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杨天南版《巴菲特致股东信》的推荐及挑刺(下)

篇谈了对此书的推荐理由,本篇专列老唐在一本已经很完美的译著里挑出来的刺,我按照《巴菲特致股东信》天南译本的页码顺序列。但必须再次强调,只是老唐的个人看法,不保证对。

第8页

原文:账面的结果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运作和资本分配的决策。在收购成本相近的时候,我们宁可购买那些根据标准会计准则,未在账面体现出来,但实际可以带来2美元盈利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可以在账面上体现出来,但仅能获得1美元盈利的资产。这正是我们经常面临的情况,因为一个完整企业全部资产 (所有利润都在报表中体现) 的价格有可能会两倍于一个企业的部分资产 (大部分利润未在报表中体现) 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我们希望那些未体现的盈利,通过资本增值的形式体现在我们的内在价值里。

建议:将「这正是我们经常面临的情况」修改为「我们经常做这样的决定」。

解释:这段话表述的核心是我们不在意收购对象的利润是否在我们的报表上体现。原文「这正是我们经常面临的情况……」含义模糊,不知道前后文有什么关系,而若按照老唐建议修改,‘因为’之后的句子,就是解释我们做决定的原因。

第14页

原文:我们不会讨论我们的投资活动、股票交易。甚至那些已经出售的证券,我们也不会讨论(因为未来可能再买回来)。对那些传言中的投资,我们也不谈论,因为如果一会儿说“不谈论”,一会儿说“无可奉告”,那后者就被信以为真了。

建议:将「对那些传言……信以为真了」修改为「对那些关于我们买入什么股票的谣言,我们也不否认。因为如果这次否认谣言,下次我们再说“无可奉告”就会被理解为确认。」

第48页

原文:会计商誉……作为年度成本每年摊销,通常历时40年。

建议:加一个注脚。比如“译者注:自2002年之后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要求商誉摊销,只需要每个年度末做减值测试即可。”

第58页

原文:第一,小心那些展示弱会计的公司。

建议:完全没懂这句话,请天南兄查询原文,什么是“展示弱会计的公司”?

第74页

原文:我们一些主要的经理人原本就很富有 (我们希望所有的经理人都富有),但这对于他们持续的兴趣并不构成威胁。他们工作是出于热爱,并享受杰出成就带来的喜悦。他们始终坚持从股东利益出发的思维方式 (这是我们给予经理人的最高评价),并能发现公司的各个方面都令人着迷 。

(我们这种职业病的原型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裁缝,他用自己多年微薄的积蓄做路费,前往梵蒂冈朝圣。他回来以后,他所在的教区专门召开一个特别会议,请他谈谈关于教皇的第一印象。"告诉我们,” 热情的教徒说,"教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英雄精炼地回答道: “他是个44岁的普通人。”)


建议:最后一句,据我的理解应该是「44码腰围,中等身材。」

解释:谈身材和腰围,才符合前面说的裁缝的职业病。44岁的普通人,显然和职业病对不上。44码腰围,相当于中国人说的三尺二,应该合理。我没看过英文原版,建议天南兄查阅核实。

第139页

原文:最为糟糕的,可能是这句谚语:“如果有利润的话,你就不可能破产。”

建议:124页使用过这句谚语,前面用的是“只要能赚钱,就不会破产”,建议前后统一。

第166页

原文:当一家杰出公司的管理层改弦易辙,忽视其完美的基础业务,去收购一家业务平平或平庸的公司时,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投资者的痛苦将是漫长的。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情多年前在可口可乐和吉列身上都发生过。(你相信吗? 可口可乐养过虾,吉列搞过油。)

当芒格和我考虑对哪些通常看起来杰出的公司的投资时,失去专注是最令人担心的。一次又一次,当傲慢存在时,或当管理层出离正道无聊时,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价值变得停滞不前。然而,在可口可乐和吉列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在不考虑现任和未来管理层的情况下。

建议:「当芒格和我考虑对哪些通常看起来杰出的公司的投资时,失去专注是最令人担心的。一次又一次,当傲慢存在时,或当管理层出离正道无聊时,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价值变得停滞不前。然而,在可口可乐和吉列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在不考虑现任和未来管理层的情况下。」这段话看不懂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请天南兄核查原文。

第167页

原文:为了投资的成功,你不需要懂得贝塔、有效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或者新兴市场。实际上,你最好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当然,我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在多数商学院里盛行的观点,在那里,它们的财务金融课程都被这些主题所主导。尽管,我们的观点认为,学习投资的学生只需要学好两门功课就足够了——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价值,以及如何对待市场价格。

建议:删掉“尽管”,并将“如何对待市场价格”修改为“如何看待市场价格波动”。

第195页

原文:在除去3亿美元的放贷损失之后,富国银行税前盈利超过10亿美元。如果其贷款总额的10%在1991年遭遇问题……


建议:怀疑第一句话的应该是「在计提了3亿美元拨备后……」,另外,老板的贷款总额后面有个具体数据「480亿美元」,新版是原文没有吗?

