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裡去,否則你永遠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洛克定律:確定目標、專注行動,有目標才能成功。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學生時代,同樣的老師、學校和環境,別人輕而易舉的考上了名校,而你比他更努力反而才勉強考上大學;工作中,同樣的任務同樣的時間,優秀的同事卻總能出色完成任務,你卻差了一大截;生活中,別人能夠快速完成計劃好的事情,而你卻拖延總是完成不好。

是因為自己笨嗎?或許存在些許天生智力水平的差異,但更多的或是你的目標感不夠強。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叫做“獵人的目標”:

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草原上獵殺野兔。在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得當,開始行動之前,父親向三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們手裡的獵槍、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際的草原。”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只看到了野兔。”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為行動指出正確的方向,才能在實現目標的路上少走彎路,單位時間內,相較他人擁有更大的成就。漫無目標,或目標過多、分散,都會阻礙我們的前進。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明確的目標可以少走彎路

01 目標對我們到底有多重要

拿破崙·希爾說過:“一個人能夠想到一件事並抱有信心,那麼他就能實現它。”

美國哈佛大學在1953年做過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結果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群即將走出校園智力、學歷和環境等都差不多的學生,結果如下:

  • 27%的人沒有目標。
  • 60%的人目標饃糊。
  •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 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美國哈佛目標調查報告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這群學生跟蹤調查,發現:

  • 3%有清晰而且長遠的目標的人:一直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成為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 10%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達成,成為行業專業人士,有很好的工作,比如醫生、律師、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等。
  • 60%目標模糊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層或下層,儘管能夠安穩地生活,但是沒有取得什麼成績。
  • 27%沒有目標的人: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得十分不如意,不斷抱怨社會和他人,經常失業,家庭也不幸福。

且,3%的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了97%的人所擁有財富的總和。由此可見目標的重要性。

古希臘彼得斯說:“須有人生的目標,否則精力全屬浪費。”

真正做出成績的,往往是那些擁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相比沒有清晰而長遠目標的人,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而收穫甚微。有目標未必能成功,沒有目標勢必沒什麼成功可言了。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目標的重要性

02 制定適合自己的有效目標

對於成功,每個人有不同的定義,適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成功,同樣的,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才是一個有效的目標,什麼是適合自己的目標呢?

曾有一個叫奧托·瓦拉赫的人,中學時,父母為他選了文學之路,可一學期下來,老師給他的評語竟為:“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無奈,他又改學油畫,但這次得到的評語更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覺得他做事一絲不苟,這是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誰料,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並最終成了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

這便是人們廣為傳頌的“瓦拉赫效應”,人要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制定目標也一樣,要根據自己的特性,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才是一個有效的目標。簡單可歸納為: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意願;是不是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可以讓自己獲得持續成長。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

什麼是有效的目標?

"洛克定律"是指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性的時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1、目標避免過高或不切實際

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廢寢忘食發明永動機,花了十年時間,最終沒有成功。

因為“永動機”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假設本身就違背了物理學上的質量守恆定律,因此單獨從發明永動機的目的而言,這是無意義的。

永動機是指違反熱力學基本定律的不能實現的發動機,世界上不存在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

過高或不缺實際的目標容易失敗,失敗多了便容易氣餒,亦或一蹶不振,對自己造成不良的影響。

2、過低或重複性目標毫無意義

過低的目標無疑不是對自身資源的消耗和浪費,而重複性目標,指的是比如清潔工掃地,掃20年30年,只可能越來越熟練,速度越來越快,對個人而言,並不會有實質意義上的提升,任何一個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輕易取代他的位置。

所以,制定目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制定適當可行的“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達成目標後可增強信心,促進下一步的行動,逐漸挑戰升級目標,如此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成長。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

03 如何有效的達成目標

制定好目標後,如何有效的達成目標,是成功的關鍵。下面提供四個措施或建議:

1、認知層面

除了知曉目標對於自己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外,更重要的是,對目標和實現路徑之間的正確認知。

目標往往不像想象中那麼容易實現,不然只要會制定目標,便應該有很多的人能夠實現人生目標才對,而事實卻非如此。

《持續行動》中有提到,“每個人在收穫成長、取得進步的時候,都會遇到‘循環怪圈’開始時興奮熱切,在中間階段遇到突發情況手忙腳亂,在抵達終點前放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淪後,情緒平復,又會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世間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放棄,而是放棄過又想重新開始。”——《持續行動》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們往往高估了自己與目標實現之間的路徑關係。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正利用早上的大好時光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突然手機屏幕上顯示了一條消息,你拿起手機查看了這則消息,自然回覆了對方,在等待對方回覆的過程中,順便刷了刷朋友圈,看到感興趣的點進去看了看,不知不覺,一大半時間在手機中溜走,突然意識到的時候,快吃午飯了,又趕忙做飯或預定午餐。

生活是故事的開始,故事是意外的集合。現實生活中,事情不會沿著人們腦海中所預演的故事場景來發展,甚至會多出成千上萬個藉口,阻止你前行,一旦心裡的防線被攻破,藉口和理由便如洪水般氾濫湧出。對此,要有一個清晰的心裡認知。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面對現實”,將腦海中不切實際的幻想同現實世界持平,樹立突破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或意外的意識。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提升頭腦認知

2、目標分解

當一個大的目標擺在面前時,往往心理上會有一定的壓力,且未進行目標分解前,會比較模糊,起初,很多人會覺得時間多而不予理會,等到真正來不急時,才壓力山大,手忙腳亂最後不了了之。

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進行目標分解,比如想要讀完一本240頁的書籍,按照每天10頁的進度,24天就可以讀完,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速度有所提升,每天讀20頁的話,12天也就是不到兩週久可以讀完。

這樣分解下來,每天只需要完成既定數量的小目標任務,心裡壓力降低,又能看得見每天的進步,對於目標的實現會容易很多。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目標分解

3、塑造環境

大家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媽媽為了給孟子製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曾經三次搬家,孟子和我們的小時候一樣貪玩,不愛讀書,還經常模範搞怪,孟子的母親認為環境不好就搬家三次,後來孟子成為一個十分有用的人。

可見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儘量去營造一個沒有干擾源的相對安靜的環境。比如將手機放在客廳、避免一些其他的噪音、將小零食鎖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給自己周邊擺放上跟目標有關的物品等,有助於順利的完成目標。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塑造無干擾源的環境

4、藉助外力

一個人可以走的快,一群人卻可以走的遠。有時候動力不足時,周圍同伴的互相打氣和支持,可以讓自己走的更久遠一些,不至於還沒走到目標盡頭就已經放棄。

所以,在實現目標的路上,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或者加入相同目標的團體,大家互相監督,互相鼓勵,相比一個人依靠毅力來完成,會容易很多,前行的路也會越來越穩健。

為何你總是陷入開始又放棄的循環怪圈,因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藉助外力,互相監督,互相鼓勵

結語

一艘船不知道該行駛去哪個港口,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不會是順風,甚至有可能朝著相反的航向漸行漸遠。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目標可以使我們精神抖擻,步履加快;無目標則令人懶散,速度減慢。

目標是人生的羅盤針,為我們指明方向,真正認知目標的重要意義,明確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面對現實,運用目標分解、塑造環境、藉助外力等方法或技巧,持續行動,助力自己實現一個心之嚮往的美好人生。

我是 ,熱愛讀書,寫作和分享,相信心靈的力量,可以帶我們抵達夢想的彼岸,沉下心,持續做正確的事兒,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