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油,感觉有时候加的油耐烧,有时候加的油不耐烧,是否确有其事?

行者东海


汽车在不同的加油站加油,有些耐烧、有些不耐烧,这种感觉不是错觉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影响汽油是否耐烧的因素大致有五点:制造方式、不同产地、温度影响、用车环境、心里暗示,科学合理的解释细化如下。

其一:制造方式不同会影响燃油的成分,裂化燃油的方式有加氢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种,成品油的成分会因不同的方式产生细微的差异。以汽油为例制造标准只有各参数的上限值,比如芳烃、烯烃、硫、铅等物质,不超过限值不会增加排放量,而不超过限值则可以低于很多。


其二:产地不同也会影响燃油成分,汽油中的碳原子比例以及碳氢化合物会影响整体热值,其中烯烃是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热值很高,芳烃热值低于烯烃,新标准汽油对这两种物质的限制更多所以燃油感觉不太耐烧;而不同地区对燃油的要求有一定差异,也许跨度很小的两个地区但因标准和产地不同也会造成燃油耐烧的程度有所差异。

以上两点原因是决定燃油是否耐烧的核心因素,因烷烃、烯烃、环烷烃等成分存在差异会明显影响燃油的密度,但是加油时是按照体积而不是重量计算。

我们加油只算一次性加注多少升,升容积的单位、单位内当然是体积;不同产地的燃油密度并没有准确同级数据,但可以以不同标号的汽油作为参考。

  • 92#汽油密度理论值为0.725克每毫升,50升汽油则为36.25公斤。

  • 95#汽油密度理论值为0.737克每毫升,50升汽油则为36.85公斤。

同样是汽油但标号之差一级一箱油可以多出0.6公斤,这600克汽油中含有的烃类物质总是会让车辆行驶的里程更长一些;而汽油按照标准规定密度可以从0.700~0.780克每毫升之间,以最高和最低标准同样以50升容积计算,重量差则为3公斤,6斤啤酒喝下去也能补充相当多的能量,何况含有这些物质的6斤汽油呢?那么面对跨度如此之大的汽油密度有耐烧、有不耐烧也就不奇怪了。


其三:温度影响,温度主要影响的并不是汽油的密度或者体积,因为汽油在油站是贮存在地下油库的,有地面保温和隔离温度的效果燃油可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这点年轻人也许不懂但上些岁数见过地窖的人都会深有体会。

真正受温度影响耐烧程度的原因是蒸发率,环境温度越高汽油的蒸发率也会越高,大致在1摄氏度提升1%~1.5%之间;发动机的运行原理是通过油泵吸入燃油送到发动机喷油嘴,燃油喷入气缸之后首先由发动机活塞压缩,空气在压缩中能释放高温、高温能蒸发燃油,燃油从液态变为气态在火花塞点火后才能快速爆燃。

所以环境温度越高燃油蒸发性能越强,燃烧效率更高当然油耗就会低一些,这是冬季用车即使不打开压缩机油耗也不低的原因。


其四:用车环境瞬息万变,道路拥堵几乎是常态,但除高峰期以外大部分中小城市日常并不堵车,也许一阶段的用车环境恰好重合高分期油耗自然会高一些,或者是遇到道路施工等其他原因导致车辆需要更频繁的启停刹车也会增加油耗。而这些客观条件一旦变化油耗自然会有降低,那么在这一期间正好加过油的话两相对比总会有续航里程的差异。

从客观条件的差异还能引申出最后一点因素【心理暗示】,人的心态总是趋利避害,在没有特备严重负面影响的前提下人往往总会记住更积极更正面的事例,比如:

  • 日常用车平均油耗一箱油能够跑400公里,一年的时候都是这样车主总不会有特别的感受。

  • 如果在这一年中加注到高密度的汽油,同样的容积一次性续航500公里,这一次的提升对心里的冲击会很大。

而在这一年中也只能记住这一次的高标准,这一标准也就成为了参考值,之后的每一次加油如果都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则会认为汽油不耐烧;而实际平均里程为400公里,期间有达到450公里也就算不错了,只是没有超过内心最理想的标准而已。