第221页

天南兄在这一页加了一个脚注,解释「优先权益赎回累计股票」为:一种具有较高分红、为期有限(一般3年)、可转换的优先股。这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产品,因为它在收益下降的环境下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收益。


建议:这段话对「优先权益赎回累计股票」的关键点表述不够清楚。我理解这种股票是赌股价不会跌过某个低点,或者如果真跌过了,自己愿意以约定价格买入,类似认沽期权。

这种股票的核心是:三年里有一次转换普通股的机会,期间股价如果低于约定转股价格,以约定价格转股。如果股价高于约定价格,以市价转股(或是一个较高的约定价?我也没搞到细节)。做出下跌有风险,上涨无获利的承诺,换来的是什么呢?是高约定利率,比如巴菲特买过运通的这种股票,利率是8.85%。具体的严谨表述应该是什么,建议天南兄查找资料,做个补充。

第226页

原文:我们在1991年还投入3亿美元购买了美国运通公司的优先权益赎回累计股票(Percs)。这种证券实质上是一种在头三年可以转换的普通股,我们可以在前三年收到额外的分红,但同期股价上涨也与我们无关。


尽管上有封顶的帽子,这项投资被证明还是很赚钱的,这要感谢你们的董事长,他将运气与技能综合在一起——100%的运气和平衡的技巧。


建议:前半截和上一个问题紧密相关,我理解应该修改为:「我们在1991年还投入3亿美元购买了美国运通公司的优先权益赎回累计股票(Percs)。这种证券实质上是一种在头三年有一次转换机会的普通股,如果不转我们可以在前三年收到额外的分红,但同期股价上涨也与我们无关。


尽管上有封顶的帽子,这项投资被证明还是很赚钱的,这要感谢你们的董事长,他将运气与技能综合在一起——110%的运气和平衡的技巧。」(后面的110%是老版里的,但看起来似乎110%更符合巴菲特想表达的幽默,请天南兄核查)

第258页的Gotrocks和261页的Hadrocks

原文:让我们假想一下,所有的美国公司都被一个家族所拥有,我们将这个家族成为G(Gotrocks)家族。


建议:括号里的Gotrocks 和Hadrocks,疑似Got rocks和Had rocks ,都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两个单词组成的短语。Got rocks家族的含义应该是变的越来越牛叉家族。和261页该家族不断交易,被佣金税费投行律师掏空腰包,变成Had rocks (曾经很牛叉家族)对应,构成一个巴菲特式幽默。

第270页

原文:用这种似乎精神分裂的方式,一家拥有多个部门的公司CEO,会指令只有 5%回报预期的子公司 A将所有收益进行分红,以便母公司将其投入到具有 15%回报预期的子公司B 中。 CEO商学院中的原则不会允许连这都不如的行为。如果他自己的长期增量资本回报率是5%--市场利率是10%--他可能会遵循历史或业内的惯例,向母公司的股东分红。

建议:修改为「用这种似乎精神分裂的方式,一家拥有多个部门的公司CEO,会指令只有5%回报预期的子公司 A将所有收益进行分红,以便母公司将其投入到具有15%回报预期的子公司B 中——CEO商学院中的原则不会允许连这都不如的行为存在。但是,当他自己的长期增量资本回报率是5%--市场利率是10%--他却只会将一部分收益遵循历史惯例或者业内平均水平向股东实施分红。

书评:杨天南版《巴菲特致股东信》的推荐及挑刺(下)


第274页

原文:芒格和我都承认,我们有自信可以评估仅仅一部分交易股权的内在价值,而且是当我们拥有一系列有价值的,而不是伪精确的数字之后。


建议:修改为「芒格和我都承认,我们仅有自信可以评估部分交易股权的内在价值,而且是当我们拥有一系列有价值的,而不是伪精确的数字之后。」

第297页

原文:通过筹划或意外事件,收购那些特别能适应通货膨胀环境的公司。这类被看好的公司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第一,具有容易提价的能力。(即便在产品需求平平,产能并未充分开工的情况下),无惧由于提价导致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数量的大幅下降。

