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引领绿色发展

摘要:   立夏时节,气温持续攀升,在太和县郭庙镇张西村冬桃种植基地,沼液正通过滴灌设施输送到桃树的根部,为冬桃生长提供肥料。随着大型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当地一度被遗弃的农作物秸秆变成了 ...

  立夏时节,气温持续攀升,在太和县郭庙镇张西村冬桃种植基地,沼液正通过滴灌设施输送到桃树的根部,为冬桃生长提供肥料。随着大型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当地一度被遗弃的农作物秸秆变成了可以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

  

  张西村大型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969万元,由安徽永志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一期工程建有厌氧发酵罐2000立方米、储气柜800立方米、沼液收集池100立方米、输气管网10公里。“2017年,该项目被列入民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张向庄中心村、小隋庄自然村的150户居民接入了沼气。”永志环能科技现场负责人张从金告诉记者,经过前期调试,项目每天可以消耗各类农作物秸秆10吨,日均产出沼气2000立方米。另外,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基坑开挖,计划建设容量为6000立方米的半地下厌氧发酵罐,投产后日产沼气将达到1万立方米。

  

  利用秸秆加工沼气产生的沼液,除了用作周边果园的滴灌肥料外,还是加工叶面肥的重要原料,其肥效是普通化学合成肥料的10倍以上,极易被植物吸收。目前,永志环能科技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于近期合作建设叶面肥生产项目。

  

  随着张西村大型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的稳步实施,周边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向永志环能科技表达了合作意愿,位于郭庙镇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太和县本四家庭农场就是其中一家。

  

  “我们的花苗、花土、花肥现在主要依赖欧洲进口,如果能用上本地的有机肥、叶面肥,成本肯定能降不少。”本四家庭农场负责人文正洪告诉记者,经过4年多的发展,企业的花卉苗木种植规模已达到169亩,建设有4座连体温室大棚和60座墙体温室大棚,去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然而,去掉较高的生产成本,利润只有百十万元。眼下,他们正盼着张西村大型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早日建成投产,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创造条件。

  

  郭庙镇党委书记尚晓雷对记者说,提起郭庙,很多人都知道这里的西瓜有名,有3万亩的种植规模。如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该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万亩,去年的销售额已达4亿元。郭庙镇现代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入驻项目9个,涉及花卉苗木、食用菌栽培、林下种植、水产养殖多个行业,占全镇耕地面积60%以上的特色经济作物对优质肥料的需求非常旺盛。

  

  “建设大型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并以此为龙头发展循环经济,必将为我们发展绿色农业注入新的动力。”尚晓雷说,当前,围绕《郭庙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当地重点打造的“一核、三区、两带、三片”已经初具规模。其中,生态花卉苗木特色农业示范区已经引进安徽钰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标准育苗企业,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秸秆沼气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郭庙镇的环境改善,今年以来,数以千计的鹭鸟选择在该镇枣树庄一带栖息、繁殖,“赏花、品瓜、观鸟、慢生活”随之成为当地打造观光旅游农业的新思路。

变废为宝 引领绿色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