!” 3月19日,在昌黎县朱各庄镇坎上村的田地里,鲁纪钢看着自家的废弃秸秆被流动秸秆粉碎机回收处理,想着每亩还带来了100块钱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成堆的秸秆经过流动秸秆粉碎机的处理后,变成了一块块方形的秸秆包被工人装车运走,地里散落的碎秸秆也在秸秆粉碎打捆机的处理后,变成一捆捆圆柱形秸秆包从机器里“吐”出来,整齐地排列在干净的田地上等待装运。

“别小看这两种机器,它们能耐可大了,成堆或零散的秸秆都能处理,每台机器的最大日处理量能达到40多亩!”老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卫东介绍说,以往玉米和花生收获后让农民发愁如何处理的秸秆,现在通过铡草机、打包机、方捆机等各种机械的处理后,每种秸秆都有了新用途。成堆的玉米秸秆会被粉碎、打包,整齐干净的卖给牛羊养殖厂当做有助于牛羊生长的“有机饲料”,地表的碎秸秆等在被粉碎、打包后当做燃料送往发电厂进行回收再利用。

在位于安山镇的鑫丰牧业内,500多头奶牛正悠闲地吃着主人用花生秸秆和饲料配制的“营养餐”。奶牛场负责人介绍说,加工后的秸秆是奶牛日常饲料配备的必需品之一,里面的粗纤维和蛋白有助于奶牛生长和产奶,价格更是比进口苜蓿便宜很多,性价比非常高,大大节省了企业的养殖成本。

“秋收后的花生秸秆更是好东西!”鲁卫东介绍,他们会把花生收获后的秸秆集中收储到合作社,晾干后经过粉碎除膜机处理,出来的秸秆干干净净,不含一点塑料,是牛羊的好“口粮”。这些“有机饲料”和“口粮”现在已成为本地以及内蒙古、唐山等地各大养殖厂的抢手货。

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季节,以往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秸秆怎么处理,是一件令农户头疼的事,成堆的摆放在一起,不仅占地方还影响春耕,想要处理也找不出好的办法。如今,昌黎县朱各庄镇老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秸秆处理的新出路,引进十几台多种秸秆处理机械,回收秸秆,将秸秆“变废为宝”,不仅有效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彻底解决了当地百姓秸秆处理这一“老大难”的问题。目前,合作社年处理秸秆量已达上万亩,秸秆回收利用给农民额外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