第二,具有只需要投入小额增量资本,即可容纳业务大量增加(通常是由于通胀原因,而不是真实的增长)的能力。


建议:将第二修改为「具有只需要投入小额增量资本,就能在业务中容纳巨额资金增长(通常是由于通胀原因,而不是真实的增长)的能力。


解释:巨额资金增长,才能和括号里的通胀原因非真实增长对应。业务大量增加和括号里的意思是反的。

第335页

原文:这些参与者会继续投机的游戏,投机于那些相对于未来现金流,有着巨大估值的公司。


建议:修改为「这些参与者会继续投机,投机于那些相对于未来现金流,有着巨高估值水平的公司」或者修改为「有着巨大泡沫的公司」

第348页

原文:我们拥有很多公司100%的股权,从会计原则上说,我们完全控制了这些公司的处置权,但是它们的财报盈利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在我们这里。(所谓“控制”是理论上的,除非我们将所有盈利都进行再投资,否则原有的资产价值会发生巨大的损耗恶化。但这些再投资不可能取得接近市场资本回报率的回报率)。相比之下,我们也有一些仅持有少数股份的公司,它们的盈余再投资非常杰出,其所保留的资金还能为我们赚取更多的盈余。


书评:杨天南版《巴菲特致股东信》的推荐及挑刺(下)


建议修改为:「我们拥有很多公司100%的股权,从会计原则上说,我们完全控制了这些公司的处置权,但是我们的实际收益并没有财报数字反映的那么多。(除非公司有能力将所有盈利都进行再投资,否则原有的资产价值也会恶化,发生巨大的损耗。然而,这些公司的再投资已经不可能取得接近市场平均的资本回报率了)。相比之下,我们也有一些仅持有少数股份的公司,它们的盈余再投资非常杰出,其所保留的资金还能为我们赚取更多的盈余。

解释:我理解巴菲特在这里是想表达,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再投资无法取得高于市场平均的资本回报率,那么即使是100%控股,账面盈利看上去全归伯克希尔所有,但伯克希尔所得到的“价值”并没有账面数字那么大。反而是部分仅持有少数股份的公司,虽然会计准则只允许记录分红额,但由于没有分红的部分继续创造着高额资本回报。这种情况下,没有分给伯克希尔的那部分利润,反而对伯克希尔价值更大。

第353页

原文:长期而言,投资决策的记分牌是市场价格。的确如此,但是,决定价格的是未来的盈利。就像打棒球一样,投资者需要盯着的是场上,而不是记分牌。


建议:修改为「长期而言,投资决策的记分牌的确是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最终由企业未来的盈利决定。就像打棒球一样,要想加分,投资者需要盯着场上,而不是记分牌。」

第429页

原文:一些人质疑另外一种错误的概念,他们认为我们可以将收到的全部分红的70%,不列入应税收入。


建议:修改为「一些人怀有另一种错误观念,他们认为我们可以将收到的全部分红的70%,不列入应税收入。」


解释:以上下文看,巴菲特是说这些人的观念是错的,而不是说这些人质疑后面这种观念。

第430页

原文:谈到我们的股份问题所涉及的税收,芒格和我绝对毫无怨言。我们知道自己是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工作,与那些像我们一样努力,甚至更努力的人相比,社会对于我们的回馈已是非常慷慨。税务制度应该,也确实部分补偿了这种不平等。尽管我们每年纳税金额巨大,我们依然受到了特别的优待。

修改:最后一句话语句不太通顺,含义不明。我想巴菲特可能表达的是以下两种意思的一种:①我们每年纳税金额巨大,但我们受到了社会的特别优待(所以我们心理很平衡)或是②尽管我们每年纳税金额巨大,但那还是我们受到特别优待之后的结果。不清楚原文是哪一种意思,建议天南兄查证。

书评:杨天南版《巴菲特致股东信》的推荐及挑刺(下)


另外,还有几处字眼上的小问题

101页第二行“提现”应为“体现”;103页“一个乐透彩票”建议修改为“一张乐透彩票”;126页第三行“即他们将自己挣的每一分钱都花掉,”应为“即使他们将自己……”。

老唐用这种方式,让天南版《巴菲特致股东信》更完美,算是对天南兄的一种感谢。至于你,拿着这本书慢慢变富,也可以是一种致敬的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