汽油是一种商品,不同地区的成品油总会有一些差异,所以耐烧还是不耐烧不会是幻觉,但也不会有计算数据差距那么夸张,当然前提是选择正规油站。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天和Auto


先说一个例子吧!某加油站像炼油厂反应,为何这次提的汽油跑不出公里数?站长亲测一箱油少跑一百多公里,厂家笑而不语。最终是怎么解决的就不得而知了!这件事可以看出来,某些时候加到的汽油存在不耐烧的问题。当然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足可以证明汽油里面还是有猫腻的,虽然近些年没有加油站敢这么大胆的玩了!但是你问问身边那些从私人手里买油加的朋友们,油耗是不是比加油站加油要高一些?但是因为每升价格便宜1-2元,所以诱惑力还是足够高的。



汽油耐烧不耐烧取决什么?影响最大的就是汽油的热值。发动机做功是需要消耗燃油的,而做功的多少与汽油的热值有直接关系。例如标准合格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4.6×107J,10490大卡。


而甲醇热值约为4800大卡,而甲醇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掺在汽油内,这样一来汽油的热值就相当于被稀释了!体积虽然一样多,但是燃烧后释放的热量要少很多。当然这里只是拿甲醇举例而已,老司机基本都可以感觉出汽油耐烧不耐烧,千万不要小看老司机。老司机对自己车辆的契合程度非常高,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熟悉。而加油后根据路况、行驶里程结合油耗信息等就可以判断出是否耐烧,而并不是错觉。

汽油热值降低后,就如白酒兑了水。例如平时喝一杯60度白酒就会感觉到头晕,而改喝40度的白酒,可能需要和一杯半才会晕。这就是酒精度低造成的。达到同样的效果,需要消耗更多的白酒。经常跑车的朋友都知道,去外地加油时一定不要去偏远小加油站加油,油品质量是难以保障的。对于明显不耐烧,行驶里程减少的汽油,里面肯定是有猫腻的。汇成一句话:越是小的站,掺假越严重。大站则次之,但是搞活动赠礼品赠洗车的钱哪里来?当然都是从油里面出来的。如果把握好比例,那么里程不会明显缩短。如果一箱油行驶里程缩短不超过30km,那么就很少有人察觉出来。而把这部分盈余的钱在拿出一大半给消费者,自然而然的就把消费者粘住了!跑量!跑量才是王道,多卖才能多赚!



除了热值降低外,燃油数量也会有一定影响。有些加油站存在短斤少两的行为,数量不足自然续航里程就会缩短,这个猫腻也是常用的把戏。例如克扣1%的汽油,基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但是实际中克扣的更多,哪个站都不例外。例如农民春耕期间去加油站打桶,170kg的油桶打满时不会超过215升。而自己桶加多少升都基本有准,所以打满桶时就可以检验出数量是否足够。但是近几年来加油站只给打200升,美其名曰:安全!这种情况甭说差两升,差五升油都察觉不出来!所以有时候跑不出里程是燃油数量不足造成的。尤其是经常只加固定金额而不加满箱的朋友,你只看到了加油机跳钱,你看不到到底加了多少升油。



影响油耗还有很多因素,例如行车环境、温度、载人多少、风向、路况都会影响油耗。但是这些因素对于老司机来说是都懂得,例如堵车时百公里平均油耗可以触顶,非常高。而温度高的时候汽油活性更高,燃烧更充分,油耗会稍有降低。逆风行车,汽车阻力大,油耗自然也高一些。而匀速低速行驶时油耗会大大低于市区油耗。因此对比油耗高低要注意以上因素,灵活应用。往往大家都是记住了有史以来跑出来最优秀的油耗,而记不住低效率行车的油耗。因此加油时会觉车辆油耗高了,而跑的里程也更短、这时就会有一种汽油不耐烧的感觉。其实这是各种错觉。


除了这种错觉之外,就是汽油成分与配方的问题,例如有的地方石化比石油的汽油耐烧,也有的地方相反,石油更耐烧。还有乙醇汽油会导致百公里油耗上升0.5-1L,而有些加油站则没有采购供应乙醇汽油,不含醇热值自然高了一点,跑的里程也会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